36kr-科技 07月22日 12:37
雷军天塌了,YU7加价2万卖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小米SU7上市后迅速成为市场焦点,二手车市场出现普遍加价现象,部分车型甚至高出原价2万元。这背后反映了庞大的订单量与有限产能之间的供需矛盾,为黄牛和车商提供了套利空间。文章分析了汽车二手市场“倒挂”现象的成因,指出稀缺性、等车周期长以及产品本身的不可替代性是关键因素。同时,作者也提醒,过度依赖市场炒作并非长久之计,产能爬坡和市场回归理性后,投机行为可能导致“接盘侠”出现。小米汽车面临着产能爬坡、优化交付流程和用户体验的挑战,只有稳健的产品节奏和可靠的交付能力,才能在新能源市场中走得更远。

🚗 小米SU7二手车市场出现普遍加价现象,部分车型甚至高出新车原价2万元,这主要源于新车订单量巨大与产能供应之间的供需失衡,为黄牛和车商提供了转售套利的动机。

📈 汽车二手市场出现“倒挂”现象,即二手车价格高于新车,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车型因市场稀缺性、长时间的交付等待以及产品在设计、性能、品牌上的不可替代性,导致消费者愿意支付溢价以求尽快提车。

📉 依赖二手车加价进行“理财”并非可持续模式。市场炒作一旦遇上产能提升或需求回落,泡沫容易破裂,早期购车者可能面临亏损。汽车本质上是消耗品而非纯粹的投资品,其保值增值能力需建立在产品硬核实力和不可替代性之上。

⚖️ 为了遏制新车转售套利行为,小米汽车已出台限购政策,并有消息称工信部正考虑推出“新车登记后6个月内不得转售”的草案。若政策落地,将对二手车市场套利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促进行业洗牌。

🚀 小米汽车在热度之下,应抓住机遇调整产能、完善交易制度、提升用户体验,避免过度依赖流量和短期爆款。长远发展需依靠稳健的产品节奏、可靠的交付能力以及对用户需求的长期关注,而非短期的市场炒作。

初出牛犊的小米汽车做到了百年车企丰田的事情。

雷军都没想到,YU7加价2万卖爆

小米汽车第二款车型YU7刚刚开启交付,没等车主坐热驾驶座,二手车市场就先炸开了锅。

全国多地二手车商开始高调挂售“准新车”YU7,挂牌价普遍超过新车原价,甚至出现了最高加价2万元的离谱现象。

全国挂牌在售的YU7二手车超百余辆,主力款型集中在MAX版本,绝大多数车仅行驶数十公里到一百公里出头,典型的“开封即卖”。

图源:闲鱼

那么,为何二手市场会出现如此夸张的加价现象?

答案很简单:小米YU7火得太快,但到手得太慢。

官方数据显示,新车大定开启仅3分钟,订单量就突破20万辆,短短18小时内锁单近25万辆。

图源:微博

庞大的预定量和有限的产能之间的差距,直接推高了车的稀缺性,给了黄牛党、车商“转手套利”的机会。

于是乎,从发布会当天起,一批车商、黄牛迅速入局,靠提早下单或从首批车主手中高价回收,反手挂到二手平台上加价卖出。

买车变成抢车,抢车变成炒车。

平时我们要是去二手车市场卖车,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新车一开出去就得亏点,起码得亏个购置税。”

这话以前确实靠谱,大部分车刚买来没多久,如果转手卖,价格基本都得往下掉,这是常识。

可这几年,情况变了。

汽车这类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大宗商品,受疫情、全球芯片荒、供应链紧张等影响,出现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现象:买新车不但不亏,反而能赚钱,甚至还挺赚钱。

有的车买来开了一年再卖出去,不但没赔,反倒还能倒赚几万块,简直比理财产品还香,成了不少人眼中的“赚钱工具车”。

二手YU7再涨价,雷军还能高兴多久?

那新的问题来了,什么车能涨价?

先说个典型现象。像丰田阿尔法这样的MPV,就经常在加价榜单上霸榜。

按理说,丰田这类车已经非常常见,怎么还能加价?

因为在MPV市场虽然车不少,但像阿尔法这样空间大、舒适性强、质量稳定、还能兼顾家用和商务的车,还真不多。它某种程度上是非它不可的选择。

消费者觉得,就算贵点也值得,毕竟是一车多用,花一次钱满足多个场景,不如早点提车。

还有像入门级跑车里的丰田86和斯巴鲁BRZ这种小众车型,一年可能也卖不了多少,但市场上就那么几款,喜欢的人是真的喜欢。

消费者要买,就得排队,等个半年一年是常态。

如果急着想要、又不想等,只能从黄牛手上掏腰包。

于是,就出现了“倒挂”现象,二手车居然比新车还贵。

近年来,像小米SU7这些国产“新势力”车型,也一度在二手车市场上引发了抢购潮。

现在打开小米汽车App,标准版预计交付周期为57至60周,Pro版49至52周,Max版也要等将近一年。

图源:微博

在这个节奏下,哪怕消费者想给品牌耐心,也会被现实打败。

有时候你在网上看到一辆“准新车”,跑了不到100公里,标价比新车还高两三万。

因为等新车要排队,有的车一锁单就得等40多周,眼看着下一年才能交付,那还不如直接加点钱早点提车。

所以你看,为什么有些车能在二手市场“溢价”?

除了产品本身够硬核,另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等不起。

但话又说回来,靠二手车涨价理财,真的是个可持续的事吗?

短期来看,确实有人靠着加价买卖倒腾赚了钱,甚至有黄牛专门组团“扫货”,首批提车后直接挂二手网站高价出售。

可长期来看,这种市场炒作很容易出问题。一旦厂家产能上来、市场需求回落,泡沫就会被戳破。

图源:小红书

别的不说,就拿当年蔚来ET5来说,上市之初也一车难求,二手车高于新车不是新闻。

但过了一段时间,随着交付节奏稳定、市场热度降温,二手车的价格立马跳水,反倒是一些“早鸟”车主亏了钱。

理财没理成,结果成了接盘侠。

因此我们要明白,车本身不是投资品,而是消耗品。

涨价能不能持续,关键在于它是不是真的“稀缺”。

如果是短期内供应不足造成的,比如工厂开不出产能、零部件缺货,那最多只是阶段性的现象。

但如果一辆车从设计、定位、性能到品牌都有着不可替代性,那它在二手市场长期保值甚至升值,才是硬核实力的体现。

最后回到消费者角度,你如果真的是刚需,那建议按部就班买新车。

而如果你就是奔着“理财”去的,那就要看得准、出得快,别贪得无厌,要知道车不是股票,出了事故、磨损变多,价格掉得比你想象得快得多。

简而言之,有些车确实能涨,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中分一杯羹。

狂飙的小米汽车,如何走得长远?

表面看,小米YU7被哄抢,是市场对它的肯定,是品牌强势力的表现。

但若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场热潮其实暴露了一个问题:火爆之后,交付太慢,黄牛的出现,导致准车主们提车遥遥无期。

面对持续上涨的二手价格,小米迅速出台限购政策,规定每人限购一台车、定金锁单后不退、信息不能更改,以试图遏制订单转卖的行为。

但这类做法对于黄牛党来说,只是“小障碍”,并非“高墙”。

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多人下单、人头代购解决限购问题;

另一方面,哪怕车已经上牌,也仍可快速挂到二手市场。

这也是为什么,近日有消息称工信部正考虑出台“新车登记后6个月内不得转售”的政策草案,意图从根源上限制新车变二手套利的灰色地带。

若该政策真正落地,无疑会重创那些靠“新车秒变二手车”的套利模式,二手车市场也将迎来一次洗牌。

对小米来说,这是一个整改的关键窗口。

趁热度仍在,正是调整产能、完善交易制度、提升服务体验的好时机。

若只盯着交付数据、爆款流量,而忽视了交付质量与品牌长期认知,那么等到消费者的情绪潮退时,品牌信誉恐怕也要被冲刷得七零八落。

雷总当然希望产品火,但火得有序、火得稳定、火得让用户买得安心,而不是被黄牛裹挟、被流量绑架、被投机利用。

小米汽车若想在这个红海般的新能源市场长期存活,最终依靠的,不是一次次爆款发布会,而是冷静务实的产品节奏、扎实可靠的交付能力和对用户情绪的长期陪伴。

结语

小米YU7二手市场的狂热,不过是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浮躁的一面镜子。

真正要思考的,是如何迎接第二次、第三次依旧值得被选择。

毕竟,新能源车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商最前线”,作者:钱游,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小米SU7 二手车 产能 供需关系 新能源汽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