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今日话题 07月21日 22:56
简单聊聊再鼎医药的核心投资逻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探讨了再鼎医药的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及估值。文章首先回应了市场对其License in模式、高管薪酬及缺乏自研能力的质疑,并认为这些批评存在经验主义偏见。作者详细分析了License in相比License out在利润率上的优势,并以艾加莫德、KarXT、贝玛妥珠单抗和Povetaciept等再鼎引进的重磅产品为例,论证了其引进决策的“好且便宜”。同时,文章强调了再鼎高效的全球临床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这使其能与全球优秀Biotech合作,并有望帮助国内Biotech出海。尽管目前公司报表亏损,但作者认为这是高速成长期的成本投入,未来盈利可期。最后,文章对再鼎的估值进行了粗略测算,认为其当前市值存在下行空间有限,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 **License in 模式的价值重估**:文章驳斥了对再鼎医药License in模式的普遍质疑,指出国内创新药销售利润率可达30%,高于License out模式的10%左右的销售分成。通过比较,License in模式在利润率上可能更具优势,关键在于引进药品质量、价格合适以及销售能力。作者认为,一概否定License in模式是经验主义的偏见。

🌟 **核心竞争力:高效的全球临床能力**:再鼎医药的核心竞争力被定位为其高效的全球临床能力。这种能力使其能够在中国进行严谨的注册性临床试验,并被FDA认可为全球临床的一部分。凭借良好的口碑,再鼎得以与众多优秀的Biotech建立信任,顺利获得优质产品的中国区权益,从而降低了药物研发费用,并具备强大的销售能力。

🚀 **优质产品组合与销售实力**:再鼎医药成功引进了多个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产品,如艾加莫德(预计全球峰值50亿美元)、KarXT(预计30-50亿美元)、贝玛妥珠单抗(预计40亿美元)和Povetaciept。这些产品的引进成本被认为是“又好又便宜”。同时,再鼎在国内的销售能力也得到验证,如其尼拉帕利在国内PARP抑制剂市场占据40%份额,并成功为BMS的O药提供部分区域推广服务。

💡 **未来潜力:国内出海的桥梁**:除了引进海外好药,再鼎医药还具备帮助国内Biotech产品出海的能力,例如其与益联生物合作的DLL3 ADC产品ZL1310,具有BIC潜力并已获得全球权益。这表明再鼎不仅是“引进来”的平台,也是“走出去”的加速器,其临床能力是连接研发与商业化的关键桥梁。

💰 **估值展望与投资逻辑**:尽管再鼎医药目前报表显示费用高企且亏损,但作者认为这是高速成长期投入的体现,随着重磅产品陆续上市,盈利能力将显现。通过粗略估算,国内销售额若达300亿,以20%净利润和10倍PE计算,市值可达600亿;若加上海外产品潜力,总市值有望达700亿。当前约300亿港币市值的再鼎,下跌空间有限,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暑期,带孩子在外面玩,写简单一点。

本文大概试图说清楚三个问题。

第一, 现在市场对再鼎医药的诟病是什么以及有没有道理

第二, 再鼎医药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或者说,这公司,有没有显著强于我们看到的其他生物医药公司的能力

第三, 再鼎的估值大概怎么拍

先说市场诟病再鼎医药的几个核心问题。

第一, license in的商业模式,高价引进,低价卖药的商业模式是不是成立

第二, 高管团队的高工资

第三, 没有自研能力导致的不能挣出海的钱

第一个问题,也是本人曾经不看好再鼎医药的关键原因。但是,我现在意识到,自己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这是严重的偏见。

国内卖药的利润率,肯定是比美国卖药低很多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近两年来国内政策对创新药全方面的支持,其实很多好的创新药,国内定价并不低。

我们这么比较,一款license out的产品,大多数情况下,销售分成都是个位数起步,低双位数封顶,综合10%就很好了。极少数特别确定,特别突出的品种,综合销售分成能达到15%(比如,康方的伊沃西,亚盛的奥雷巴替尼这种产品)。对于原研方来说,这就是税前纯利。国内卖药,真的创新药,是能做到30%税后纯利的(其实这里比较复杂,是一个关键因素,不同公司,不同产品,做出来的销售纯利是天差地别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说,一个license in 的产品,能做到30%税后纯利,如果合作条款谈的好,销售分成就是10%甚至还不到,那很简单,把净利润减去10%就是实际的税后纯利,这是有20%的。所以,license in的税后20%对licnese out的税前10%,在利润率这个角度,是占优的。

注意,这里我不是说license in 比license out还好,我只是说,一棒子打死license in这个商业模式是不对的,存在严重的偏见。license out 的商业模式,对原研方的显著好处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是海外研发费用的节省,其二是海外药价高,所以销售峰值就高,基数大十倍,利润率低一半,利润的绝对值还是5倍。评估license in 这种商业模式好不好,核心还是看三点,其一,引进的药是不是足够好;其二,引进的价格是不是合适;其三,销售的能力是不是足够。其实,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如果上面三点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这是偶然因素,还是有必然的逻辑支撑。

先看药好不好。我以为,再鼎引进的产品,最好的四个。

艾加莫德,自免领域的多适应症产品。这款产品在当前只有两个适应症获批的情况下,2024年全球销售接近22亿美元,同比增幅83%,25年一季度全球销售7.9亿美元,同比增幅99%。这个药的预期全球销售峰值,回去到50亿美元,妥妥的重磅炸弹。他的原研公司,Argenx,市值350亿美金。

KarXT,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这款药,最初由美国生物技术公司 Karuna Therapeutics 开发。2023 年 11 月,Karuna 首次向 FDA 递交了 KarXT 的NDA。2024 年 9 月 26 日,FDA 批准其上市,这是 60 年来首次获批的具有全新机制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2023年12月,Karuna被BMS以140亿美金的价格收购。Karuna的核心管线,就KarXT一个。用140亿美金的交易对价倒退,这也是一个预期30~50亿美金全球销售峰值的产品。

贝玛妥珠单抗(Bemarituzumab),靶向胃癌FGFR2b靶点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全球FIC。其二期临床数据(155名入组患者)显示,Bema联合化疗,在一线FGFR2b阳性胃癌患者(98名入组)的mOS是24.7个月,对照组11.1个月,HR 0.52,其中,在胃癌高发的东亚亚组(60名入组),mOS是30.1个月,对照组12.9个月,HR 0.43。这个疗效是相当惊艳的,虽然二期数据,但入组患者并不少。2025年6月,再鼎医药公告,Bema的全球III期临床成功,在中期分析中,与单药化疗相比,贝玛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显著改善了FGFR2b过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具体数据未公布,按行业惯例,下半年重要学术会议发布详细数据。这个产品,大摩预期全球销售峰值40亿美金。

Povetaciept,BAFF/APRIL 双靶点抑制剂。这是荣昌生物泰他西普的同靶点迭代产品。这个产品原研也是一家小biotech,Alpine Immune Sciences,其2024年4月被福泰制药49亿美金收购。没有头对头数据,我很难讲这个产品和泰他西普哪个好,但泰他西普是14年前开发的产品,数据显示,Pove对 APRIL、BAFF 的靶点亲和力比泰他西普更强,其对 APRIL 的亲和力甚至高于 APRIL 单抗 Zigakibart;Pove在肾脏、淋巴结和皮肤中的分布分别是泰他西普的 19 倍、7 倍和 3.4 倍,因此在 IgA 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中可能具有更好的疗效。肩对肩数据显示,在IgA肾病,Pove疗效强于泰他西普。Pove是个好药肯定毫无疑问,他的销售峰值时多少,我现在还没搞清楚,但理论上,这种多适应症的自免产品,销售峰值不会低。说句题外话,我一直没买荣昌生物,核心原因就是Pove的存在……

以上四个,是我最看好的,当前再鼎引进的四个产品。这四个产品,再鼎自己预期的国内销售峰值,都超过10亿美金。再鼎医药,现在一共有7个已上市产品,今明两年,应该还能上市三个。这些产品,我大概过了一遍,没有差的。

再看引进的对价。

艾加莫德,首付7500万美金,以再鼎医药的股权支付的,重要的是,支付对价,不是现金,是每股132 美元ADR,当前再鼎医药的ADR,美股报价33.57$......,除了这个首付,7500万美金的临床费用,这个其实就是再鼎在国内临床开发艾加莫德的研发费用;另外,2500万美金的里程碑和10%销售分成。

KarXT,首付3500万美元,里程碑1.52亿美元,总包1.87亿美元。双位数销售分成。

Bema,首付500万美元,里程碑3900万美元,总包4400万美元。双位数销售分成。

Pove,由于首付对价太低,以至于未达到公布标准……

所以,引进的成本,真的可以说非常便宜。

又好又便宜的买进来,国内销售能力咋样呢?我列举两个事实。

其一,当前再鼎的核心产品之一,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这个产品,国内一共两个竞品,AZ和默沙东合作的奥拉帕利(这个是FIC),恒瑞医药的氟唑帕利。国内竞争格局,再鼎的尼拉帕利40%市场份额,第一名。

其二,大名鼎鼎的O药,BMS把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青海、河北、山西10 个省份的独家推广权外包给了再鼎,BMS 保留北京、上海等核心市场的直接销售权。

上面两个事实,大家自己品品……

所以,我看下来,结论就是又好又便宜的买进来,而且有很强的能力在国内销售。

如果说,只是引进了一、两个好产品,那可能是运气,但为啥再鼎能把这么多好产品搞到手呢?这背后,到底代表这公司啥样的特质?我想,搞清楚这个,才是能不能投资再鼎的核心要素。

我一度也不理解这里面的原因,直到我听到,这公司,这样表述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他们认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高效的全球临床能力。

我是这么看这个问题的,好的药品,都是全球开发的,过硬的国内数据,FDA是认可作为全球三期临床的一部分的。所以,当一款产品,开展三期临床的时候,不管是biotech,还是MNC,都需要中国的临床数据。而在国内开展严肃的注册性临床,恰恰就是再鼎的强项。凭借良好的口碑,促成了多项合作,在合作过程中,信任被建立,再鼎就容易拿到一些好产品的国内权益。这是一种双赢,再鼎提供了高效的临床支持,降低了药物研发的费用,同时拥有强大的销售能力,那么,对原研方,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不够强的原研方来说,把大中华区权益授权再鼎,就是水到渠成的选择。

再说再鼎高管团队的高工资,不可否认,报酬给的是真高。但是,也要承认,作为一家从创始就走国际化路线的公司,必须有国际化的人才。如果这帮人,拿了钱,办不成事,就是糟蹋股东的投资,但是,如果拿了钱,能把事办成,那就需要另眼相待。

现在的再鼎,处在什么阶段呢?如果不仔细研究,看报表的话,就是费用高企(销售,管理,研发费用都高),连年巨额亏损。但是,我们要看看这公司的内在变化。我们现在看到的报表,贡献销售的是尼拉帕利、肿瘤电场、瑞派替尼、奥马环素等几个说不上太重磅的产品(就这几个不是太好的产品,再鼎一样卖的不错)。重磅产品艾加莫德去年刚刚开始放量,今年一边放量,一边拓展新适应症;KarXT刚刚NDA;Bema刚刚完成三期临床。在我看来,这恰恰是这公司基本面蜕变的起点。我前两天讲,这公司架子搭起来了,说的就是,他的销售团队已经建立(过去三年,一直都在建立新的销售团队),重磅产品会接连上市,现在在报表看到的全是成本,未来看到的,才是成本投入以后的盈利。你想一下,Bema是不是可以直接服用现在的肿瘤销售团队;艾加莫德,新适应症获批,是不是不需要再建新的销售团队了;未来的Pove,是不是可以和艾加莫德共用销售团队?核心是什么?核心是有源源不断的好药卖。而不是花重金养了一个销售团队,就卖一个me worse,如果是这样,股东的钱就真的亏进去了,没错,我说的就是卖维迪西妥的荣昌生物。

再讲讲自研,不可否认,这公司自研不出彩,至少现在没看出特别好来;但是,这不是他的核心能力圈;他的核心能力,是帮国内小的biotech出海!比方说,他现在最接近出海的ZL1310,这个产品,和益联生物合作的,益联和映恩,中国做ADC最好的两个biotech。ZL1310,DLL3 ADC,这个药,再鼎筛选的靶点和抗体,用了益联的ADC技术,再鼎拥有全球权益,只给益联个位数分成。这个产品,在二线小细胞肺癌的一期临床数据非常好,具有BIC的潜力。虽然我一向对早期临床数据不感冒,但有几个公司的临床严谨性,我是认的,康方,亚盛,再鼎。所以ZL1310这个产品,我愿意高看一眼。这个产品,铁定要出海的,不确定的只是啥时候,什么方式而已。

现在,中国的生物医药技术已经很先进了,小的biotech,遍地都是,他们大多都是没有海外临床能力的,那么,再鼎就是他们一个自然而然的合作伙伴。

所以,在我看来,把外国的好产品引进来,只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再鼎;他的另一个能力,把国内的好产品推出去,是我们未来能看到的能力。

所以呢,看这个公司的视角,确实跟我以前看的生物医药公司很不同。但不可否认,临床能力,是连接研发和商业化的重要桥梁。拥有这个核心能力的再鼎,我认为可以看很长的逻辑。生物医药这个领域,需求无上限,总会有源源不断的好产品跑出来,我们可以耐心的看,他拿到的下一个重磅是什么。

最后讲讲估值,这东西,拍脑袋吧。

国内300亿销售,不难的,20%净利润,60亿,10PE,600亿。

海外,ZL1310能成的话,起码10亿美金销售峰值起吧?再加100亿市值。700亿。

现在300亿港币出头市值,我感觉下跌没啥空间,可以拿着慢慢等基本面兑现。

Again,这是一个长逻辑,不是看一两个产品兑现就跑路的那种,至于天花板在哪,搞不清楚,走一步看一步吧。反正,现在是高速成长期,而且在基本面蜕变的起点。

最近,这公司走势一直严重落后于板块,我没看到基本面的原因,倒是资金面,外资在持续大额净卖出,港股通持续大额净买入。我不知道外资卖的原因是什么,所以,我接了他们一部分筹码,互道SB吧……



本话题在雪球有175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再鼎医药 License in 临床能力 生物医药 投资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