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新聞(0706~0719)
#AI爬蟲 #網站內容變現 #NLWeb #IAB #品牌安全
IAB Tech Lab提出LLM內容存取API框架草案,因應AI爬蟲衝擊出版商流量及品牌形象等挑戰
隨著生成式AI工具與大型語言模型(LLM)加速被導入搜尋摘要與聊天介面,出版商與品牌網站內容面臨被無償擷取、轉述甚至誤解的風險。IAB Tech Lab近日提出「LLM Content Ingest API」技術框架草案,試圖為內容擁有者與AI系統之間建立可控、可收費的內容存取與呈現模式。
此項框架有2大目的,一為提供出版商辨識與管理AI爬蟲的技術,避免內容在未授權情況下被擷取;二為提供品牌更多控制權,決定自身內容如何被整合進AI系統,確保語意與形象不被曲解。
IAB Tech Lab分別為出版商和品牌方設計「Publisher LLM Ingest API」與「Brand LLM Ingest API」,針對兩者需求提供內容授權、驗證、開價、紀錄、拒絕爬蟲等機制。草案中,他們也提出出版商和品牌方如何設計自家網站內容及設定API,才能更好與AI爬蟲系統互動、交易。他們還寫到,若不用LLM Ingest API,網站主如何用微軟近月推出的「NLWeb」框架,來打造類似於前者的功能。
#AI爬蟲 #AI搜尋流量衝擊 #出版商收益 #內容變現
Cloudflare推Pay per crawl機制,讓內容網站可向AI爬蟲收費來彌補廣告收入損失
面對AI模型大量爬取網頁內容,衝擊出版商廣告收入的挑戰,CDN服務商Cloudflare近日推出「Pay per crawl」機制,讓網站主能對AI爬蟲行為收費,提供全面封鎖AI與全面開放AI之外的第三種選擇。
此機制背後技術是HTTP 402 Payment Required回應碼與爬蟲認證機制。網站可設定每次爬蟲請求的固定價格,並根據爬蟲是否付款決定回應內容,若對方未支付或未達價格條件,則可回傳402訊息並拒絕內容存取。
爬蟲程式可以重發請求並附上crawler-exact-price標頭,來支付網站主要求的價格。或者,可以在初始請求中附上crawler-max-price,主動宣告預算上限。
Pay per crawl系統由Cloudflare作為交易平臺(Merchant of Record),協助處理爬蟲身份驗證、支付金額核對與結算紀錄。Cloudflare會將所有成功請求紀錄與費用累計,向爬蟲方請款後,分配受益給內容擁有者。此機制處於Private Beta階段,未來計畫新增動態定價等更多功能。
#新聞廣告 #前端效能 #CTR提升 #預渲染技術
日本Yahoo揭露自家如何用有限成本來優化網站前端效能,同時提升使用者體驗與廣告收入
今年LYC年度技術大會中,日本Yahoo分享自家如何用盡可能有限資源,來改善7,770萬月活躍讀者的新聞網站前端效能,以同時使用者體驗及廣告收入。
他們曾經針對Google提出的Core Web Vitals網站效能指標來優化,及導入Back-Forward Cache(往返快取)技術後,分別提升15%單一工作階段網頁瀏覽次數(Page View)和9%的廣告營收。這次,他們則希望強化預先渲染技術(Pre-render),來加速網站內容顯示速度,並觀察是否也能廣告業務指標做出貢獻。
他們採用Google開發的Speculation Rules API進行A/B測試,實驗預渲染哪些版位、用哪些預渲染預測規則,最能帶來實際廣告效益。實驗過新聞入口首頁、新聞文章內容等不同版位後,他們發現,在重新整理新聞文章頁面時,預渲染大版面多媒體廣告,是少數能帶來具統計意義效益提升的做法,提升2至3%點擊率(CTR)。以CTR通常只有個位數的新聞展示型廣告而言,成長幅度不小。(詳細兩輪實驗過程及習得教訓請見全文)
#關鍵字廣告 #廣告預算浪費
研究者指控Google在報表中以隱私之名隱藏低成效廣告關鍵字,以掩蓋大量浪費廣告行銷預算之實
數位廣告顧問商Taikun Digital近日發表一個針對Google關鍵字廣告的研究,指出Google在報表中以隱私之名隱藏的廣告關鍵字(Hidden Search Terms),行銷成效較未隱藏關鍵字低上不少,並質疑,Google實際上是在隱藏廣告主預算被浪費的事實。
此研究分析了2千萬美元的Google廣告花費,包括933個行銷專案中的1,400萬次點擊行為,發現隱藏關鍵字點擊轉換費用(CPC)高出52%、點擊率(CTR)低上44%。這不只導致行銷預算運用效率低,且無法看見低成效關鍵字,意味著廣告主無法優化投放策略。
有Google代表針對此研究回應,強調Google隱藏關鍵字完全是出於隱私考量,並說明關鍵字被隱藏的部分規則。但未充分解釋,為何部分隱藏關鍵字行銷成效明顯較低。
#生成式AI #社群媒體行銷 #對話式資料查詢
YouTube於創作者後臺測試AI分析助理,用自然語言回答頻道表現相關問題
YouTube近日測試一項名為「Ask Studio」的生成式AI問答工具。功能是,總結影片留言與觀眾回饋、解析頻道與個別影片表現數據,並進一步生成下支影片的靈感與大綱。
過去一年中,YouTube已陸續推出AI留言摘要、頻道洞察與影片靈感提示功能,此次測試則是將這些功能整合,並用聊天機器人介面呈現,來減少創作者來回切換與手動比對的作業負擔。創作者可直接詢問「哪支影片互動下降最多」或「觀眾近期關注哪些主題」,來找出相關資料。
#社群媒體行銷 #創作者合作 #行銷API
Meta更新Partnership Ads API,提供更多品牌與創作者進行廣告合作的選項
Meta近日發布合作廣告(Partnership Ads)API多項功能更新,目標是簡化創作者變現流程,並提升品牌與創作者進行合作行銷時,呈現廣告的操作彈性。
首先,Meta加入創作者內容成效預測機制,用AI分析合作創作者貼文,自動推薦預期成效較佳者,讓品牌挑選來作為原生廣告。另一項更新則是新增廣告標頭的顯示選項,品牌可選擇只顯示創作者名稱,省略品牌名稱,或者由系統根據預期行銷目標,自動決定是否呈現單方或雙方資訊。
其他更新包括,開發者可透過既有Instagram合作廣告代碼上傳影片到Facebook資料庫,無須重新提供原始檔案。以及,Instagram Content Publishing API開始支援發布限時動態(Stories)格式內容,並將每日發文上限擴充至100則。
#OMO行銷 #社群媒體行銷 #數位會員經營 #SEO
Timberland揭露SEO策略背後的「場景佔領」心法
戶外休閒品牌Timberland臺灣暨香港品牌總監洪嘉陽近日揭露自家貫穿OMO行銷和SEO做法的心法。他強調:「消費者不是找商品,⽽是找場景解決⽅案」,因此自家行銷不追求傳統曝光效果,更在意達到「場景佔領」,也就是進入顧客生活場景中。
他們SEO策略是,將商品關鍵字分為「品牌字」、「功能字」、「情境字」,分別用來形容品牌及商品名稱、商品功能及特性,以及商品相關情境。他們利用AI找出具有相關性的3大類關鍵字,並在電商中,自動為每個主題關鍵字產生專門主題頁面。這種做法下,顧客對商品相關功能或情境有需求時,就算不搜尋品牌名稱,也有機會在搜尋引擎中找到自家商品。
開始導入此做法後後,Timberland電商的有機搜尋流量增加了64%、新顧客增加15%、分類商品頁面點擊數增加20%,從商品分類頁面進入自家電商網站的流量,更成長近3倍。一個成功案例是「媽祖遶境」主題,使健走鞋在行銷檔期間銷量提升82%、主題頁面跳出率只有6.1%,遠低於他們平時的77%跳出率。(更多TimberlandOMO經營做法詳全文)
#RMN #第一方數據 #跨通路行銷
Sam's Club在RMN平臺推出跨通路行銷成效分析及預算分配建議功能
Walmart旗下品牌Sam's Club的RMN後臺Member Access Platform(MAP)近期推出新量測工具Omni‑Impact,結合零售第一方數據及AI技術,提供跨通路行銷成效分析和預測功能。
新工具測量範圍包括許多接觸點,例如商品廣告、展示型廣告、自助購物App、電子報與站外廣告,並採用統一分析架構進行比較。廣告主可以用相同標準,檢視過去12個月各通路行銷策略,並按年齡層、家庭規模與會員等級等過濾條件來進行受眾分析。Omni‑Impact還有模擬功能,可依照過去成效預測未來最佳行銷通路組合,提供預算配置建議。
更多Martech動態:
1. Reddit在廣告投放平臺加入AI建議功能,根據商家廣告表現提供專屬優化建議
3. LinkedIn推出Member Analytics API,開放第三方社群管理工具檢視廣告主個人檔案與貼文的表現數據。
4. CommBox推出CommSite對話式平臺,在不更改網站架構的情況下為靜態網站新增自然語言互動介面
資料來源:iThome整理,2025年7月
責任編輯:郭又華
圖片來源:IAB Tech Lab、Cloudflare、LY Coperation、Youtube、Timberland、Taikun Dig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