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国交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出行方面,高铁旅客发送量大幅增长,民航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年旅客吞吐量千万级机场数量增至40个。自驾成为跨区域出行的主流方式,高速公路网络覆盖广泛。城市内部,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等多元化公共交通体系高效运行,极大便利了市民通勤。同时,空铁联运、地铁安检互认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也为旅客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此外,农村地区交通出行条件显著改善,定制客运和适老化、无障碍改造也为不同群体提供了更优质的出行服务。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服务区充电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 高速铁路网络日益发达,动车组旅客发送量占据铁路客运发送量的绝大部分,京沪高铁、武广高铁等线路发送量均已破亿,显示了高铁在长途出行中的主导地位。
✈️ 民航业蓬勃发展,日均服务旅客达200万人次,拥有千万级年旅客吞吐量的机场数量已达40个,其中5个机场更是突破了5000万人次大关,为跨区域流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自驾出行成为跨区域人员流动的主流方式,占比超过七成,平均每日有1.3亿人次选择自驾,全国约90%的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极大地提升了出行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 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完善,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和网约车共同构成了高效的城市通勤网络,每天服务上亿人次,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进,80多个枢纽城市、2000多条线路实现空铁联运,枢纽机场轨道接入率达到81%,部分枢纽实现铁路与地铁安检互认,提升了换乘效率和旅客体验。
🚌 农村交通出行条件显著改善,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半数以上通了公交。同时,定制客运线路和适老化、无障碍改造的推进,满足了多样化出行需求,提升了出行服务的包容性。
🔌 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得到加强,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到98.4%,累计建成6.2万个充电停车位,为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IT之家 7 月 21 日消息,在今天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成效。
在出行方面,2024 年,动车组旅客发行量 32.72 亿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量的 75.9%,其中京沪高铁、武广高铁发送量都超过了 2 亿人次;民航日均服务 200 万人次以上,年旅客吞吐量 1000 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已经达到了 40 个,其中还有 5 个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超过 5000 万。

IT之家从报告获悉,作为跨区域出行,自驾成为人们的主流方式。平均每天大约有 1.3 亿人次选择自驾出行,占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七成以上,全国有约 90% 的县级行政中心实现 30 分钟上高速。作为城市内通勤,多元化的公共交通有力保障了群众出行。现在每天约有 1 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高效通勤,1 亿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1 亿人次乘坐出租车和网约车“门到门”出行。
全国 80 多个枢纽城市、2000 多条线路实现空铁联运,枢纽机场轨道接入率达到了 81%,北京西站等一批客运枢纽实现了铁路与地铁的安检互认。建制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半数以上通了公交。
他还透露,交通运输部开通定制客运线路 9000 多条,满足了旅游、通勤、商务出行等个性化需求。完成了 1.3 万个公交站台的适老化改造,5000 余座地铁车站可无障碍进出站、上下车。
针对充电繁忙服务区,交通运输部实行了“一区一策”来强化服务,已经累计建成了充电停车位 6.2 万个,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到了 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