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初学者 07月21日 13:00
动真格!大批高校事业编,取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年来,高校教师岗位的事业编制改革成为热点,多省份已陆续推进取消事业编、实施聘用制的改革。山东省等地区发布意见,将省属事业单位转为企业,解除与编制内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取消编制。高等院校和公立医院被划分为公益二类,暂时不直接涉及,但高校事业编制将只出不进,逐步取消,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北京、江西、山西等地也出台了相关意见,推动高校人事管理改革,实行“预聘-长聘”制,即“非升即走”。即使招聘时提及事业编制,实际也多为聘用合同,需完成任期目标才能续聘。员额制、报备员额、周转编制等新形式出现,虽在管理、待遇上与事业编相似,但不占用编制名额,且与个人绑定较弱。最终,高校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编制正逐渐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更具竞争性和动态性的合同聘用制度,这对教师个人发展和高校发展均有积极意义。

🎓 高校事业编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许多省份已开始取消传统的事业编制,转向合同聘用制。例如,山东省发布意见,对转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将解除与编制内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并取消原有编制。这标志着高校教师的“铁饭碗”正在松动。

🎯 高等院校和公立医院被归类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此次改革暂时不直接触及,但政策明确高校事业编制将“只出不进”,逐步取消,最终实现全员合同聘用制。这意味着未来的高校教师岗位将不再提供终身制的事业编制。

⚖️ “非升即走”的“预聘-长聘”制正成为高校人事管理的主流。即使招聘启事中提到事业编制,实际签订的往往是聘用合同,要求教师在规定聘期内完成目标,否则可能无法续聘。例如,北京某高校招聘明确表示新聘人员为事业编制,但需签订聘用合同,完成任期目标后方可续聘。

💡 “员额制”、“报备员额”和“周转编制”等新的人员管理方式逐渐出现。例如,浙江省的“报备员额”是指在备案制管理下的人员编制控制数,纳入实名制系统,与事业编制分库管理,但在管理、考核、福利待遇、退休等方面与事业编制人员相同,且不占用事业编制名额,被视为“虚拟事业编制”。周转编制则为特定人才提供使用期限。

🔄 改革的核心在于将编制与岗位绑定,而非与个人绑定。通过聘用合同进入高校并纳入事业编制管理的人员,实际上拥有的是编制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考核不通过者,编制可能被回收,而教师本人则需面对合同到期。这使得“铁饭碗”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变为实打实的合同制。

2025-07-16 12:03 浙江

事业单位改革

本文来源:麦可思研究、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青塔等


近年来高校教师圈最炸锅的事件,取消事业编、实施聘用制应该算得上其一。编制改革,在包含高校在内的多种事业单位中逐步推进着,从试点到全面推进,任重道远。


关于收回高校等单位的事业编制,多个改革试点省份已经陆续上交了答卷,许多岗位正式告别了终身事业编制,成为“合同工”。


2024年,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经省政府批准转制为企业后,省属事业单位要正式行文解除其与编制内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并在规定期限内核销相关人员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


图源:网页截图


在这一轮事业单位编制回收改革中,高等院校和公立医院等单位的性质被划分为公益二类,此次暂时不涉及。但根据要求,高校事业编制也将只出不进,逐步取消,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


更有很多网友留言表示,自己在山东的高校编制早已发生变革,现在都实行的是“备案制”,事业编早已没有了!编制不跟人,编内编外待遇一样。



图源:网友留言


种种迹象都表明,高校事业编,真的没了!


2019年,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曾就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发文,指导部分省属事业单位转为国有企业或非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此次《意见》明确了转制单位工作人员人事劳动关系转换、省属事业单位转制后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原编制内女性工作人员退休年龄、企业登记、土地资产处置等问题,以及事业单位转制为私营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


转制为企业的,除了原有编制悉数取消,转制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与编制内工作人员订立劳动合同。编制外工作人员,由转制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安置。


非升即走的“预聘-长聘”制


其实近年来,有多省份都出台意见表明,高校只保留事业单位性质,逐步回收事业编制。


2015年,北京市出台《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

2018年10月,江西出台《关于在全省高校建立岗位动态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

2020年,山西省人社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人事管理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

.......

比起铁饭碗,非升即走的“预聘-长聘”制开始在高校占据主导地位。


就算招聘时说了属于事业编制,但实际上与学校签订的还是完成任期目标才能签订续聘合同。


比如北京一高校在招聘启事上“聘用及待遇”明确说明新聘人员为事业编制,但同时也说到新聘人员和学校签订的是聘用合同,预聘期为3年,完成任期目标才能签订续聘合同。



还有高校在招聘上明确是员额制聘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明确员额制聘用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考核不合格的,解除聘用合同。《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2023年报备员额公开招聘公告》明确,被聘用为报备员额身份的教职工,其服务期约定不少于5年。若离职,则按照规定退出报备员额。


什么是员额(报备员额)?《浙江省公办高校、公立医院报备员额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该办法所称的报备员额是指高校、医院在编制备案制管理方式下的人员编制控制数,不纳入本地区事业编制总量。报备员额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与事业编制实行分库管理。


同时浙江政务服务网在回复网友“事业报备员额用人,同之前的事业编制内用人有什么区别”时提到,事业单位报备员额与事业编制仅因机构编制部门定编方法的差异(审批或备案),事业单位员额内用人和事业编制内用人不存在身份、待遇等各方面差异。


此外,有业内人士曾告诉浙江教育报记者,报备员额人员在管理、考核、福利待遇、退休等方面与事业编制人员完全相同,又不占用事业编制名额,可以说相当于虚拟的事业编制。同时,报备员额人员与非编合同制人员不同,实行实名管理,一个员额对应一个人,有总量控制,进出编制都需按规定执行。


和员额类似的还有周转编制。在山东,使用省级周转编制的高层次人才,在职称考评、岗位聘用、管理使用等方面,适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政策。按照离岗创新创业有关规定到省内企业、社会组织工作的,周转编制使用期限为3年,到期后高层次人才选择留在企业、社会组织工作的,办理事业单位离职手续,周转编制予以收回。


不管是员额还是周转编制,或者是招聘上提到的纳入事业编制管理。这些编制都是在岗不在人,严格说来,通过聘用进来且纳入事业编制管理的教职工,更多的是有这个编制的使用权,而不是真正的拥有者。


比如你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进入学校,签订聘用合同,在这期间,各项福利待遇、日常管理、职称评审等各方面都和事业编制没有差别。如果你通过考核,那么你可以继续在下一个考核期内使用编制。但在规定时间内考核没有通过,高校没有续聘,那么你的编制会被回收。这个编制可能被高校留用,也可能进入周转池,但肯定的是,已经与你无关。


总的来说,编制是教职工所处岗位的,非升即走是教职工的。所以,实际上高校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编制早已改变。


就算名称还在,但内里已经是实打实的合同制了。


————————————


总得来看,高校取消事业编是未来的趋势,在将来的某一天,高校事业编终将成为过去式。高校在逐步取消事业编的同时,评估现有的聘用制度、薪酬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是否适合“预聘-长聘”制度,并据此做出适当的调整,相信能帮助“预聘-长聘”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

非升即走不论是对于教师个人发展,还是高校发展,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虽然国内部分高校推行这一制度过程中,仍面临着种种困难,但随着对该制度的不断改革和优化,相信更多教师定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事业单位改革 高校人事 事业编 合同聘用制 预聘-长聘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