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热帖 07月22日 03:46
娃哈哈的继承者们重回谈判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宗庆后离世后,娃哈哈帝国正经历一场复杂的权力与利益博弈。以杜建英为代表的元老级人物、以宗馥莉为核心的宏胜系,以及宗庆后其他子女的出现,共同将娃哈哈推向了股权、管理风格和品牌战略的多重挑战之中。从股权转让的胶着,到管理层和经销商的变动,再到品牌定位的调整,娃哈哈的未来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场围绕着500亿饮料帝国归属的谈判,将决定其是继续奔跑还是面临拆分重组的命运。

👑 杜建英作为宗庆后早期的核心员工,凭借对娃哈哈的深度参与和人脉资源,以及对公司股权的间接控制,在宗庆后离世后成为了一个关键的权力玩家。她不仅被指间接控制宗家在娃哈哈的29.4%股权,其创立的三捷系也与宗家核心企业深度交织,显示出她可能在争夺娃哈哈话语权中扮演重要角色。

🚀 宗馥莉通过宏胜系逐步整合娃哈哈的产能、渠道、商标和管理层,展现出将公司向更灵活的宏胜体系转移的战略意图。她试图通过一系列改革,包括调整管理模式和经销商合作方式,来重塑娃哈哈,但其激进的改革方式也引发了内部震荡和争议。

⚖️ 娃哈哈集团股权结构复杂,除宗馥莉的宏胜系外,政府持股46%为第一大股东,工会也占有重要份额。这种多方持股的局面,使得任何一方都难以形成绝对控股,也意味着在宗庆后缺位的情况下,各方利益的协调和谈判成为决定公司未来走向的关键。

🤔 宗庆后与宗馥莉在管理风格和品牌理念上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偏向家长式威权管理和“家文化”,后者则受西方教育影响,推崇现代化和效率。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对员工的管理和激励上,也反映在对娃哈哈品牌定位的调整上,从国民刚需向对标农夫山泉的年轻化、高端化尝试,但效果不一。

💰 娃哈哈帝国500亿营收的背后,是一场围绕着如何分配巨额利益的残酷谈判。随着宗庆后其他子女的出现,家族内部的财产争夺进一步升温,将原本潜伏的股东、职工与宗家之间的多方暗斗推向台前。谈判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娃哈哈帝国的未来走向,可能面临整合奔跑或拆分重组的命运。

01 盘子不大三捷系,话语权有多大?

遗产暗战中尚未成势的三个子女,被视作是杜建英背后的最大筹码。

有报道称,早在2023年,宗庆后就在浙江某医院留存了血样,这一举动被认为是杜建英为子女锁定继承人身份的伏笔。一年后,三名子女齐刷刷出任娃哈哈沈阳公司董事,或将意味杜建英低调地把他们送进权力赛道。

当然子女只是她布阵的一半,在更大程度上讲最后的底牌可能是她自己。

杜建英和宗馥莉之间的矛盾,最早可能并不是因为2024年5月宗馥莉从香港信托提走110万美元,而是一桩更大买卖。

去年中旬,上城区文商旅集团有意将自己持有的娃哈哈集团46%的股份,转让给宗馥莉。但因为价格问题,双方没谈拢。

而就在这时,杜建英突然跳出来声称,政府的股份转让必须公开招标。而杜建英显然有意接手。她甚至公开抱怨,娃哈哈在被宗馥莉“折腾” “实在有些看不下去”。

1966年出生的杜建英,21岁浙大毕业即入国企,25岁放弃干部工作入职娃哈哈,是宗庆后亲自招募的首批高学历员工之一。从IT系统到现代管理制度,从家文化到达娃之争,她一路冲锋立下功劳。

从不起眼的基层岗位晋升至核心管理层,杜建英参与运营和管理,见证了娃哈哈的崛起与鼎盛,手握着丰富的人脉资源。

有媒体估算杜建英持有娃哈哈集团约5.5%等效股权。虽持股比例不高,但并非完全没有股份,这部分股份赋予了她一定的话语权。

另外,杜建英被指通过离岸公司间接控制着宗家在娃哈哈的29.4%股权。据预测,如果按宗庆后所有子女平等分配,她至少能掌控其中的四分之三。

2008年,杜建英从娃哈哈集团离职,但两年后她又创立一家完全脱离娃哈哈存在的上海三捷投资公司,她持有99.8%的股权。

十年间,三捷系把触角伸进消费品(食品)、生物医药、保健品、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投资轮次覆盖天使轮到C轮及新三板定增,直接或间接投资项目超40个,部分被投企业已实现上市。

还有更微妙的一点是,宗庆后亲妹妹宗蕊是三捷股东,宗馥莉控股的宏胜食品、振华广告,三捷又分别持股10%和40%。

三捷系盘子不大,却因为股权、资源、人情三线交织,把杜建英推上了关键位置。

02 娃哈哈宏胜化,宗馥莉布下的局?

被恶意举报、亲叔叔背刺、经销商争议……宗馥莉在一片质疑声中坐上娃哈哈董事长位子。

尤其去年的请辞风波,先闪电辞职,再闪电返岗,被外界解读是以退为进,看似屈辱,实则大招。

宗馥莉从来不是温顺的宗家公主。14岁到美国留学,22岁带着佩珀代因大学文凭国内,从娃哈哈车间一路干到宏胜饮料集团总裁。

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宗馥莉以1250亿元身家冲到第14名,刷新宗氏纪录,也让宏胜系再次出圈:

娃哈哈在全国的81个生产基地,有一多半挂在宏胜系旗下,其中包括广东河源厂区、郑州基地、拉萨工厂等核心产线,承担了1/3以上的产能。

• 宗庆后去世后,娃哈哈系有超过15家企业停工停产,而宏胜却在建厂。

• 黑龙江、吉林、新疆等12省经销商,被要求改签合同主体,即甲方从娃哈哈换成杭州宏胜;西藏、青海则直接对接拉萨宏胜销售。

可以看到,全面接手娃哈哈后的宗馥莉,似乎流露出了去娃哈哈化向宏胜系战略转移的意图。

前段时间引起巨大副作用的“今麦郎代工事件”,在原本的设想中,只要最终的销售和定价权掌握在宏胜集团手里,无论生产环节由谁完成,都能最大程度把握利润。

代工的初衷是双赢,但代工一旦与降质关联,双赢可能瞬间变为双输。对外的合作容易结束,但对内的人事地震并不是那么容易平息。

•宗庆后时代老臣张晖、吴建林、余强兵悉数出局,换上了有宏胜背景的人。

•员工手里的“干股”也在被“年薪制”置换,更早的的时候,2018年以每股3元“二次改革”回购,员工觉得不合理,但当时公司承诺不会影响分红,才勉强接受。

超387件的“娃哈哈”系列商标,一度试图从娃哈哈集团转移到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宏胜系公司)。

如果把时间轴拉长,宗馥莉更像在做一次从浅到深的整合。

宏胜集团先承接产能,然后共享渠道,同时梳理商标归属,管理层与经销商也借此机会完成了双向选择。当娃哈哈的品牌、销售网络以及现金流逐步融入更具灵活性的宏胜体系时,宗馥莉或将可以完成了从单纯的“女儿继承”到“接班改革”,甚至是“另起炉灶”的转变。

03 500亿饮料帝国分化,不只因为管理差异

从 1987 年借 14 万元代销汽水、棒冰起步,到 2024 年手握 200 余家公司的娃哈哈帝国,宗庆后用 37 年时间让娃哈哈的营收突破 500 亿元。

但今天的娃哈哈,正在经历一场远超换帅的挑战,股东、工会、宗家等至少三方力量在同一口锅里抢肉吃。

表面看,冲突的导火索是宗馥莉与父亲截然不同的管理风格;往深里看,娃哈哈的内斗下是一场谁有权分蛋糕的终极博弈。

众所周知宗庆后打造了娃哈哈集团之外的娃哈哈帝国,简单区分下,“娃哈哈帝国”,是宗庆后在经营娃哈哈集团的同时构建起来的,包括200多家公司。

娃哈哈集团,目前的第一大股东是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占比46%,宗馥莉为第二大股东,占比29.40%,工会联合委员会占比24.60%。

一方面,没有宗庆后,就没有娃哈哈集团;但另一方面,正因为有第一大股东的兜底,娃哈哈才得以顺利熬过达能风波。

娃哈哈集团在整个娃哈哈帝国中的占比不大,但第一大股东的存在也不是毫无贡献,上文提到的商标转移事件,就一度引发相关资产流失的质疑。

宗馥莉试图尝试以宏胜系为载体,将娃哈哈做大做强,不料,宗庆后其他子女的突然现身,让家族争产骤然升温,原本潜伏的股东、职工与宗家权益等多方暗斗,也随之被一并拖出水面。

问题彻底盖不住了,宗馥莉与宗庆后本就相左的管理风格,或将被放大成负面标签。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宗庆后倾向于家长式的威权管理,强调员工忠诚和家文化。而宗馥莉受西方教育影响,管理风格更现代化,对犯错员工更为严厉。

宗馥莉在掌舵娃哈哈后,一改宗庆后时代让员工用长文章作述职的方式,要求员工述职不得超过百字,也不需要做PPT;

她改变了娃哈哈原有的绩效模式,将分红基于个人的岗位绩效,而非仅凭过往的资历或级别来分配,这都与宏胜饮料集团较为简洁高效的管理风格相似。

总之,一个讲人情,一个要公平,除了公司管理,两人对品牌的想象也有差异。

老掌门要娃哈哈继续当国民刚需和民族符号,新掌门嫌它老化,对标农夫山泉,先砍掉王力宏,再推KellyOne、月饼、彩妆盘,可惜高端定价难下沉。2024年,宗馥莉调头推出1升装平价无糖茶,重新押注年轻市场。

一切都在调整改革路上,现在因为内部争斗娃哈哈不得不暂时停下来,没有绝对的控股股东,也没有一言九鼎的大家长,各利益方恐怕都要重新回到了四方谈判桌上了。

这不再是一场“父女管理风格”的交接,而是一次“如何分 500 亿”的血腥谈判。谈得拢,帝国继续奔跑;谈不拢,或将面料拆分和重组。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娃哈哈 宗庆后 宗馥莉 股权争夺 家族企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