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AI相关文章 13小时前
女团顶流穿达芙妮?这些“土掉渣”的老品牌,靠Z世代杀回巅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包括拉夏贝尔、达芙妮、真维斯、回力、骆驼、百丽等在内的多个昔日知名服饰品牌,如何在经历破产、低谷后,通过调整策略实现“重生”。这些品牌普遍采取了缩减门店、聚焦线上、拥抱国潮、升级产品设计、利用直播电商等方式,成功吸引了新一代消费者。同时,文章也关注了网红服饰店的闭店潮,并指出部分网红通过推出新品牌、提升产品品质、弱化个人IP,向品牌化方向转型,以应对市场变化和盈利压力。整体而言,这些“复活”的案例都体现了品牌适应消费趋势、重构“人货场”关系的关键能力。

🎯 传统服饰品牌的“逆袭”之路:以拉夏贝尔为例,该品牌在破产重整后重新回归,而达芙妮、真维斯等品牌则通过拥抱年轻化、线上化和国潮,实现了销售额和利润的显著增长。例如,达芙妮通过缩减门店、发力直播电商、改进设计,成功吸引年轻消费者;真维斯则通过聚焦三四线城市和线上平价策略,营收大幅回升。这些案例表明,老牌服饰品牌只需抓住时代脉搏,便能焕发新生。

🌟 国潮与跨界合作赋能品牌:回力通过与中国航天、故宫等IP联名,成功打入年轻消费群体,实现“出圈”。骆驼则通过拓展户外装备品类,并针对女性消费者推出细分产品,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这些举措展示了品牌通过创新合作和产品多元化,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从而获得市场认可的有效途径。

💡 网红服饰店的“新篇章”:面对网红店铺的闭店潮,如张大奕、雪梨等头部网红通过推出新品牌、提升产品品质(如使用更优质的面料)、走中高端定位,并逐步弱化个人IP,转向品牌化运营,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发展。这种转型策略旨在通过精细化运营和品质提升,构建更具韧性的商业模式。

🔄 商业模式的重构与消费者导向:文章强调,无论是老牌品牌还是网红店铺的“重生”,其核心都在于对“人、货、场”关系的重构,即深刻理解并适应新时代的消费者习惯和喜好。通过“不断讨好”消费者,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和体验,是商业世界中永恒不变的成功法则。

破产了两年,昔日国产女装头把交椅拉夏贝尔又回来了。看似已经是“时代的眼泪”的服装品牌,很多人以为它们已经“消失”了。其实它们不仅活着,而且还活得挺好。

破产了两年,昔日国产女装头把交椅拉夏贝尔又回来了。

7月11日,拉夏贝尔宣布变更完了实控人,意味着,公司破产重整已经完成。

拉夏贝尔以前风光无限,因发展速度快,市占率高,还是国内第一家“A+H”双上市的服装企业,因此被称为“中国女装第一股”。

然而,2016年后,拉夏贝尔就陷入利润连续下降的境地,后面干脆连年亏损,2022年退市,2023年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直到现在破产重整完成。

有人质疑:“拉夏贝尔感觉是我妈穿的品牌,年轻人谁会买啊,这样的品牌竟然还有人接盘?”

不是抬杠,看似已经是“时代的眼泪”的服装品牌,很多人以为它们已经“消失”了。其实它们不仅活着,而且还活得挺好。

1.女团爱豆穿“时代的眼泪”,“达芙妮们”又活成新顶流?

近期,韩国顶流女团BLACKPINK开演唱会,眼尖的网友发现,成员Jennie脚上的过膝靴,竟然来自达芙妮的子品牌DAPHNE.LAB。由此引发出“达芙妮还活着”“达芙妮终于不土了”两大讨论,还上了热搜。

达芙妮曾与百丽并称为女鞋界的“宝马奔驰”,是都市丽人的首选。后期受到线上竞争影响,门店数量从7000多家下跌到200多家。

随着女团明星都穿达芙妮的新闻发酵,八妹发现达芙妮这两年过得挺滋润的。从2023年到2025年5月,达芙妮连续蝉联抖音女鞋销售量月榜第一。财报显示,2024年达芙妮营业收入达到3.22亿港元,同比增长23%;净利润1.06亿港元,同比增长71%。

达芙妮近乎“重生”般的表现,秘诀就是“缩减门店,专注线上”。

在各大视频、购物平台建立200多个直播矩阵,每天都播。品牌特别“听劝”,网友说“土”,就大改设计,砍掉80%的低端款,聚焦“轻熟女通勤鞋”,25-35岁女性消费者占比达76%,彻底摆脱“妈妈鞋”标签。

此外,达芙妮生产的方式也特别“互联网”。品牌不断出新品,卖得好就加大马力生产,卖得不好,就立马下线。比如,2023年的上半年,达芙妮推出了高达2000款鞋子,数量上比“HM和ZARA”推出鞋子的总和还多。

今年5月,达芙妮又官宣宋茜为全球代言人,通稿中说,以后要“闪耀回归,自在新生”。

再说很多70后、80后的“lululemon”——真维斯。当年那句“真情、真我、真维斯”的广告语让很多人念念不忘,八妹记得,90年代末,身边一个姐姐花了200元买了一件真维斯牛仔,被骂败家的同时也被很多人夸赞好看,她得意了好久。

后来,休闲服饰赛道玩家太多,加之电商崛起,真维斯逐渐失宠。2014年真维斯的营收破了50亿,可是到2020年销售额就剩下4.6亿。

不过,从2023年开始,真维斯的营收就如同坐火箭,达到43.9亿,2024年更是飙升到60亿。

怎么做到的?

以前真维斯的营销打法不接地气,不是大牌却装大牌。2023年后,真维斯彻底摊牌了,把主战场从一二线城市撤回三四线城市。“县城特供”的99元加绒卫衣、加肥加大牛仔裤卖得都相当不错。

电商走的也是平价路线,八妹去看了一下,现在卖的夏日T恤,全场29.9元/件,买三件平均价格低至23.3元。这种真心实意挣钱的方式也得到消费者认可,2024年618大促,真维斯抖音直播间单场GMV破5000万。

类似“二度回春”例子还有很多。

“国民胶鞋”回力诞生于1927年,很多年前也卖不动了。这几年,回力打通了“国潮”的任督二脉,正中Z时代的需求点。2021年靠“中国航天联名款”火出圈,个别单品甚至在得物平台炒出899元的“天价”;2024年和故宫合作的“千里江山图”板鞋,首销1分钟售罄,连外国博主都跑来打卡......

还有做“中年男鞋”遇到瓶颈的骆驼。先是改做冲锋衣,结果大卖,接着又做起户外运动全套装备,露营热,又把相关产品都生产了一遍。据魔镜市场情报,骆驼在户外装备市场的份额从2020年的3.2%跃升至2025年的18.7%。

骆驼也不那么“直男”了。抓女性消费者需求,稳准狠,女生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比如,2024年推出的“冷白皮”系列防晒衣单品,一夏天卖出去200万件。

还有,“鞋王”百丽。

2017年,百丽在电商的冲击下遭受了严重的困境,大量门店关闭,被高瓴资本花了531亿收购了。很多人以为张磊这次买亏了。

百丽这两年开启了“科技革命”之路:走线上路线,通过AI算法预测流行趋势,将设计周期从45天缩短至7天;3D打印技术实现“千人千面”定制鞋履,回头客非常多。成都太古里的一家旗舰店,靠给消费者“VR试鞋+足部健康检测”一站式服务,每月销售额突破500万元。

......

其实,也不用大惊小怪,这些品牌无非是将以前运营架构中的“人、货、场”关系,在新时代的消费环境中再重构一次而已。说白了,就是抓住当下消费者的习惯和喜好,然后卖给他们,这些品牌当年也是这么做的。

2.拿捏“时代密码”的老牌子,被谁逼到“死胡同”?

班尼路1981年创立于中国香港,1995年,以“香港明星同款”的标签杀进内地,在上海南京路开了第一家店。当时已经富起来的群体,急需“新衣服”,班尼路正当其时。

因为噱头十足,卖得好,班尼路于是轮番请到刘德华、周润发、张曼玉、王菲、黄晓明等人为其代言。然后就是疯狂开店,巅峰时期内地门店多达4000家,当时一件T恤卖到199,“特许经营”模式还被写进商学院教材。

2006年宁浩导演拍摄《疯狂石头》,还特地让黄渤在电影中免费给班尼路做了一次口播广告:“牌子呢,班尼路”。这次广告没收钱,一是宁浩报答刘德华给电影投资,二是他或许真的觉得班尼路就是个国际大牌。

另一个“时代衣裤”真维斯起源于澳大利亚,1980年代中国香港一家制衣厂为他们代工,后来干脆收购了品牌,进军内地市场。借助改革的东风,成为“小镇青年”的时尚启蒙,快速在国内开了3000多加门店,2014年销售额就达到50亿。

达芙妮从创立初期便将目标群体锁定追求时尚的年轻女性,给她们提供潮流和性价比,成功塑造了“女鞋界的王者”形象,SHE、刘若英、刘诗诗、全智贤、高圆圆都先后代言过达芙妮。2004年其年销量达5000万双,占据国内女鞋市场20%份额,曾有7000家门店遍布全国各大商圈。

还有美特斯邦威,因为傍上了周杰伦这个大腿,一度成为年轻人潮流经典。2008年上市时市值就有185亿元(现在还不到50亿),而且还发明了了“虚拟经营”模式,即生产外包,直营少加盟多的模式,被很多企业学习。

这类服装企业还有很多,他们成功的密码也都惊人相似:

一、占据渠道。通过加盟模式,快速占领各类步行街、百货商场,当时也没有网购,这些门店成了消费者“逛街必买”的坐标。班尼路曾创下一天开3加店的记录。

二、营销轰炸。就是砸钱,签约明星,在电视、纸媒进行饱和式投放。达芙妮每年广告支出超2亿,美邦更是为了周杰伦和其他代言人要花掉营收的15%。

如果说有第三条秘诀的话,就是把前两条都准备好了,等消费者看了广告,自己往里跳。

然而,“班尼路们”的好日子很快到头了。2008年后,ZARA、H&M、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进入中国,他们确实会玩,一周上新几百款,又快还便宜。此时,淘宝又崛起了,网上100元三件的衣服也很有型。

大多数服饰品牌因为周期慢、效率低、价格高的特点在同行衬托下被秒成“渣渣”,又因为品牌“过于老”被年轻人嫌弃,它们赖以为生的门店模式变成“关门模式”。比如,2018年,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集团财报营收一年跌了42%。

当然,经过几年“消化”,它们又学会了互联网营销方式,才有了卷土重来的机会。

“伺候好”消费者,“翻身”不是什么大问题,现在好多网红品牌,一秒“重生”。

3.网红关店潮下的“金蝉脱壳”,换个马甲走高端路线?

去年开始,好多卖衣服的大网红在关店。

退货率飙涨,抖音女装“一姐”罗拉密码停止直播带货;淘宝上,张大奕的“吾欢喜的衣橱”、周扬青的“GRACE CHOW”相继谢幕;今年,“李大米 Lidami”,“We Margiela”“井上梧桐”等十几家“网红老店”也接连宣布闭店......

2024年张大奕宣布清仓闭店自己经营了10年的淘宝店铺“吾欢喜的衣橱”,你以为她就从此去过清闲日子了吗?

并没有,她其实悄悄给自己准备好了“后路”。早在两年前,张大奕就“偷偷”推出了新店“The Vever”,背后运营公司同样是其持股的莫比乌斯(杭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此前的“吾欢喜的衣橱”同属一家。

现在,“The Vever”正在火热运营中,出镜也是张大奕本人,每一条链接上都附带“THE VEVER张大奕”字样。要是说不同的话,新品牌多了外国模特展示,呈现服装角度更专业、多元了,价格也普遍比以前高出20%左右。

目前,The Vever 已积累了9.5万粉丝,近一年来有 4 万 88VIP 用户下单,月销量超 3 万件,店内多款热门单品处于缺货状态。

另一位初代网红雪梨,因偷税问题“大号”被封,她在“换个马甲”继续征战淘宝,新店叫做“Lilylikes Online”。

由于准备得早,2023年就开始运营“Lilylikes Online”,目前粉丝已经积累到112万,月销量超20万件,复购率高达60%,还长时间入选“红人大咖女装店铺”前3的位置。

除了张大奕、雪梨,很多网红服饰店选择“重新来过”。

比如曾是淘系第一女装的ASM ANNA关店后,又以“ASM ANNA 安娜”重新开业;网红滕雨佳在其三金冠店铺“SHOWAMIU”闭店后,接着推出“且可 Chill Cozy” ......

首先说一下,网红为什么关店?并非她们挣够了钱,要去闲云野鹤。当下网红店铺,尤其是女装普遍面临退货率高的问题,加上衣服本身货不对板、质量欠佳等问题,店铺很难盈利。张大奕在2024年被媒体问到关店原因时直言:“因为服装这个品类微薄的毛利率支撑不了各项运营成本。”

所以,这些网红在新一轮开店潮中的规律,非常明显且统一:

一,定位中高端,客单价提高。衣服样式、版型比之前有改进,同时大量运用天丝、亚麻、真丝、羊毛羊绒、粗花呢等面料,试图用提高产品品质,获得更多溢价,进而获取利润。

二、逐步去个人IP化,向品牌过渡。张大奕、雪梨这些古早网红,店铺都带有浓浓的个人色彩,甚至很多人就是冲着她们的人去购买产品。现在的店铺则更多专项品牌经营,不同产品找不同模特,照片更多聚焦服装本身,运营更加精细。

雪梨也在日常Volg 中透露:“从新品牌开始,我就有清晰的战略,告别个人 IP、个人流量,全面品牌化,多渠道运营。”

老品牌、老网红都在搞《重生之我带着新营销套路杀回来了》,以后的服装市场要热闹了。很可能,上班穿着张大奕新店的真丝衬衫,脚踩Jennie 演唱会同款达芙妮长靴,回家又换上班尼路的T恤和回力国潮鞋......

从当下来看,无论是老品牌换新颜,还是网红换个马甲继续征战服装市场,无非就是摸准了消费趋势脉搏的新型营销叙事。他们的“重生”,就是想方设法,使消费者还能点击一次“立即购买”的营销改变而已。

挺好的,商业世界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永远的变化。还有什么商业模式比学会“不断讨好”消费者更有效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金融八卦女频道”(ID:baguanvpindao),作者:乌彦祖假正经,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服饰品牌 品牌重生 国潮 网红店 营销策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