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07月22日 09:06
这种看似健康的饮料 可能损害血管还让你发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功能饮料近年来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常被视为熬夜提神、缓解疲劳的“救星”。它含有咖啡因、牛磺酸等成分,确实能在短期内提高警觉性、缓解疲劳。然而,过量饮用功能饮料可能带来一系列健康隐患,如咖啡因摄入过多导致的失眠、焦虑,甚至心律失常;糖分摄入超标则会增加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文章指出,普通成人每日咖啡因摄入量应控制在400毫克以内,而许多功能饮料的咖啡因和糖含量都不容忽视,一罐就可能超标。此外,孕妇、儿童青少年、胃肠疾病患者、服药人群以及饮酒人群尤其需要谨慎饮用。文章强调,避免熬夜是根本之道,功能饮料仅能适量作为提神辅助,而非“续命”之物。

✅ 提神抗疲劳原理:功能饮料中含有的咖啡因能兴奋交感神经,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注意力,从而达到缓解疲劳的效果;牛磺酸则有助于清除自由基,调节钙离子转运,亦有抗疲劳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适量饮用功能饮料能提高运动耐力,降低运动后的疲劳指标。

⚠️ 过量饮用的风险:咖啡因摄入过多易引发失眠、心慌、焦虑,并可能产生依赖性,导致越喝越多。研究表明,每日饮用250毫升功能饮料会增加年轻成年人患焦虑和抑郁的风险;青少年饮用则可能导致睡眠障碍。过量摄入还可能改变血管内皮功能,引起急性血管内皮障碍,甚至出现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的极端情况。

🍬 糖分与健康隐患:许多功能饮料糖含量较高,单罐饮用可能就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每日25克糖摄入量。过多的糖分摄入不仅会增加患龋齿的风险,还会显著增加肥胖、慢性病(如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据统计,与甜饮料相关的疾病已导致大量死亡案例。

🚫 特殊人群饮用禁忌:孕妇、哺乳期人群、儿童青少年因代谢能力较弱,不宜饮用。胃肠疾病患者饮用可能因咖啡因刺激胃酸分泌而加重不适。服药人群应咨询医生,避免影响药效。饮酒时饮用功能饮料会掩盖醉意,导致饮酒过量,增加身体伤害。

💡 理性饮用建议:避免熬夜是保持健康的最佳方式。功能饮料可作为偶尔提神醒脑的辅助,但应严格控制饮用量,将其视为一种饮料而非药品。适量饮用有助于保持清醒,但过量则会增加健康风险,应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选择。

“困了累了来一瓶,开车熬夜来一瓶”,这是很多功能饮料的常用宣传用语。近几年,功能饮料市场发展迅速。有数据显示,中国功能饮料市场在 2007~2017 年间高速崛起,并且一直在稳步增长。

现在功能饮料在各大超市都很常见,很多人会认为它们比普通甜饮料更健康,也是打工人被迫熬夜时的精神支撑。不过,也有消息称:功能饮料喝多了或引发焦虑失眠。

这让很多打工人心中一颤:这是真的吗?手里的功能饮料瞬间就不香了。经常熬夜的危害有多大?平时到底该不该喝功能饮料?我们这就来聊聊关于功能饮料的事。

喝功能饮料能提神抗疲劳?

对现代打工人来说,做不完的工作、难以拒绝的社交、无法割舍的放松娱乐,这些已经让熬夜变得习以为常。

熬夜的危害我们已经不用再多做介绍了。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虽然熬夜有害健康,但功能饮料“营养丰富”可以在熬夜的时候来一瓶,提神醒脑,还能抗疲劳!那这种饮料到底怎样?根据《GB/T 10789—2015 饮料通则》中的规定,功能饮料属于特殊用途饮料的一种。

功能饮料不含酒精,但含有咖啡因、维生素以及牛磺酸、人参、瓜拉纳等一系列“功能成分”。其中咖啡因能使交感神经兴奋、刺激大脑使其觉醒、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注意力、增强警觉性,从而达到缓解疲劳的效果;牛磺酸可以快速清除自由基、调节钙离子转运,也能起到抗疲劳的作用;其他成分也有助于减轻疲劳影响。

有动物实验表明:给小鼠饮用功能饮料能够提高运动耐力、增加肝糖原含量、降低小鼠运动后乳酸水平和尿素氮含量,对机体具有抗疲劳作用。

并且,饮用功能饮料的量越大,效果越明显。所以,如果只从这个角度看,熬夜的时候喝功能饮料,确实可能起到一定抗疲劳的作用。不少朋友熬夜的时候吨吨吨来一罐,也确实有“又精神了”的感觉。但问题来了,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功能饮料有“副作用”吗?

功能饮料一般味道都不错,很好喝,这就很容易让人喝多。甚至有的人会把它当做是普通饮料,一瓶一瓶又一瓶,从而导致咖啡因和糖摄入过多。首先我们来说咖啡因,过量摄入咖啡因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容易让人出现失眠、心慌、焦虑等症状,还可能让人产生依赖性。

比如,今天你喝了 1 罐功能饮料就能活力四射,但如果经常喝,可能就需要 N+1 罐才有用,这会导致咖啡因的摄入量越来越多。

有研究表明:每天饮用 250 毫升功能饮料,就会增加年轻成年人患焦虑和抑郁发生的风险。而对于青少年来说,代谢咖啡因的能力比成年人弱,如果常喝功能饮料不仅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还会减少青少年的睡眠时间,导致睡眠障碍。

另外,过量摄入功能饮料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引起急性血管内皮障碍。有报道称:一位 14 岁的少年连续 5 天饮用功能饮料后参加跑步比赛,感觉胸痛胸部不适,心电图检查显示房颤。 还有一位原本身体健康的 28 岁男子,在参加摩托车越野赛之前喝了 7~8 罐功能饮料,导致心跳骤停。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等 5 机构发布的《咖啡与健康的相关科学共识》中建议:普通成人每天咖啡因摄入量应控制在 400 毫克以内。

一般的功能饮料咖啡因含量为 50~504 毫克/罐或瓶,如果控制不好饮用量就可能会超量摄入咖啡因。某些品牌的功能饮料虽然没有在瓶身标注咖啡因含量,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咖啡因,还可能含量很高。

比如曾经就有人对市面上的多款功能饮料进行了测评,结果发现:被测的市面上常见的 6 款功能饮料中,最低的咖啡因含量为 41 毫克,最高的可达到 83.49 毫克,含量最高的这一款瓶身并没有标注咖啡因含量。

其次,过量摄入功能饮料还会导致糖摄入过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每人每天糖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内,而功能饮料一般糖含量都不低。

还是上面提到的那份测评中显示:市面上常见的这 6 款被测功能饮料中,糖含量最低的为 1.32 克/罐,而最高的达到了 37.62 克/罐,只喝一罐就超出了 25 克的标准。

过多糖的摄入不仅会增加患龋齿的风险,还会增加肥胖和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有数据统计,仅 2017 年我国就有近 1.3 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甜饮料导致的冠心病和糖尿病。所以,别以为功能饮料能提神醒脑还有点营养成分就肆无忌惮地喝,控制好量才能更好的利用它。

功能饮料人人都能喝?

虽然喝功能饮料能让你精神回血,但这可不是人人都建议喝的。以下这 5 类人尤其要控制好量,如果感觉到不适就不要喝:

1、孕妇、哺乳期人群

大多数功能饮料的标签上都会注明孕妇和哺乳期不宜饮用,避免影响胎儿和宝宝的健康。

2、儿童、青少年

这类人群对咖啡因的代谢能力较低,过量饮用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3、胃肠疾病患者

咖啡因会刺激胃酸分泌,可能会引发不适。

4、服药人群

正在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最好不要擅自饮用功能饮料,建议咨询医生,避免影响药效。

5、饮酒人群

不要在饮酒的同时饮用功能饮料,因为会让人兴奋到不知道自己醉了,从而喝更多的酒,增加对身体的伤害。总结:要想避免熬夜带来的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熬夜。

偶尔提个神,困了累了来一瓶,这可以理解,但可别用它来续命!实在累了就歇一歇吧!适量的饮用功能饮料能够让你打起精神来,更加清醒地面对眼前的事物和工作。但如果过多饮用反而会增加患焦虑、抑郁、肥胖、慢性病以及睡眠障碍的风险。

最后提个醒:功能饮料不是药,不能治病。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功能饮料 咖啡因 熬夜 健康风险 提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