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硅谷的AI产品经理面试已开始引入Vibe Coding能力测试。这标志着产品经理的能力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除了传统的设计、UI、PRD能力,更需要深刻理解AI的边界和优势,以及如何将其与产品相结合。在AI产品尚不成熟、实践机会有限的情况下,掌握Vibe Coding成为产品经理与AI高效互动、快速积累经验的捷径,也模糊了产品经理与程序员之间的界限。同时,文章也指出,AI的普及将对现有岗位产生冲击,而决策层对AI转型的缓慢适应,可能导致企业在未来面临被颠覆的风险。
📊 **AI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演进**:传统产品经理的能力,如产品设计、UI、PRD,正被AI工具辅助甚至替代。因此,AI产品经理需具备更深层次的能力,包括对产品设计品味的把控、对用户心理的洞察,以及对交互系统的敏感度。最关键的是,要深刻理解AI的能力边界和上限,以及哪些方面可以与AI有效结合,这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来积累。
💻 **Vibe Coding成为AI产品经理的加速器**:由于AI产品尚处于发展初期,模式跑通的产品不多,纯AI公司规模也普遍较小,产品经理缺乏充足的实践和学习机会。此时,掌握Vibe Coding成为与AI打交道的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它能帮助产品经理理解不同大模型API的功能、识别各家AI在DR(对话式交互)和多模态能力上的强弱,并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组合,尽管这部分职能偏向研发,但已成为行业趋势。
🚀 **AI对传统程序员和企业的影响**:AI的普及不仅对产品经理提出新要求,也迫使程序员思考在AI Coding日益普遍的情况下,自身价值的体现。文章认为,未来程序员的溢价空间可能在于行业知识与AI能力的结合。此外,文章还指出,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若高层管理者对AI转型的理解和进化速度跟不上,可能会在未来5-10年内逐渐消失,因为大企业往往更依赖固有优势和利益,在变革浪潮中容易被颠覆。
💡 **AI驱动的组织变革与挑战**:文章强调,AI驱动的智能化转型并非一纸命令就能完成,即使是知名的互联网大佬也在积极学习和交流AI。这暗示了AI的落地需要高层管理者的深度参与和持续学习。而对于那些未能及时适应AI浪潮的企业,尤其是那些习惯于“吃老底”的大型企业,其固有的职场利益和僵化的思维模式,可能成为其在未来竞争中落后的关键因素。
2025-07-18 22:38 上海
现在硅谷那边似乎面试 AI 产品经理也会进行 Vibe Coding 能力的测试了。
不单是过去传统产品经理的能力要求,想想也合理,做设计,做 UI,PRD 都可以用 UI 做了,那么一个 AI 产品经理真正的能力应能体现在什么地方?
我想除了对产品设计保持好的品味,设计理念,用户心理,交互系统保持敏感和持续更新迭代以外,最重要的应该能够深刻的明白一个 AI 产品纠结哪些能力可以跟 AI 结合,知道 AI 的边界和上限,这件事可不容易,你不可能靠简单的问一些人或者看几篇文章就能深刻的感知到这么抽象的东西。
一个办法就是不断的做更多 AI 产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过 AI 起来也不多 2,3 年,真正模式跑通的 AI 产品也就那几个,百人以上的纯 AI 公司蛮少的,大部分都是 10~50 人小团队,没有那么多练手和学习的机会的。
所以,一个产品经理掌握 VibeCoding 是一个最快的跟 AI 打交道最直接的方式,你至少会明白什么样的大模型 API 是干什么的,
哪家的 DR 能力强,哪家的多模态好,怎么组合等等,虽然看上去有点像研发的职能,但是现在就是这个趋势。
AI 产品经理和程序员之间的界限没有过去那么明显了。
除了产品经理,程序员更应该考虑一下过去赖以生存的 coding 能力在 ai coding 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
你的溢价空间到底在哪?是行业知识 + AI 能力还是其他的?就我的感觉而言,目前公司真的把 AI 普及好,所有岗位少三分之一问题不大。
为啥这个发生的很慢?因为现在的老板,高管进化速度比较产品经理和程序员还要慢。
妄图通过一纸命令让公司完成智能化转型。
哪有这么容易!不说别的,你看看咱们熟悉的红衣大叔,傅盛和池建强老师,算是非常知名的互联网大佬了,他们每天也都吭哧吭哧学习交流 AI,何况是传统企业呢?
我的一个暴论是这类企业会在未来 5~10 年慢慢消失,无论大小都是一样的下场。
可能我们觉得大企业不会,家底厚。
我不这么看,越是大企业越是习惯性的吃老底,固有职场利益越是顽固,在大浪来之前看似稳坐钓鱼台。
但是往往他们第一波就会被干翻。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