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自己15年前因电瓶车被盗而产生的对小偷的恨意为引子,讲述了在游戏《梦幻西游手游》中,参与官方活动制作攻略的经历。他发现自己用心制作的攻略流量低、收益少,而套用模板的“新闻稿”却能获得高流量和高收益,这种反差让他感到不公。在内耗一个月后,他也开始套用模板。半年后,他审视自身行为,认为真正可恨的不是个别不守规矩的人,而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制度、机制和规则。
🚲 15年前的恨意:作者因电瓶车多次被盗,对小偷深恶痛绝,认为自己守规矩却遭遇不公,这种对不守规矩者的憎恨成为他内心深处的一个心结。
🎮 游戏攻略的初心与现实:作者出于爱好为《梦幻西游手游》制作视频攻略,并参与官方“造梦计划”赚取“烟钱”。然而,他发现自己精心制作的内容流量和收益远不如套用模板的“新闻稿”,这让他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和不平。
📝 规则的诱惑与妥协:面对流量和收益的巨大差异,作者在内耗一个月后,选择妥协,开始套用模板制作内容,从而改变了自己原有的操守,开始“沦陷”于现实的规则。
⚖️ 制度大于个人:经过半年的“以身入局”,作者深刻反思,认为真正值得痛恨的不是个别的小偷、运动员或骗子,而是那些导致不公平现象出现的制度、机制和规则,是它们塑造了现实的扭曲。
💡 核心的反思:作者通过自身经历,揭示了当个体为了生存或利益不得不放弃原则时,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僵化、不合理的制度设计,而非个体本身的道德缺陷。
坐标杭州,15 年前,为了上班,买电瓶车/自行车
被偷过好多次,那时候偷盗猖獗
心中对小偷 N 种恨意杀~~~
15 年时间消磨了这股恨意,但是真正揭开心结就是今年
我自认为自己是非常有节操的人,是非常守规矩的人,所以特别恨不守规矩的人
这 2 年行情不好,心里压力大,重新玩《梦幻西游手游》了,一边玩还一边录视频做攻略(不赚钱,纯爱好)
年初被邀请参加“梦幻西游手游造梦计划”( 1 个官方活动,发视频带上他们指定的标签就可以赚钱)
好吧。我写攻略开始不单纯了,带上那 2 个指定的标签,可以赚个烟钱
但是也是用心在做,希望给其他玩家带来游戏上的便利
做了 1 个月后,程序员的思考+横向对比开始让我揭开了一个现实:
1.我好好做的视频攻略(半小时-3 小时做的),流量是 1000 左右 10 块钱
2.人家随便套用新闻稿模版,2 分钟的事情,流量是 10000+,50 块钱
心中泛起不平,而蝼蚁何撼大树呢,精神内耗 1 个月后, 我也沦陷了,开始套用模版了(“广州某夫妻白天上班...”)
年中审视下这段时间,以身入局半年,自己也被现实和规则给改变了自己自傲的操守
终得感悟:可恨的不是某个小偷,某个国足运动员,某个骗子可恨的是制度,是机制,是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