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森特強調"協議質量比時間安排更重要",美國可以繼續談判,但"不會爲了達成協議而匆忙行事"。分析指出,市場對關稅"戲劇性宣佈、退讓和重新威脅的模式已經很熟悉,就像狼來了的故事"。雖然特朗普相信這種策略爲他提供了獨特的談判槓桿,但同時也削弱了威脅的有效性。
特朗普政府內部對8月1日關稅生效期限出現分歧表態,財長淡化時間節點重要性,而商務部長此前堅稱這是"硬性期限"。這凸顯了特朗普政府在關稅威脅與貿易談判之間尋求平衡的策略調整。。
據媒體報道,美國財長貝森特週一(7月22日)表示,"這裏重要的是協議的質量,而不是協議的時間安排",強調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已爲各國與美國迅速達成貿易協議創造了"最大槓桿"。
貝森特稱,美國貿易伙伴被告知關稅稅率"可能回到4月2日的水平",美國可以繼續談判,但"不會爲了達成協議而匆忙行事"。
然而,商務部長Lutnick上週日明確表示,"這是一個硬性截止日期,8月1日新的關稅稅率將生效"。
據央視新聞,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延長所謂「對等關稅」暫緩期,將實施時間從7月9日推遲到8月1日。
市場此前對特朗普推遲關稅實施的舉動反應平淡,與關稅計劃首次公佈時的市場暴跌形成對比。
據紐約大學全球事務中心教授Carolyn Kissane此前表示,相比關稅首次公佈時的市場大跌,市場對特朗普將關稅推遲至8月的舉措反應平淡,基本"無動於衷"。
Kissane指出,"戲劇性宣佈、退讓和重新威脅的模式已經很熟悉,這削弱了他的可信度,就像狼來了的故事"。
她認爲,雖然特朗普相信這種策略爲他提供了獨特的談判槓桿,但同時也削弱了威脅的有效性。
分析指出,這種政策執行上的不確定性爲市場參與者提供了觀察政府真實意圖的窗口,同時也考驗着特朗普關稅威脅作爲貿易談判工具的持續有效性。
編輯/dan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