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前天 20:52
“韦帕”过境广东一海滩遍地海鲜 专家提醒:当心这种细菌引发败血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台风“韦帕”过后,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海滩出现大量海鲜,吸引众多居民前往赶海。然而,疾控专家警告称,台风过后海洋中创伤弧菌(又称海洋弧菌)数量会激增,这种细菌常寄生于贝类海鲜外壳,一旦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可能在12小时内引发致死率超过50%的败血症。创伤弧菌是导致人类感染的三大弧菌之一,主要分布于温带、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尤其在贝壳类生物中常见。感染后症状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导致截肢、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需引起高度警惕。

🌊 台风过后海洋环境变化,为创伤弧菌(海洋弧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台风带来的海水搅动可能导致原本寄生在海底或贝类体内的弧菌大量释放到水中,特别是附着在贝类外壳上,增加了接触风险。

🦠 创伤弧菌是一种潜藏在海洋中的细菌,是导致人类感染的三大弧菌之一,尤其以I型为主要人类病原体。它广泛分布于温带、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并常寄生在贝壳类等海洋生物中,是引起食物中毒和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

⚠️ 创伤弧菌感染的危险性极高,尤其通过皮肤伤口进入人体后,可迅速引发败血症,致死率超过50%。感染者可能在24小时内出现水样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情况则可能发展为坏死性筋膜炎,导致截肢、多器官衰竭乃至死亡,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 尽管台风过后海滩出现大量海鲜吸引居民赶海,但疾控专家强烈建议市民在台风过后的特殊时期,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海水和食用海鲜,特别是生食或未彻底煮熟的贝类。这是因为创伤弧菌在高温下仍可能存活,生食风险极高。

快科技7月21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日前,台风“韦帕”过境后,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海滩遍出现大量海鲜,吸引不少附近居民现场赶海。

不过,疾控专家指出,台风过后海洋中创伤弧菌数量激增,这种海洋中的隐形杀手常附着在贝类外壳上,一旦通过伤口进入人体,最快12小时就能引发败血症,致死率超过50%。

资料显示,创伤弧菌归属弧菌科弧菌属,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也称海洋弧菌,与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并列为人类感染疾病之三大弧菌之一。

创伤弧菌主要分布于温带、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海洋和河口中,常寄生在贝壳类的海洋生物中。

根据其致病性不同,可将创伤弧菌分为Ⅰ、Ⅱ和Ⅲ三种生物型,Ⅰ型是人类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感染者多在24小时内出现症状,轻则出现水样腹泻并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

重则引起原发性败血症、创伤感染、坏死性筋膜炎等严重继发性病变,导致病患出现截肢、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台风 海洋弧菌 创伤弧菌 食品安全 公共卫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