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 8小时前
入伏第一杯,且以本味清茗御燥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介绍了「真本味」这款特别的铁观音茶,它融合了2015年的老茶与2025年的春茶,采用新老配工艺,旨在重现传统铁观音的醇厚韵味。文章深入安溪,探访了铁观音的核心产区和制茶技艺,特别是非遗传承人王曼尧及其儿子王智育在摇青、焙火等关键环节上的精湛技艺,如“三道火”的独门绝学。通过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和对“观音韵”的追求,这款茶兼具新茶的力量感与老茶的气韵,并配以“小茶仓”的创新包装,以期让饮者在品味独特茶香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早味的传承与心灵的归属。

🌟 **「真本味」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新老配工艺**:这款茶大胆创新,将2015年的铁观音老茶与2025年的春茶进行拼配,以“十年新陈相照”为核心理念,旨在调和新茶的鲜爽与老茶的醇厚,创造出兼具力量感与气韵的立体风味,力求还原“观音韵”的古早本味。

🍃 **深入安溪,探寻传统铁观音的根源与魅力**:文章详细介绍了安溪作为铁观音核心产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如适宜茶树生长的岩石砾壤,以及当地居民世代以茶为生的传统。文章特别强调了西坪地区铁观音的独特性,特别是那些拥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树龄的茶树,为制作高品质铁观音奠定了优良的原料基础。

🔥 **传承非遗技艺,解锁铁观音的“观音韵”**:文章聚焦于安溪铁观音技艺非遗传承人王曼尧及其子王智育,揭示了制作传统铁观音的关键工序,如“摇青”中的“三节色”是出“韵”的关键,以及王曼尧擅长的“焙火”技艺。其子王智育更是传承了“梅记”的“三道火”绝学,通过“烘青”、“慢炖”、“定火”三道精准的火候控制,激发茶叶内质,锁住芳香,展现了人工焙茶对茶叶个性的尊重与经验的宝贵。

📦 **“小茶仓”包装设计,兼具实用与收藏价值**:为更好地承载“真本味”的品质与理念,特别设计了“小茶仓”包装。该包装采用木质外盒、锡纸内衬和内包装的组合,不仅在短期内可作为茶叶储存盒,长期来看,其设计也能够为茶叶提供优良的储存环境,体现了对茶叶细致入微的关怀和对传统商号储茶智慧的传承。


入伏,与漫长的暑天相伴,最宜老茶。


眼前桌上的这一杯,是我们在今年六月刚刚焙好的诚意之作,用市面上少见的新老配工艺,将2015年的铁观音老茶与2025年的铁观音春茶拼配而成,“十年新陈相照,茶火君臣,透而不失真本味”,因此我们为这款茶起名「真本味」。


为什么选择一款拼配茶?为什么要做传统铁观音?我们与真本味的故事,还要从去年秋天的安溪开始讲起。


安溪位于闽南地区,散落着众多小品种乌龙茶,铁观音是近半个世纪里最富盛名的一支。


安溪地貌多山,当地人称「尧山」或「南山」,山上多是岩石砾壤,不宜种植粮食,却适合茶树生长,此地居民大多世代以茶为生。


上品铁观音条索肥壮紧实,外形讲究“蜻蜓头、青蛙腿”,茶重如铁。冲泡后汤色金黄或黄中透绿,透亮,甘滑,如兰似桂,颇具“观音韵”。可观音韵到哪里去寻呢?我们把目光落到了这里,去年秋天,我们来到安溪,寻找传统铁观音的风味。


安溪西坪的茶,品种和韵味和其他地方的铁观音有明显不同。动辄几十岁、上百岁的茶树扎根在砾壤之上,再加上传统的养护方法,原料很好。但这只是成就铁观音的基础。


(上)2024年秋,寒露时节,安溪西坪茶山,铁观音采摘现场。(下)安溪西坪铁观音核心产区的土壤特质。


制作铁观音除了需要原料的天成,更重要的是细腻的制茶技术。在摇青、杀青、揉捻、焙火等近十道工序中,每个部分的制作程度把握不同,产生的效果就会不一样,更无需说拼配方式的加入,最终风味全凭制茶人的技艺与饮茶审美而定。


铁观音是半发酵茶,又焙又炒,半青半红。再加上各家工艺各有侧重,各有不同,制作时候可操作空间很大。和现在流行的鲜爽风格铁观音不同,传统铁观音讲究内质,往往茶汤浓醇,香气绵厚不高飘。因为带有一定的焙火气息和苦味,多为老茶客所偏好。


传统铁观音在过去曾经风靡海外


“观音韵是否能出来,关键在摇青的酶促氧化的精准度。”安溪铁观音技艺非遗传承人王曼尧先生说,摇到叶面出“三节色”,即三节色是色面红绿交替,而不仅是边缘泛红,韵的滋味才能出得来。这一步很考验做茶的水平。再往后的焙火,更是如今年已70岁但仍在制茶一线的王曼尧擅长的部分。


去年秋天的时候,我们就在安溪,请王曼尧先生为三联爱茶亲制了一款寒露新茶,开启我们的传统技艺的铁观音“观音铁韵”系列品鉴的第一款。


红镶边的关键还得是三节色。供图 | 王智育


这样的茶青制作而成的“观音铁韵”,完全不是那种“一盏甘露味,满室圣妙香”的类型,相反,因为传统工艺,焙火慢“炖”,极富层次和变化的兰花香韵已然内化到了茶汤里,陈化后风味更足。


到今天,经过了几个月的转化,现在的观音铁韵正是风味最好的时候。


传统工艺 醇厚甘润 入水兰香

2024秋茶·观音铁韵  

百年茶行第五代传人王曼尧亲制


铁观音原生品种的生长周期较长,加上安溪当地独特的气候环境,当地春秋两季皆有产出铁观音,且品质各有优势,有“春水秋香”之说。于是我们约定,要在今年春天再来一次安溪。


今年六月初,正是铁观音春茶进入到最关键的焙火阶段,我们联系了王曼尧的儿子王智育,也是如今梅记的第六代传人,来到安溪的焙茶室,探寻“三道火”的秘密。


焙笼下面的碳炉窟,通过灰来调节温度


“三道火”是梅记的绝学,通过土灰来调节碳炉窟的温度,通过不断翻动焙笼里的茶叶来调节茶叶的焙火成都。


第一到火是“烘青”,把茶叶烘出来干净的气息,没有任何的杂质。然后等到第二到火“慢炖”的洗礼,在这个过程中,把茶叶中的微量元素用文火的方式,通过长时间的烘焙来激发出来,在现场甚至可以闻到浓郁的猪油味。之后就是第三道“定火”,用高温炙烤的方式,锁住茶叶里的芳香物质,锁住此刻的味道。


这三道火下来,需要十几个小时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每隔20分钟,就需要人工翻动一次焙笼。我们在现场看到了师傅们翻焙笼,就像炒菜的大师傅颠勺,让茶叶顷刻间在空中旋转反复。


看似简单的翻焙,需要十几年的功底。


上月,在一场题为“闽南,玩火艺术”的直播中,我们对话“梅记火”传人王智育,寻找遗忘在原乡的古早味。直播中,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人工焙茶和机器焙茶的区别,难道机器不是更恒温更精准吗?


“我们是要看茶的脸色来调配的”王智育说,电动的烘焙设备尽管可以保证恒温均匀,但那也泯灭了茶叶的个性,做出来的茶是没有灵魂的。但我们每一次去翻焙的时候,都是要根据茶叶的情况来对温度和火候进行微小的调整,这个过程没办法量化,只能依靠经验。


直播中,王智育和我们分享了梅记的焙火秘密。


不过,这次我们来,并不是为了铁观音春茶,而是一种更令人惊喜的茶——“新老配”,既通过拼配不同年份的铁观音来达到的一种全新的口感。“配方茶”需要对各类老茶原料通达谙熟,调配时方能水到渠成。所以从明清到民国时期,这种“配方茶”一直都是老商号彰显个性和实力独门秘笈,在海外风靡一时。


我们的铁观音,外形颗粒色泽乌褐,形具观音,颗粒紧实;叶底颜色丰富,喝起来有古早味。


这次我们特选梅记的“华魁”等级2015年和2025年两款主原料进行拼配,一新一陈,两茶年份相间10年,“旧雨新知,新陈相济”是其最大特色。


调和相济,成茶“新陈有序”,香与水兼顾,风味层次立体如音声相和般,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兼具新茶的力量感与老茶的气韵。


 三联爱茶x梅记

真本味·传统铁观音 

忆百年商号经典味 

2025+2015新陈配  小茶仓100g


为了更好的储存,我们还为这款茶叶设计了一个用心的包装“小茶仓”。大多老商号在储存自己的茶叶时候,都会有一个特定环境的“茶仓”,而我们的“小茶仓”,通过木质外盒+锡纸的设计+内包装+锡纸的设计,让这个包装盒也可以成为存茶储茶的“茶仓”。


如果短期存放,可以直接打开内包装,把茶叶倒在锡纸层中,木盒就是一个短期的茶叶盒。如果想要长期收藏,就不要拆开原包装,这个小茶仓可以放置50年甚至100年都没有问题。



《庄子·齐物论》云:“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我们希望,这款传承了传统铁观音经典工艺的“真本味”,不仅能带给你别具一格的茶汤风味,更能还原古早之味,寻找心中怅然若失的落脚之所,找寻至真至本之味。


 三联爱茶x梅记

真本味·传统铁观音 

忆百年商号经典味 

2025+2015新陈配  小茶仓100g



大暑将至,这次我们将在大暑在政和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茉莉花茶的行走直播。


天气越热,茉莉花茶才够香?

政和的白茶和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老茶人有什么藏茶的秘诀?

这些问题都可以在直播间找到答案。


👇🏻扫码预约,和我们在线互动👇🏻

—三联生活市集的广告—


今天看啥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SorRQV1FDQ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铁观音 传统工艺 新老配 观音韵 茶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