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07月20日 21:28
高危巡检有办法了!实探工厂:机器人正替人“站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报道了河南利源集团、孟电水泥、思念食品等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实践。通过部署机器人、无人机、数字孪生系统等智能化技术,企业优先提升工厂安全水平和运营效率,尤其是在辐射、毒气、垮塌等高危作业环节。利源集团利用5G技术实现毫秒级数据同步,优化能源管理,人均劳效提升20%;孟电水泥通过数字孪生构建智慧矿山,实现无人挖掘机和运输作业;思念食品引入“无人三件套”和自动化设备,生产协同效率提升30%,综合成本降低20%。文章也关注了AI技术对就业的潜在影响,强调企业和劳动者需主动适应变革。

🤖 **高危岗位机器人替代,保障工人安全**:河南多家制造企业正积极利用机器人和无人设备替代人工在高危作业岗位上“站岗”,例如利源集团测试的配电室巡检机器人能顶替三名工人,并计划用于存在煤气中毒风险的焦炉地下室巡检。孟电水泥在矿区边坡采用无人操作模式,显著降低了因垮塌导致的人员伤亡风险,将安全放在首位。

🌐 **数字孪生与5G技术赋能生产调度与效率提升**:利源集团通过5G专网和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了生产数据毫秒级同步和作业一体化展示,大幅提升了能源精细化管控和平衡调度能力,能源效益提升15%,人均劳效提高20%。孟电水泥利用数字孪生构建智慧矿山的三维模型,整合矿区状态、设备数据和储量信息,为管理提供便利。

🚗 **无人化设备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作业**:孟电水泥已实现无人挖掘机和无人运输系统的全流程作业,包括无人驾驶装车和运输,并配备了远程操控终端,使工程师能实时操控设备协同完成任务。思念食品则在供应链端应用了巡检无人机、巡检机器狗及AGV无人转运车等“无人三件套”,提升了生产协同效率约30%,并降低了20%的综合成本。

💡 **智能化转型带来效率与成本的双重效益**:通过引入机器人、无人机、AGV等智能化设备,企业在提升生产安全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显著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例如,思念食品实现了30%的生产协同效率提升和20%的综合成本降低。同时,文章也提及了AI技术对就业的潜在影响,如5G五车联锁系统和巡检机器狗的应用,能大幅减少所需人力。

📈 **拥抱变革:企业与劳动者的双向适应**:面对AI驱动下的职业变革,专家建议企业在替代高危、辅助劳动力的同时积极创造新岗位,劳动者则需打破“一技终身”的观念,主动学习新工具和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科创板日报》7月20日讯(实习记者 李佳怡 记者 黄心怡)

“一个机器人能顶3名工人,充电两小时就能巡检两小时。”

在河南利源集团,配电室巡检机器人正测试上岗。“放在首位的是工人安全。”集团工作人员宋冰鑫道出了河南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一个关键方向,即利用机器人替人“站岗”高危岗位。

近日,《科创板日报》记者接连走访河南省利源集团(下称“利源集团”)、河南孟电集团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孟电水泥”)、思念食品(河南)有限公司(下称“思念食品”),深入观察了河南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实践。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通过部署机器人、无人机和构建数字孪生系统等,企业正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优先应用于提升工厂安全水平和运营效率方面,尤其是存在辐射、毒气、垮塌等风险的高危作业环节。

▍探秘工厂:智能化如何从图纸到车间?

走进利源集团5G调度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展示着工厂各环节生产实时数据及数字孪生系统的超级大屏。

“这个大厅是生产指挥、调度管理的中心,”利源集团办公室宣传干事宋冰鑫指着屏幕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像生产数据、设备运营状况监测、智能安全、智慧环保等功能都会在大屏上呈现。”

“通过5G专网,现场设备的运行数据能够毫秒级同步至虚拟模型,实现作业的一体化展示和交互,帮助我们快速定位故障并告警。”宋冰鑫补充道。

宋冰鑫进一步表示:“通过这些智慧化手段,我们的生产指挥以及调度管理已实现能源精细化管控和平衡调度,能源效益达到最大化。相比于未建设前,能源效益提升了15%,人均劳效也提高20%。”

此外,作为涵盖炼焦、氢能、新材料的煤化工企业,利源集团对生产各环节的安全检测及数据管控有着极高要求。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在超级大屏右下角的“安全综合板块”上有着许多标记点。宋冰鑫解释道:“这个板块上标记着的是人员定位,现场员工的移动轨迹都能在地图上实时同步显示。”她指着板块下方的白色区域补充:“这里是危化品车辆运输监控区,我们通过5个高清摄像头能够实时追踪车辆动态。此外,所有重大危险源数据也已与省应急管理厅实现联网。”

值得一提的是,机器人产品已在利源集团投入应用,目前主要承担配电室巡检任务。“一个机器人能够代替三名人工,能够实现充电两小时、巡检两小时。”宋冰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该机器人作业还在测试阶段,未来计划推进实现焦炉地下室机器人巡检。”

与此同时,同样拥有集中调度、管控中心的还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孟电水泥。

“这块大屏就是孟电集团智慧矿山的数字管控核心平台,”孟电水泥高级工程师张强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道,“我们运用数字孪生技术,为整个矿区构建了三维模型。矿区的整体状态、边坡监测设备数据、实时开采情况以及矿产储量信息,都集中整合在这个平台上,能够为我们的管理与掌控提供便利。”

张强还补充介绍了系统的无人化应用:“我们在这套平台上还引入了无人挖掘机和无人运输系统,目前已实现从无人驾驶装车到无人运输的全流程作业。”

在调度中心大屏两侧,《科创板日报》记者见到了支撑这套无人作业的远程操控终端,两个配备着操作台、显示屏、换挡杆等设备的操作席位。

工作人员现场讲解道,通过这些终端,工程师可以远程实时操控矿区的无人驾驶矿卡和挖掘机等设备,并联动现场设备协同完成挖掘、装载任务。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安全替代人工执行高危作业,显著降低矿区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风险。

“无人矿卡能够实现完全无人化,只需提前规划好路线,从行进到装载、卸料都无需人工管理。”张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目前第一批配备了四台无人设备,一台无人驾驶挖机、两台无人驾驶矿卡以及一台无人机。”

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演示下,《科创板日报》记者也看到了无人机在矿区的重要作用。其能够执行全域巡检,对开采面、人员安全及火险隐患进行巡查,并将数据实时回传至调度中心大屏,辅助工作人员实时掌控矿区安全态势。

随后,《科创板日报》记者前往食品制造厂商思念食品进行参观。在思念食品园区,记者见到了该企业部署的无人作业“三件套”——巡检无人机、巡检机器狗及AGV无人转运车。

工作人员强调,这“无人三件套”只是公司供应链无人化应用的一部分。其中,AGV无人转运车的最大载重可达十吨。目前,在园区一期场外已配备了一辆,未来还将在二期继续规划配置。

“目前已建成数字化工厂,实现食品生产关键工序的自动化斩切、搅拌、和面等场景,并实时采集信息数据以保证食品质量。”思念食品相关负责人表示,“配合供应链端通过运用无人机巡检、无人转运车、机械臂、自动装车等技术应用。实现生产协同效率约提升30%,综合成本降低20%。”

▍取代人工?高危场景“换人”提高安全性

AI与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创造便利与效率的同时,其对劳动力市场的潜在冲击也已成为社会热点议题,引发社会各界对于机器人替代人工的焦虑。

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也显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改变劳动市场,预计2030年前86%企业将因AI转型,人工智能和数据处理技术将创造1100万个职位的同时,也将取代900万个工作。

面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询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是否会大幅削减人力,利源集团、孟电水泥等企业相关人士均表示,当前无人化仍在测试阶段,尚未大规模铺开,且大多部署于高危作业场所。

“目前机器人主要是用在高危岗位。如目前在测试的配电室巡检存在辐射危害,未来计划推进的焦炉地下室机器人巡检,主要考虑到存在煤气易导致工人一氧化碳中毒。”利源集团办公室干事宋冰鑫告诉记者,“采用机器人作业,一个是考虑到高危场景对工人安全的威胁,其次也能避免不规范行为出现。”

孟电水泥高级工程师张强同样强调,无人矿车的价值不仅在提效,更在于大幅减少人员伤亡。“矿区内通常会有大量台阶状的开采面,一旦发生垮塌很容易产生事故。因此我们在离壁崖较近的边坡采用无人操作模式,避免人员伤亡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当前无人化作业多限于高危场所的测试阶段,但AI潜在的就业替代风险仍需高度关注。

例如,传统五大机车(装煤车、推焦车、拦焦车、熄焦车、电机车)协同作业,需要15人操作对焦,而利源集团的5G五车联锁系统能够将所需人手缩减至每车1-2人,此外,1台巡检机器狗能够替代3名巡检工人,1辆AGV无人转运车也能替代4-5名工人。

面对AI驱动下的职业变革,有专家向《科创板日报》记者指出,企业与个人都应积极主动求变,迎接时代巨浪。

专家表示,企业须在以AI替代高危、辅助人力的同时,积极创造新岗位;劳动者亦需打破“一技终身”观念,主动学习掌握新工具,以适应新环境带来的艰难挑战。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机器人 智能化 数字孪生 5G技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