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07月22日 09:27
可灵的“好莱坞”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快手可灵AI作为一款AI视频生成工具,展现了其在技术研发、流量获取和商业化变现方面的独特策略。通过联合知名导演、参与行业培训以及与专业用户合作,可灵AI迅速积累了行业影响力和口碑。在流量获取方面,可灵AI侧重于通过外链引流至官网,以较低成本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并专注于吸引高价值专业用户,从而实现了较高的年化收入运行率。尽管在App端用户活跃度上与竞争对手存在差距,但可灵AI通过其精准的用户筛选策略,在单用户平均收入(ARPU)方面表现突出。未来,可灵AI将深化其在快手生态内的协同效应,并积极拓展外部企业合作,致力于成为AI视频领域的领先者。

🌟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创新**:可灵AI不仅制作了180分钟的全AI电影《新世界加载中》,更通过联合9位知名导演推出AIGC电影短片,并参与成龙电影A计划,展现了其在推动AI技术与电影艺术融合方面的决心和实力,旨在打造AI电影的标杆案例。

🚀 **精准的流量获取与用户定位**:可灵AI采取将流量集中引向官网的策略,相较于App端推广,此举成本更低且有助于培养用户对网站端完整功能的依赖。数据显示,超过78%的用户直接访问可灵官网,表明其在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和吸引专业用户方面效果显著,为后续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 **高效的商业化变现策略**:可灵AI的收入近70%来自P端(专业用户)付费订阅会员,如自媒体创作者和广告营销从业者。其年化收入运行率(ARR)在推出10个月后突破1亿美元,显示出其精准的用户定位和高效的商业转化能力,远超部分明星AI编程产品。这得益于其对“高价值潜力用户”的吸引,使得其ARPU远高于竞争对手PixVerse。

💡 **生态协同与对外赋能双重属性**:可灵AI作为快手一级业务部门,不仅能通过快手庞大的流量和用户基础实现深度复用,还能为快手电商、内容创作者等提供技术支持,增强生态协同效应。对外,可灵AI已与数千家企业客户建立合作,在电商、游戏、影视等多个行业探索AI视频的商业化应用,如为影视作品创作AIGC动态海报、为游戏定制角色等。

🚧 **AI视频渗透的挑战与机遇**:尽管AI视频在电商、游戏等行业渗透率较高,但在汽车、快消等对品牌形象要求严苛的行业,其应用仍显谨慎。同时,AI在影视制作的拍摄和后期特效环节渗透率较低,这表明AI视频从“用得上”到“用得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也预示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等待挖掘。

文 | 光子星球

暑期影院上映了一部特殊的电影——《新世界加载中》,总时长180分钟,制作过程全由AI来完成。同样的短小精悍、元素丰富、具有视觉冲击力,不少人将其称为“AI版爱死机”(豆瓣评分高达9.4)。

这部AI电影的隐藏主角“快手可灵AI”,一直有个“好莱坞”梦。

去年,快手可灵联合李少红、贾樟柯、叶锦添等9位知名导演共同发起“可灵AI导演共创计划”,制作出品9部AIGC电影短片。今年6月,可灵AI参与“成龙电影A计划第七期”培训,要求学员使用可灵AI工具,在限定的创作周期和成本内,创作AI电影短片。

快手董事长兼CEO程一笑提到,目前P(Prosumer)端付费订阅会员贡献了可灵AI将近70%的营业收入,这里的P特指自媒体视频创作者和广告营销从业者等专业用户。

这解释了可灵高调“刷脸”的原因,向上打入高端化圈层,找行业专业人士背书,打造标杆案例,完成影响力和口碑传播。

这样的套路在行业中屡见不鲜,近两年的电影节技术板块,几乎沦为了AI视频公司团建,创始人们亲自出马对着底下的影迷大讲特讲PPT。

可灵AI难得之处在于,在同质化的竞争过程中,找到了技术研发、流量曝光与商业化之间的平衡,高效且有效转化是关键词。

快手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可灵AI收入规模已经达到1.5亿元。在推出10个月后(即今年3月)的年化收入运行率(ARR)突破了1亿美元,这一速度甚至超越了明星AI编程产品Cursor。

从流量争夺、商业化变现到未来版图规划,可灵不止白日逐梦,更是把每一笔账算到细处。

流量突围

AI视频自诞生起,就瞄准了国内外两个市场。

爱诗科技联合创始人谢旭璋告诉我们,“做AI模型应用的企业,第一天就得准备好出海”。爱诗科技的AI视频产品“PixVerse”,2024年初上线海外版,今年6月份才推出中文版“拍我AI”。彼时,PixVerse的全球累计用户数已突破6000万。

谢旭璋初期便考虑全球化有两个因素,一是直接面对Runway、谷歌这类最强的竞争对手,磨练技术和产品能力,他认为“一款好的产品天然具备全球化元素”;再者,当时海外AI视频赛道的玩家不算太多,而抖音、快手等成功案例已经证明了中国团队在视频技术上的实力,在初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值得一试。

可灵背靠快手,在全球化这个问题上的路径则更为清晰,前期要流量和用户,后期要商业转化。

无论国内外玩家,投流营销都是第一步,可怎么投却是一门学问。关于这个问题,各家答案不同。

similarweb网站统计显示(2025年4月到6月),可灵在外链流量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占比达59.94%,有接近85%的流量引向自身官网。字节即梦投流较弱,大部分的流量来自于旗下热门剪辑工具“剪映”。PixVerse的主要流量转化来自于苹果网站,另有一部分来源于ChatGPT。

这三家目前是AI视频赛道体量较大的玩家。可灵的主要策略是集中投网站,把所有流量集中在一处。即梦依靠生态体系,在热门产品里跳转获得曝光。PixVerse则借助C端社交平台优势,把重点放在App端营销上。

投流数据非常直观,AI产品榜6月数据显示,可灵在网页端优势明显,访问量高达1631万。即梦和PixVerse则在App端月活远超可灵,分别为3012万和2121万。

同样是投流,可灵选择外链引流网站比投App价格更低,前期投入和维护也更少。集中化投流带来的好处是便于在前期培养起用户使用习惯,AI视频诸多功能要达到极致体验很依赖于网站端,可灵想要留住专业用户就得让他们去网站尝试完整版的功能。

Tap4 AI数据表明网站投流效果超过预期,可灵目前直接访问流量占比达78.17%。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说明有大量用户直接输入网址或通过收藏等方式访问可灵,已经在逐渐摆脱完全依赖网站跳转方式。不过,AI视频最终还是要转变为生产力工具,反映到数据上的指标就是网页留存率,可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来源:Tap4 AI网站)

跟字节即梦比,可灵的短板便显现出来。在没有大肆投流的情况下,字节即梦App端通过站内倒流实现了月活增长,意味着剪映的用户也在高频地打开即梦。从数据上看,目前即梦App的月活量是可灵的近15倍。这也许表明,可灵的生态优势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暂时还没有形成“快手-快影-可灵”之间的协同。

第一仗流量突围结束,可灵通过网站撬动流量,以量来拉动用户大盘。

截至今年4月份,可灵AI全球用户规模突破2200万,过去的10个月里,其月活用户量增长25倍,累计生成超过1.68亿个视频及3.44亿张图片。

变现转化率

网站的劣势是点开即走,它就像一个漏斗,流量一拥而上而后又消失,很难把高质量用户沉淀下来。

如果去观察,市面上的AI视频玩家都在“两条腿”走路,即以网站引流,App来转化变现。

App端是必要的,可以将一些复杂流程转化为“一键操作”,比如将分镜脚本、特效参数封装为拖拽模块,而网页需要多平台跳转。像即梦处于抖系生态中,用户更习惯于手机端操作,爆款特效需要调用手机摄像头和相册权限,同时还便于用户分享,这些都弥补了网页端不足。

更为重要的是,App里可构建闭环付费体系,商业变现和数据资产沉淀更为成熟。因此,把App的下载量和收入作为一个参考维度,可以对AI视频产品商业化有一个具象化的认知。

这里我们选取PixVerse和可灵作为对比,两款产品路线不同,却各有千秋。

PixVerse以C端为主,曾凭借“毒液”等多款模型模板出圈,App热度一度赶超TikTok冲到美国总榜第四,相关视频创作在TikTok等平台累计播放量超数十亿次。可灵主打专业化、高端化路线,靠模型效果掀起了几波热度,最终也体现到了用户规模和流量上。

对于订阅制或内购为主的App,下载量与收入呈正相关性。

数据显示,从2024年7月31日至2025年6月30日,PixVerse的苹果商店的总下载量为4237万次,总计收入为30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59万元)。每个下载用户带来的平均收入为0.07美元,打开率49.29%,平均会话数15.62次,平均会话时长1分钟,平均时间/用户为17分钟。

同样时间段内,可灵的苹果商店的总下载量为652万,总计收入为29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088万元)。每个下载用户带来的平均收入为0.45美元,打开率39.53%,平均会话数24.63次,平均会话时长53秒,平均时间/用户为24分钟。

从获客能力看,PixVerse苹果商店的总下载量是可灵的6.5倍,背后可能得益于其在苹果上的投流和低门槛、高普适性,从而吸引了更多的用户下载。可灵下载量虽稍低,但结合其收入表现,说明其并不追求“广撒网”式的获客,而是倾向于吸引“高价值潜力用户”,获客策略更精准。

这与程一笑所提到的P端路线一致,由此带来了高年化收入运行率和商业变现效率。

可灵的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是PixVerse的6.4倍,且在下载量仅为PixVerse的15.4%的情况下,总收入几乎持平,反映出可灵的用户付费意愿或付费能力更强,筛选用户策略的效果显著。

上述案例仅反映了可灵商业化的一角,传递出的信号却十分清晰:可灵已经走过单纯追求规模阶段,转而要实现高商业回报率,服务P端、B端专业用户群体。

想象力

可灵在快手内部颇受重视,为此特别成立了“可灵AI事业部”,并将该事业部与主站、商业化、电商、国际化、本地生活并列为一级业务部门。这也是近3年时间内,快手唯一新建的独立事业部。

对快手而言,可灵早已超出了一款产品的意义,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快手的未来。可灵已经完成了“技术-流量-商业化”的阶段性验证,在此基础上,它又兼具对内和对外的双重属性。

可灵对内属性的核心是“生态协同放大器”。

快手的流量和用户,能在可灵这里得到深度复用。通过向电商商家、内容创作者等群体“定向渗透”,精准触达高价值群体,降低外部获客成本。

快手包括广告、本地生活服务、电商、直播等在内的商业化路径,也为可灵提供了现成的落地场景。可灵可作为快手电商商家工具,扩大B端收入;为优质内容创作者提供技术支持,从内容收益中分成;甚至成为快手“会员体系”的增值服务项目,来提升用户的付费率。

对外的主要目标是独当一面,扛起商业化大旗。

截至目前,可灵已与包括小米、亚马逊云、Freepik、蓝色光标、网易等在内的数千家企业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AI视频能切入的赛道,集中在电商、互联网服务、游戏、汽车、快消、影视几个主要行业。

柠萌影视与可灵的合作,尝试了一种新的影视宣发方式。7部待播作品,使用可灵创作出AIGC动态海报。在与网易《逆水寒》的合作中,创新AI“图生动图”的玩法,用生成定制化角色来吸引玩家付费。

光子星球还了解到,可灵在AI视频赛道打出了技术的强心智。部分大厂虽然拥有自研视频模型,但在某些具体功能和生态开放体系当中,仍倾向于集成可灵大模型。

不过,考虑到行业渗透的渐进性,可灵的商业化仍面临诸多挑战。

不同行业呈现出了差异,例如在游戏、互联网服务等行业,对AI视频生成的需求量大,质量要求相对宽松,采纳率也较高。而在汽车、快消等行业,客户爱惜品牌形象“羽毛”,对AI工具态度较为谨慎,仅偶尔为打造“AI感”而使用。

这就导致了AI视频渗透水平的参差不齐,据行业内人士估测,目前整体AI素材的渗透率约在30%左右。

在电商、游戏、网络服务等行业,部分典型客户的渗透率达到了60%。在影视、短剧行业,AI的可用性尚未达到预期,大量集中在买量阶段。诸如运营、创业构思,AI渗透率可达50%,但放到拍摄和后期特效环节,则降至15%-20%。

这样一来,可灵的商业化道路也才刚刚开始,从用得上到用得好,中间隔着各行各业。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可灵AI AI视频 快手 AIGC 商业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