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稱,美國提出了更嚴苛的貿易條件,包括提高關稅至15%或更高、維持現行的25%汽車關稅,甚至可能對藥品徵收100%關稅。面對美方強硬要求,德國態度轉變,歐盟內部日趨強硬,並考慮動用「反脅迫工具」等報復措施。
隨着美國提出更嚴苛的貿易條件,一場一度看似接近達成的跨大西洋貿易協議正瀕臨破裂。
據媒體21日報道,歐盟貿易委員Maroš Šefčovič在華盛頓的談判中被告知,美國總統特朗普期望獲得更多讓步,包括將大多數歐洲商品的基準關稅從先前討論的10%提高至15%或更高。而現行的25%汽車關稅預計將維持不變,並可能對藥品徵收100%的關稅。央視報道稱,特朗普此前已威脅,自8月1日起對從歐盟進口的商品徵收30%關稅。
媒體援引知情人士透露,此前一直力主達成協議的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其立場已明顯向法國等更具對抗性的成員國靠攏。歐盟成員國正在敦促其執行機構,準備好超越傳統商品關稅的報復措施,以應對談判失敗的局面。
作爲最強有力的回應,歐盟正在嚴肅評估啓用其「反脅迫工具」(ACI)的可能性。這一被部分人士視爲「核選項」的法律工具,將授權歐盟對美國的服務業、公共採購市場準入乃至投資進行限制。此舉標誌着潛在衝突的重大升級,將對每天價值超過50億美元的美歐貿易與服務流動構成嚴重威脅。
談判急轉直下,美方抬高要價
數月以來,歐盟一直致力於挽救與美國的貿易關係,並對達成協議一度感到樂觀。歐盟貿易委員Šefčovič數次飛往華盛頓,並表示歐洲願意降低關稅、增購數百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和先進半導體。雙方曾接近達成一項以10%爲基準關稅的協議。
然而,據多家媒體報道,Šefčovič上週在華盛頓的會談中收到了令人失望甚至相互矛盾的信息。一位歐盟外交官稱,美國貿易代表Jamieson Greer暗示此前談判的10%基準關稅仍然合理,但美國商務部長魯特尼克則暗示稅率需要更高。Šefčovič得到的最終印象是,美方正尋求15%甚至更高的基準關稅。
更讓歐盟無法接受的是,報道稱美方告知Šefčovič,現行的25%汽車關稅預計將維持不變,並可能對藥品徵收100%的關稅。此外,華盛頓還拒絕了歐盟提出的「停滯」安排——即達成協議後不再加徵新關稅。據外交官透露,美方給出的理由是,不能在國家安全問題上束縛總統的手腳,而這正是美國對藥品、半導體和木材等領域進行「232條款」調查的基礎。
德國立場轉變,歐盟內部趨於強硬
華盛頓的強硬要求,正成爲推動歐盟內部團結的催化劑。長期以來,法國等國主張對美採取更強硬立場,而作爲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的德國則傾向於儘快與特朗普政府達成初步協議。
據接近討論的人士稱,美方在最新談判中施壓要求更高關稅且不爲歐洲汽車業提供減免,這成爲壓垮德國耐心的最後一根稻草。柏林方面終於轉變態度,打開了採取報復措施的大門。一位德國官員上週五表示:「所有選項都擺在桌面上」,並補充說:
「如果他們想要戰爭,他們就會得到戰爭。」
這種態度的轉變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現在,越來越多的歐盟成員國,包括德國,都表示應考慮使用更廣泛的反制措施。據歐盟外交官透露,Šefčovič上週五向歐盟特使們提交了一份關於當前局勢的「冷靜報告」後,歐盟國家採取反制行動的情緒顯著升溫。
「反脅迫工具」在手,反制工具超乎關稅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面對升級的威脅,歐盟的目光正投向其武庫中最強大的貿易武器——「反脅迫工具」(ACI)。該工具於近年設立,最初更多是爲應對中國等經濟體而設計,此前從未被動用。
以法國爲首的半數以上歐盟國家支持動用這一工具,該工具賦予歐盟官員廣泛的報復權力,包括對美國科技巨頭徵收新稅、限制美國在歐投資,以及限制美國企業進入歐盟市場。據媒體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貿易部長們在上週一的會議上討論了這一問題。
法國歐洲事務部長Benjamin Haddad在接受採訪時稱:
"在這場談判中,你需要展示力量、武力、團結和決心。"
除了ACI這一選項,歐盟還準備了兩套關稅報復方案。一套針對價值210億歐元(約合245億美元)的美國商品的關稅目前暫停至8月6日;另一套針對價值720億歐元美國出口商品的反制措施則在等待最終決定。這些方案涵蓋從飛機到花生醬和威士忌等多種美國標誌性產品,一旦啓動將迅速生效。
協議仍存希望,但雙方均面臨巨大代價
儘管對抗氣氛漸濃,但歐盟官員和成員國表示,協商解決仍是首選方案,且在8月1日最後期限前,歐盟不打算主動發起任何報復行動。美國商務部長魯特尼克週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採訪時也表達了樂觀,稱「我有信心我們能達成協議」。
然而,準備啓用ACI這一事實本身,就反映出局勢的嚴重性。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一週前曾表示,ACI是爲特殊情況設立的,「我們還沒到那一步」。但隨着最新談判的破裂,這一評估顯然可能改變。要啓動ACI,歐盟委員會需要獲得佔歐盟65%人口的15個成員國的支持。
目前,歐盟成員國需要決定他們還願意做出多少讓步來換取協議,以及一旦談判失敗,將採取何種規模的反制措施。正如一位歐盟外交官上週五所言:
「所有的選項都會帶來傷害。」
編輯/Ro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