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7月21日,万得全A首次突破2024年10月8日高点。 市场关于行情上涨的四种理解 (1)市场理解一:产业亮点。2022年至今产业亮点一直存在,比如2023年华为芯片,导致2022-2024年不断出现主题行情,但指数持续下降。因此,产业亮点和主题行情或不足以推动指数上涨行情。 (2)市场理解二:国家队托底。之前同样出现过数次国家队托底,比如,2024年2月国家队托底,但2024年5月之后市场重新下跌。反观当前市场上涨,或并非主要由国家队推动。 (3)市场理解三:“美国例外论”反转。汇率上看,海外资金或并没有大幅流入中国,且美股持续新高,反映出当前为中美股市共振上涨、而非东升西落,因此“美国例外论”反转或并非关键因素。 (4)市场理解四:低利率驱动。2022年-2024年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但股市持续下跌,即利率下降并不能驱动股市上涨。估值角度上,虽然当前股债性价比处于高位水平,但估值便宜并非上涨的充分条件,比如2024年5-9月。 行情上涨的关键逻辑或是:政策取向和经济周期 我们认为,市场上涨的关键逻辑在于:政策取向的根本变化,以及经济周期已经处于上行期。 (1)逻辑一:政策取向的根本性变化。2024年9月政治局会议为政策拐点,一方面结束了2021-2024年经济长期去杠杆,类似于2011-2015年,标志着L型的下降期结束,进入企稳阶段;另一方面,结束了2024年1-9月的地方隐性债务整治,类似2018年,即财政信用政策发生了方向性和趋势性的变化。 (2)逻辑二:经济周期已经处于上行期。2024年2月之后市场已经逐渐见底,但2024年2-3季度紧财政和紧信用再次抑制市场信心。2024年9月政策拐点之后,市场信心重新回到向上的路径当中,持续至今。当前或类似2016年二三季度,我们认为,市场预期仍有很大的上行空间。 (3)逻辑三:需求端维稳+解决结构性问题。2025年7月至今,一方面政策反内卷,类似2016-2017年供给侧改革;另一方面城市更新,类似2016-2017年棚改,即政策需求端维稳,以及解决结构性问题。我们认为,这一轮政策或不会推动类似于2016-2017年的地产大幅上行周期或PPI同比超过7%,但地产企稳和通胀转正,或已经足够提振市场预期。 此外,这一轮反内卷的起点为2025年7月1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历史上看,中央财经委员会的政策部署基本都能落地成功。 经济预期修正下股债切换 我们认为,当前经济或类似于2016年-2017年,处于L型下半场。 一方面,当前已经结束了2021-2024年经济增速L型的下行期,开始进入企稳阶段,需求端持续维稳,类似于2016-2017年结束了2011-2015年的下行期,之后各季度GDP增速或基本相同; 另一方面,政策着手于解决结构性问题,促进房地产的企稳和通胀的正常化。2016-2017年结构性问题是产能过剩和房地产下行压力,当前类似。 对于股债配置,我们维持观点:2025年下半年经济或不会明显下行,以及结构性问题得到解决,经济预期修正下股债有望切换,债券收益率、股市有望上行。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经济变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