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7月21日 01:57
[要 闻] “儿科服务年”让孩子看病不再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儿科服务年”,旨在解决儿科医生少、床位不足等问题,通过扩大服务供给、强化服务能力,提升儿童医疗服务水平。1877所三级和2936所二级公立医院提供儿科服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比例超80%。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帮扶基层,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人才水平。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通过医防融合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立体维护儿童健康,并探索医疗资源下沉和诊疗协作网络建设。

👨‍⚕️ 国家卫健委开展“儿科服务年”,3年内扩大儿科服务供给,强化服务能力,解决儿科医生少、床位不足等问题。

🏥 1877所三级和2936所二级公立医院提供儿科服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比例超80%,其中98%的县医院提供儿科服务。

🌍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帮扶基层,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人才水平,构建高质量儿童医疗服务体系。

👩‍⚕️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通过医防融合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立体维护儿童健康,并探索医疗资源下沉和诊疗协作网络建设。

🚑 各级医疗机构形成紧密的诊疗协作网络,构建儿童重大疾病诊疗协作网络,确保儿童重大疾病在区域内得到及时救治。

下沉医疗资源,深化诊疗协作——

    ◎本报记者 张佳星

    儿科医生少、床位供应不足、就诊难等问题让不少家长头疼。为改变现状,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025—2027年开展“儿科服务年”,利用3年时间进一步扩大儿科服务供给,强化儿科服务能力。

    “截至6月底,已经有1877所三级和2936所二级公立综合医院能够提供儿科服务。”在7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介绍,为增强儿科服务的连续性和便利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儿科服务比例超过80%,其中98%的县医院提供儿科服务。

    随着儿科服务供给的增加,如何提升儿科服务能力,构建起高质量的儿童医疗服务体系?

    “3家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帮扶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发展新业务、新技术,培养高层次的儿科医学人才。6个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覆盖了东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五大区域,为当地区域提供很好的医疗服务。”李大川说。

    以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中南)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为例,该中心通过医防融合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立体”维护儿童健康。“我们建成了全国首个母子一体化保健中心,并指导广东、广西、河南等地建设了12个母子一体化保健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党委书记余纳表示。

    在医疗服务理念转变的同时,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也持续探索医疗资源供给的扩大与下沉。“针对儿童季节性高发的疾病,中心午间、夜间和周末都开通儿童门诊,并通过互联网诊疗增加复诊和咨询量。”余纳表示,当前,日门诊量增长33%,患者等候时间缩至30分钟以内。“我们还探索将20%的专科号源预留给社区服务中心,引导发热门诊基层首诊,疑难复杂疾病进行绿色上转。”余纳说。

    面对儿童罕见病、疑难杂症等,各级医疗机构形成紧密的诊疗协作网络。李大川介绍,各省依托省内高水平医院,围绕包括重症、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感染、罕见病等重大疾病诊疗服务需求,构建儿童重大疾病诊疗协作网络,通过网络提高儿童重大疾病识别、诊疗、救治水平,确保儿童重大疾病在区域内得到及时救治。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建立以心脏病中心为核心,包括产科、胎儿医学、产前诊断等优势学科的多学科团队,年均救治先心病患者2000余人次,其中新生儿占比60%以上。”余纳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向整个区域赋能,3年以来累计输出了700多人次的管理团队和医疗团队,输出新技术、新项目209项,帮助柳州设立首个儿童血液透析中心,平移了优势学科和特色技术。

    “在粤港澳大湾区,我们牵头成立了‘粤港澳儿科医疗救援转运联盟’,服务版图延伸至港澳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18个地级市38家医疗机构。”余纳说,围绕疑难重症,联盟建立了跨区转诊和会诊机制,畅通高铁、公路、航空三维应急转运渠道,与澳门镜湖医院等港澳地区常态化开展跨境重症儿童转运,联盟内单位年转运患儿1000余人次。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儿科服务年 儿童医疗服务 医疗资源下沉 诊疗协作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