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西赛罗 12小时前
宗家争家产大戏升级,以“忠奸”辩企业家的看客们该醒醒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子女的财产纠纷案,不仅是一场家族内部的“豪门恩怨”,更折射出中国式豪门继承的困境。文章以三国时期袁绍家族内斗为例,阐述了“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的道理。从宗馥莉继承股权的“嫡长女”身份,到其与庶出兄弟因家族信托基金对簿公堂,事件揭示了中国豪门继承依赖家庭伦理而非西方信托传承的特点。宗馥莉的“主动进攻”式改革,以及其可能带有个人情绪的决策,引发了对其“女企业家”未来发展路径的讨论。文章还借此反思了网络上对企业家“爱国”与“卖国”的简单化标签化认知,呼吁理性看待企业家及其子女的国籍问题,并指出“忠奸史观”的惰性思维阻碍了对复杂社会现象的深入理解。

💰 继承的法理性基础:中国豪门继承更多依赖家庭伦理,以“嫡长女”身份继承股权的宗馥莉,其继承的法理性基础源于父亲遗嘱和家庭伦理,而非西方信托传承模式。这使得家族内部关系的处理对继承人至关重要。

⚖️ 家族信托与伦理冲突:宗庆后设立的家族信托基金旨在照顾已获美国籍的庶出子女,但宗馥莉的态度(断资金、抽资金)直接挑战了父亲的遗愿,并引发了与“小妈”及庶兄弟的法律纠纷,显示了在财产继承中,个人情感与家族责任之间的矛盾。

📉 损害父亲形象与自身根基:宗馥莉在处理家族事务中的强硬手段,不仅损害了父亲多年经营的“布鞋首富”人设,更重要的是,她正在拆毁自己继承家业所依赖的父亲权威和家庭伦理,如同“砍自己所得到的一切的椅子腿”,不利于长远发展。

🚀 改革的必要性与方式:宗馥莉以“改革”为名,对家族内、员工乃至国资占股采取“主动进攻”的态度,其改革的必要性、方式以及是否过于急躁和四面出击,仍需进一步观察。叔叔宗泽后的评价也指向其可能带有强烈个人情感色彩的决策。

🤔 舆论认知与“忠奸史观”:文章批评了互联网上将企业家及其子女国籍问题简单标签化(如“爱国”与“汉奸”)的“忠奸史观”。通过对比宗庆后子女的国籍情况与钟睒睒(农夫山泉创始人)的儿子国籍,作者认为钟睒睒相对更为诚实和厚道,并呼吁对跟风攻击者进行道歉,强调了理性思考和避免简单化的重要性。

原创 小西cicero 2025-07-19 16:39 江苏

兼论”霸气嫡女“在历史上为啥总走不远。

兼论”霸气嫡女“在历史上为啥总走不远。

三国的时候有个段子,说官渡之战前,袁绍派说客去拉拢曹操侧后的张绣,结果被张绣的军师贾诩拒绝了,贾诩拒绝袁绍的理由也挺奇葩:“回去告诉你们的袁将军,他袁本初连自己的兄弟(指淮南袁术)都不能相容,又怎么能容得下我们呢?”

其实放在当时的情景当中看,贾诩指责袁绍不容兄弟的话多少有点偏激了,就袁绍那个兄弟袁术,得了传国玉玺不揣冒昧的想当皇帝,岂是袁绍没有雅量去容他?

但是抛开四世三公的袁家这段“豪门恩怨”不谈,贾诩这话冥冥之中还真是点中了袁绍的死穴——其实官渡之战之后,曹操虽然成功阻击了袁绍的南下,但袁绍的元气未伤,真要假以时日、重整旗鼓,曹操未必真能干得过他。给袁绍真正致命一击的是病魔,以及他撒手人寰之后三个儿子一个外甥(刚好也是四个继承人)彼此之间打作一团,家族内斗一起,曹操刚好坐收渔翁之利。于是袁绍最终还真的败在了“兄弟不相容”之上。

围观这两天哇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几个子女对簿公堂的这场豪门恩怨,我第一时间想到,居然是这段三国公案。

孟子云:“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想置业守财,都必须先把家里内部的事情摆平、摆好,这件原则放眼全世界也许未必适用,但放在中国倒的确几乎是适用的。究其原因,这是因为中国豪门继承过程中的法理性基础,就不来自于西方式的“信托传承”,而是家庭伦理。以宗馥莉为例,她之所以能成功接替父亲,全盘继承娃哈哈集团的股权,最主要的原因是她是父亲遗嘱中认可的“嫡长女”。可是宗庆后的遗愿当中,除了认可宗馥莉的继承人地位,其实也有很多别的,比如对他的几个已经拿了美国籍的“庶出子女”,他搞了一个21亿美元的家族信托基金,想让这些子女虽不继承家业,但也能过上锦衣玉食的幸福生活。只是,对老父亲的这个遗愿,身为“嫡长女”的宗馥莉就不太认账了,不仅断了后续资金注入,而且还打算抽干基金的现有资金池,这才惹毛了她的“小妈”和几个庶兄弟,双方最终走到了在杭州和香港一起对簿公堂的地步。

从结果上看,这个结局其实是非常愚蠢并且双输的。

宗庆后生前一直努力打造自己的“布鞋首富”人设,“一妻、一女、一布鞋”、“一年花在个人上的钱不足五万”,想当年娃哈哈公关为了给老总打造这些人设,那也是真金白银投入不少的。身后子女们官司这么一打,得,全都赔进去了。人们知道:哦,原来宗庆后不仅不是“一妻、一女、”而且有多名子女、且大多数已经拿了美国籍了啊(宗馥莉本人也一度拿了绿卡,只是后来放弃了),“一年花在个人上的钱不足五万”是真是假不谈,但他送老婆孩子出国、拿身份、作信托基金的钱一样没少花啊。

虽然说假得就是假的,戳破对公益有益。但一手把父亲孤心经营的形象毁成这样,说宗馥莉已经完成了精神上的“弑父”,确实是没错的。

更为关键的是,这种“弑父”对宗馥莉本人恐怕也是不利的,因为前文所言,她对娃哈哈资产的继承,就来自于父亲的权威,和家庭伦理。可是宗馥莉对待几个庶兄弟和父亲身后名 态度,显然是在拆毁父亲的权威和家庭伦理,这就是说,她在砍自己所得到的一切的椅子腿。我想这样的玩法也许能得胜一时,但在长远看去,这是不利于这个“女企业家”走远的。

而在家族纷争的同时,网上其实还传出了宗馥莉与杭州国资委以及娃哈哈部分员工的纠纷新闻。可以看到,宗馥莉在上台后,不仅对其家族内、在其他各个方向上,也采取了一种“主动进攻”的态度。

“我来不是来继承的,是来改革的”,这是她刚刚接手娃哈哈时放出的豪言。但她对家族、对员工、乃至对国资占股的“改革”,究竟是大刀阔斧还是鲁莽冒进,是否一定有必要搞得这么心急火燎、四面出击,我觉得还可以再看看。

宗庆后的弟弟、宗馥莉的叔叔宗泽后日前评价其侄女,说她“从小就自私自利”、处事霸道、不懂人情世故。这位叔叔的评价到底是否中肯,我们可以另说。但我觉得宗馥莉目前的很多做法,可能的确并非出于商业理性,而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通俗的讲,就是“公仇可忍,私愤不可忍。”

目前已经爆出,宗馥莉在美留学期间,父亲给她指定的监护人,就是她的“小妈”杜建英,后者赴美同时还承担了把孩子生在美国的任务。

当然两人在美期间相处的是否愉快没有直接信息。

但侧面证据一,是知情人士透露宗馥莉从美回国后性格大变,原先还活泼开朗,留美回国后待人反而变得冷漠了,见到熟人也不打招呼。且防范心极重,经常更换自己的司机和保姆,并且在冰箱上安装摄像头。

侧面证据二,是宗馥莉继承家业后,并没有给“小妈”杜建英留面子,不仅迅速挤压掉了她和其子女在公司内的资产份额,而且一定要把手伸向其父生前已经指定给小妈和庶子女“保底”的海外信托基金,这才逼得对方对簿公堂,拼个鱼死网破。

这个玩法,显然不能用商业利益最大化来解释了、甚至不是普通的“豪门争家产恩怨”,这近乎于一种纯感性的复仇,或者套用《哪吒2》的话说:“我活不活无所谓,我要你死”。

所以我们真的很难想象,在露出新闻海面的冰山之下,宗家这对嫡女与小妈之间,究竟发生过什么,期间孰是孰非,宗馥莉又是以什么样的隐忍熬了多年,终于继承家产后上演这样的“复仇”。

但我们知道的是,这样的“豪门撕扯”,怕是最终不会对任何一方有利,包括现在看似胜势在握的宗馥莉。

还是以三国的例子为例,贾诩和曹操笑话袁绍几个继承人闹内讧不能守家,其实曹魏自己也没强到哪里去。魏文帝曹丕,在接班曹操之前,备受自己几个兄弟的夺嫡威胁,于是被迫“矫情自饰”,被迫装出一副忠孝仁爱的样子。等一接了班,就立刻翻脸不认人。

他主要干了三件事:

第一,急于“挤压国有资产”,曹魏集团原本确实是曹家的“家族企业”,但因为供着汉献帝在,好歹还算打了一个“大汉忠臣”的国企名号。可是曹丕因为跟曹操心态不一样,一上台就想“确权”,把大汉的江山哗啦到自己这里来。于是在天下还三分的时候就把“禅让”给搞了。操之过急、暴露目标。给了对手一个天大的口实。

第二,急于逼迫兄弟,什么“七步成诗”“毒杀曹彰”之类的段子我们就不讲了,作为一个靠地方家族势力起家的“家族企业”,曹魏给宗室诸侯王的待遇是极低、限制是极严的。这给了后来司马氏篡权的机会。

第三,急于改变功臣集团的利益分配,曹丕上台后,对自己的亲信(比如“四友”(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外加一个好兄弟曹真)是真的好,但又疏远和排挤之前夺嫡之争中不是自己一边的前朝老人,那会儿的老员工被新掌门这么改了合同没处抗议去,但曹魏集团原本的功臣平衡体系被破坏却是个不争的事实,也便宜了司马懿。

真的,就算是当继承人时担惊受怕忍的太够了,曹丕干的也实在是太着急了,在位一共就七年,就急不可耐的连干了这三件事,你可以想象曹丕的心胸和才具,到底如何。

只能说,这个”霸气嫡子“是个不合格的接班人。

所以曹魏挺了不到半个世纪就灭亡,与曹丕自己忍了太久、上台后急于解恨的心态是很有关系的——

《羊太常辛夫人传》记曰:宪英聪明有才鉴。初,文帝与陈思王争为太子,既而文帝得立,抱毗颈而喜曰:'辛君知我喜不?'

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关于宗家豪门恩怨的瓜,大约就想吃这么多,结尾我倒是想就另外一个问题,说点自己的看法。

那就是:急性好的人应该还记得,去年宗庆后的去世的时候,互联网上很多营销号借着“纪念”之名,把矛头指向了娃哈哈的对手农夫山泉。批判农夫山泉的老板钟睒睒的儿子是美国人,所以农夫山泉是“卖国企业”,后来发展出了捕风捉影的说农夫山泉的包装“媚日”,什么瓶盖是太阳旗,包装贴图包含日本元素之类的。然后一堆的视频号,发什么“谁喝农夫山泉谁是汉奸。喝水只喝娃哈哈”之类的。

我不看某音视频号很久了,我不知道这帮人现在删了这些跟风视频没有。因为他们现在脸应该被打的啪啪响——你们说钟睒睒是汉奸,不如宗庆后“爱国”,可现在真相大白了,人家宗庆后的儿子女儿、老婆孩子、孙女外孙也都是美籍。甚至应该比钟睒睒行动的还早还快。

那这样一看,我觉得钟睒睒相比之下还真是实诚人、厚道人啊!他不仅自己没有虚假设立过爱国企业家的人设,儿子是美籍就承认是美籍,至少做到了诚实。更关键的是,在去年全网都在以私德攻击他的时候,他居然忍住了没有去暴对手的料——信不信,像现在你知道的这些宗家信息,人家钟睒睒肯定都知道。

不以“爱国”“汉奸”掀起舆论风潮,用这种盘外招整对手,我觉得钟睒睒起码守住了一个正常企业家的道德底线。

中文互联网,尤其是那些当初跟风的人,是不是欠他和农夫山泉一个道歉呢?

而我更想了的其实是这种风潮在去年为什么能成型——“商人重利轻离别”,给自己的子女弄个发达国家的国籍或绿卡,这是中国很多顶尖企业家都在做的事情,真对着爆料,谁也不比谁更干净。但广大吃瓜群众,偏偏就是要在宗庆后和钟睒睒之间捧一踩一,把一个捧到天上去,把一个踩在脚底。

这其实是一种极度幼稚但源远流长的“忠奸史观”在作祟,大多数国人懒于深度思考、也惧于深度思考。碰上“企业家为什么都举家移民海外?”这种问题,不会分析背后的深层原因,而倾向于只用一句“钟睒睒是汉奸”就结束讨论,而既然有汉奸,那就要捧英雄,于是宗庆后就被很多人捧成了“一妻、一女、一布鞋”的“布鞋首富”,哪怕他许多其他子女的信息,在此次曝光之前,也并不那么难查。

这跟一百多年前,鸦片战争里大清打不过英国人,就骂琦善是汉奸卖国,换上林则徐一定能赢是一个道理。拒绝深度思考问题背后的真实问题,而只把问题归罪于一两个“汉奸”,这样看待历史和新闻,就跳脱出历史的周期律。

按说,宗家的争家产官司一打,很多吃瓜群众应该清醒一点了——钟睒睒不是汉奸,而宗庆后不那么完美,他们是也只是人,有七情六欲会趋利避祸的普通人——一定要说的话,在商言商、不藏着掖着的商人,可能比矫情自饰的商人还更让人放心那么一点。

但我又不指望这种清醒。

因为我知道,太多的人,无非就靠着这种“忠奸史观”规避真问题、麻醉自己、永远愤怒、昂扬却又稀里糊涂的活着。

全文完

本文4000字,感谢读完。

今天的音乐,我想放曹子建的两首歌。

为文不易,喜欢请关注、赞赏、转发三连。您的支持,是我持续输出的动力。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宗庆后 娃哈哈 家族继承 企业管理 财富传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