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前天 10:12
[随想] 中医本质上就是大语言模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了中医诊断技术传承与大语言模型训练方式的惊人相似之处。作者指出,中医诊断不依赖度量和计算,而是通过大量的样本训练来培养医生的判断能力,这与大语言模型通过海量数据进行模式学习的过程如出一辙。文章进一步阐述,老中医的“经验”实则是一种高效的模式匹配,使得中医医生本身就如同一个经过蒸馏的大语言模型。基于此,作者提出中医是最适合被AI替代的领域,并引发了对人工智能在传统医学领域应用的思考。

中医诊断的传承方式与大语言模型的训练模式高度相似,都依赖于大量的样本输入和对模式的识别与学习,而非精确的度量和计算。

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等概念虽然抽象且缺乏量化,但通过师傅与徒弟间的反复实践和“对齐”,能够有效地将诊断能力传递下去,这类似于大语言模型通过大量文本数据进行训练。

老中医的“经验”本质上是一种高级的模式匹配能力,他们能够在大脑中形成对复杂病症的识别模型,从而得出诊断结论,这与大语言模型从数据中学习并进行预测的机制不谋而合。

文章作者认为,中医这种高度依赖模式匹配和经验的学科,反而最适合引入AI技术进行辅助甚至替代,因为AI在处理和学习海量数据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我一直好奇,中医(中医属于传统医学,与其他传统医学区别在于其理论基于阴阳五行)的诊断技术不靠任何度量和计算,是怎么传承下来的。直到最近才突然感悟到,我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运用大语言模型的训练方式了。

什么意思呢?请看《伤寒论》第一段:

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荅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

这是一段很基础的理论知识。那么请问,师傅怎么将这句话教给徒弟,让徒弟充分领会呢?要知道,上面的句子当中只有形容,没有任何度量。而医术的传承,就是要让徒弟具备和师傅一样的判断能力。

怎么做?很简单,就是用样本来训练。当有新的样本时,师傅先把脉做一次判断,然后徒弟也把脉一次,逐渐做到与师傅对齐。当对齐的差不多,徒弟就能出师了。

这是中医与大语言模型相似的第一个点。第二个点就是,中医大夫本人也像一个大语言模型,就是你根本无法理解他是怎么得出结论的。虽说中医理论体系里面,阴阳五行可以看作公理,但这些抽象概念无法计算,你知道金生水,但不知道多少金生多少水。而且根据相克性,金不但能生水还能克水呢,没有定量的情况下怎么知道是哪种?老中医会说,这就凭我的经验了。他说的“经验”,实际上是什么,就是模式匹配。总而言之,老中医本质上就是一个从他师傅那里蒸馏出来的大语言模型,依靠模式匹配来运作。

所以,我不认同有些人说的,中医不能用 AI 来代替,相反,中医是最适合用 AI 来代替的了,你们觉得呢?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中医 大语言模型 AI 模式匹配 传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