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汽车 07月22日 11:40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不断 材料及设备端共振 这些公司披露量产时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蜂巢能源宣布将于2025年四季度试生产首代半固态电池,并计划于2027年大规模供应宝马MINI下一代车型。公司在半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领域均有明确的量产规划和技术路线,能量密度目标不断提升。开源证券研报指出,固态电池正从实验室走向量产验证,预计2026-2027年将普遍装车试验。受此消息提振,固态电池板块近期表现活跃。多家上市公司如孚能科技、长安汽车、德尔股份也纷纷披露了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最新进展和量产时间表,材料和设备端也传来积极信号,预示着固态电池产业化落地有望加速,市场空间广阔。

🔋 蜂巢能源正积极布局半固态与全固态电池的量产。该公司计划在2025年四季度试生产首代140Ah半固态电池,并预计于2027年实现大规模供应,主要面向宝马MINI下一代车型。在技术路线上,蜂巢能源已规划了半固态电池的两个代际产品,能量密度分别达到300Wh/kg和360Wh/kg,同时也在研发能量密度高达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目标应用于低空飞行和汽车领域。

🚀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市场前景广阔。开源证券的研报预测,固态电池将在2025年底开始小批量装车试验,并在2026-2027年实现普遍装车。新兴应用场景如低空飞行、机器人和AI等为固态电池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国投证券预测,中国固态电池出货量将在2025年达到11.1GWh,并有望在2030年增至614.1GWh,渗透率达到10%。

🚗 国内多家车企和电池企业已明确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孚能科技计划在2026年将全固态电池产能提升至GWh级别,并已向战略合作伙伴交付6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长安汽车预计在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的装车验证,并于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的量产,目标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德尔股份的固态电池已通过UN38.3认证,正积极推进中试线建设,为量产做准备。

⚙️ 材料端和设备端也为固态电池的产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清陶能源的固态电池专用材料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赛科动力生产基地的首批生产设备也已进场安装调试。浙商证券指出,固态电池的推广将带动设备端和材料端的显著升级需求,并点名了干法设备、封装检测设备以及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终端龙头企业,预示着相关产业链将迎来发展机遇。

📈 固态电池的研发和量产进展直接带动了相关板块的资本市场表现。近期,受蜂巢能源等公司利好消息的影响,固态电池概念股普遍走高,德新科技、豪鹏科技等股票涨停,显示出市场对该技术发展前景的看好。


《科创板日报》7月22日讯 《科创板日报》记者独家获悉,蜂巢能源将于2025年四季度在2.3GWh的半固态量产线,试生产其第一代140Ah容量半固态电池。据悉,这将是蜂巢能源为宝马MINI下一代车型供应的半固态电池,并计划于2027年大规模供应。

据公司透露,蜂巢能源分成半固态和全固态两个阶段,今年将量产第一代的半固态能量密度为300Wh/kg的软包电池,成本非常低,第二代半固态能量密度将达到360Wh/kg、78Ah。

全固态电池方面,蜂巢能源第一代产品的能量密度将达到400Wh/kg,容量为68Ah,主要应用场景在低空飞行和汽车领域

开源证券7月20日研报指出,当前固态电池正逐步从实验室阶段到量产验证阶段发展,预计2025年底小批量装车试验,2026-2027年普遍装车试验,此外,低空、机器人、AI等新兴应用场景打开固态电池市场空间,产业化落地有望提速。

受上述消息影响,今日固态电池板块走高。截至发稿,德新科技、豪鹏科技涨停,先惠技术涨超18%,信宇人涨超8%,利元亨、孚能科技涨超7%,海目星、厦钨新能等跟涨。

7月以来,A股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最新进展或量产时间:

孚能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建成设计产能达0.2GW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并向战略合作伙伴客户交付60A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此外,公司也获得了多家知名新能源车企的青睐,后续有望陆续送样,实现头部客户的率先卡位。公司计划在2026年将全固态电池产能进一步放大至GWh级别。

长安汽车在互动平台披露,公司正全力投入固态电池相关研发,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能量密度达400Wh/kg。

德尔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UN38.3认证是锂电池在海运、空运运输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安全认证,公司固态电池此次通过UN38.3认证,为后续拓展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公司目前在积极推进固态电池中试线的建设,并在中试线跑通后根据客户和产品开发进度和市场需求,逐步开始规划实施量产线建设。

材料端与设备端亦释放产业化积极信号:据“乌海市融媒”发布消息,乌海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清陶(乌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清陶能源固态电池专用材料项目,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此外,来自四川赛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消息显示,近日赛科动力生产基地一期项目首批生产设备顺利进场,即将进行安装调试。

据国投证券统计,2025年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出货量有望增长到11.1GWh,在2030年预计出货量达到614.1GWh。目前固态电池的渗透率较低,随着固态电池的发展以及量产,预计2030年固态电池渗透率可以达到10%。

浙商证券认为,相较于传统的液态锂电池,固态电解质显著提升电池的热稳定性与本征安全性,从而带来设备端与材料端的显著升级需求。2025H2–2026年为产业拐点,2027年起小规模量产将加速推进,建议关注设备增量环节与龙头企业,具体包括:

干法设备:先导智能、赢合科技、曼恩斯特、利元亨、德龙激光

封装检测设备:海目星、海瑞斯、先导智能、星云股份

终端龙头: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信宇人、清陶能源、孚能科技、亿纬锂能。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蜂巢能源 固态电池 新能源汽车 电池技术 量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