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辉哥奇谭 2025-07-15 07:03 上海
暂别职场,不等于暂停人生
「配图摄影 by 辉友Ella」
最近听说一些离开工作的朋友已经在家躺了一段时间,虽然短期放松休息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躺得太久,很可能会逐渐与职场脱节。除非你希望自己就此永别职场,否则还是要警惕这种无所事事、在家躺着的状态。
先说我的判断:暂时离开职场其实未必是坏事,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停下来调整状态,甚至重新审视人生方向。但一定要明确的是,暂离职场的方式和目的至关重要。
最近我面试了一些求职者,发现其中不少人已经在家待业三个月以上,有些甚至长达半年到一年。尽管他们有着不错的履历,但在交流过程中,明显感觉到他们对职场节奏的陌生感,甚至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变得模糊。其实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过去几年我面试过数百位候选人,发现一个明确的规律是:暂离职场的时间越长,越难重新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状态。
从我个人经验来看,一个人离开职场一两个月,再回来问题并不大,此时大脑中的职业记忆和习惯还没有完全丢失。但一旦超过三个月,情况就可能逐渐变得复杂。原因有很多,比如行业快速变化、技术和技能的迭代更新,但最关键的因素往往还是个人的心理状态与职场环境的脱节。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离开职场都会面临这样的困境。有一些朋友选择主动暂别职场,去深造学习、创业投资,或者专注于某种个人成长与兴趣拓展。他们虽然表面上脱离了职场,但实际上与社会、职场节奏并未脱节,反而在重返职场时,能带来新鲜的视角和更宽广的思路。有朋友在过去一年多全职去读MBA,而后又重返职场,再次被委以重任。和她交流时,明显能感受到状态和认知都保持得非常好。此外,还有一些我比较尊重的行业人士,他们在离开一线工作之后,会选择加入投资行业,不断与年轻创业者交流、共创。这也是他们保持认知、保持节奏的关键方式。
怕的是我们选择了一种最容易的模式——什么都不做,在家躺平。起初,你会感到轻松自在,每天睡到自然醒,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到自己的同事还在办公室的格子间里噼里啪啦敲键盘,肯定会有一种爽快感。但这种状态如果持续太久,你可能逐渐失去职业竞争力,甚至精神也会变得懈怠。一个人精神垮掉,其实比任何职业危机都要可怕。虽然很多年轻朋友不想上班,但家里有矿、能一直躺着的人其实并不多。而且,所有危机之中,最具破坏力的,其实就是精神的懈怠。人到了老年,大多数人难免进入无所事事、无聊懈怠的状态,但很少有人真的愿意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进入这样的状态。
我并不是鼓励大家一刻不停地忙碌。每个人都需要适当的休息,生活也不只有职场这一种模式。你或许有新的规划,比如投身艺术、学一门手艺、周游世界、做个义工,这都是非常值得鼓励的选择。关键在于,你是否真的有这样一个明确的目标,即你是否是为了投身艺术、学习技能、探索世界,才暂时离开职场。
如果想走一条向上的路,就必须持续过有意义的生活。你可以加强现有生活的意义,也可以用另一种意义替代现在的意义,但一定要警惕——不要让「无意义」取代了「有意义」。
最令人担忧的是那种没有任何规划和追求的躺平状态:不想工作,又没有其他能支撑自己生活、激发内心活力的事可做。人处在这种状态久了,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甚至走向彻底的精神困境。
所以,我真心想给那些目前暂离职场的朋友一个建议:别躺太久,除非你真的决定彻底离开职场,开启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模式。无论如何,保持对生活的积极探索,持续学习、持续思考,甚至主动去「折腾」,才是保持生命力和未来选择空间的根本途径。
希望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不辜负每段时光。
相关文章:整日忙碌,如何不困于「系统」之中
上一篇:碰到职业危机时,避免「无牌可打」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借助系统,获得确定性的成功》。
我们常说要努力、要成长,但很多人始终无法稳定发挥、持续进步,本质原因就在于缺乏系统。张辉在这段语音中,深入讲解了系统的真正含义:它不是「临时方案」,而是一套结构化的问题解决框架,是帮助我们稳定输出成果、降低运气影响、持续迭代优化的根基。无论是投资、写作、健身、成长,真正优秀的人都是靠系统取胜,而不是靠意志力和偶然。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语音内容,我也借助AI整理了这期语音的完整PPT。你可以一边听语音,一边看图文,辅助理解,快速掌握系统思维的核心逻辑。这是一份长期有价值的思维框架,非常值得反复聆听和应用。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6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