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4小时前
拒绝食物道德化:健康饮食没有十足的“坏食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深入剖析了当下流行的“食物道德化”和“健康食品痴迷症”现象,指出过度追求“健康”反而可能导致饮食失调和心理焦虑。文章通过对比“全麦芋泥奶酥代餐包”与麦当劳巨无霸的热量,揭示了“低糖低脂”标签的误导性。并强调,食物应带来愉悦和心理能量,而非罪恶感。最终提倡摆脱食物标签,学会“直觉饮食”,尊重身体的自然信号,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重拾健康的初衷。

🌟 “食物警察”与“健康食品痴迷症”:文章指出,现代人常将食物标签化,区分“好”与“坏”,并因食用“坏食物”产生罪恶感,甚至发展成对食物成分、来源极度敏感的“健康食品痴迷症”,影响正常社交和心理健康。

⚖️ “低糖低脂”的误区与食物的“道德化”:许多打着“低糖低脂”旗号的食物,其热量可能远超大众认知,例如某“全麦芋泥奶酥代餐包”热量比巨无霸还高。这种对食物的“道德化”分类,将食物与社会理念挂钩,使享受美食变成一场焦虑的审判。

📉 “控制饮食”文化的挑战与“反控制饮食”的呼声:以瘦为美的审美主流催生了“控制饮食文化”,将身材管理置于身心健康之上,导致食物被妖魔化。对此,“反控制饮食”运动倡导者呼吁摆脱减肥目的的饮食,拒绝“瘦=美”的观念,并指出节食减肥的长期效果不佳。

💖 食物的多重价值与“直觉饮食”的回归:食物不仅提供能量,更承载着心理能量和情绪价值。文章提倡“直觉饮食”,鼓励人们摆脱食物的好坏之分,倾听身体的饥饱信号,尊重食物的心理情感需求,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而非制造焦虑。

🧘‍♀️ 唤醒身体的自然智慧:直觉饮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通过摆脱食物标签、尊重身体信号、减少外界干扰,可以重新找回对食物的自然感知。即使是情绪低落时吃一个冰淇淋,也能带来快乐,不应因此产生负罪感。

一个低糖低油“全麦芋泥奶酥代餐包”与麦当劳巨无霸相比,听起来健康不少,但实际上,前者的热量比后者高出3份麦当劳沙拉,营养成分也更加单一。

一旦食物带着低糖低脂、低卡脱脂、无油无盐标签,就更容易被归类于“好食物”,成为更多人的健康选择。

而相反,奶茶、巧克力、酒精、油炸速食等含有高热量或高糖高脂的食品,将被列入“坏食物”行列。据调查,74%女性受访者有着一份自己的“食物红黑榜”

这一行为,使得当代人愈加像“食物警察”,他们将食物与健康、环保等社会理念相挂钩,赋予食物政治正确的标签。一旦消费了“坏食物”,这一行为会使他们产生内疚,甚至是罪恶感,进而更加严格的约束饮食或锻炼。

根据该项调查,42%的女性受访者表示,在吃了某些“黑榜食物”或超量饮食后,会采取弥补行动来减少负罪感,比如一周内控制饮食或加量运动。

尽管这十分正常,但也是一个反常理的行为,因为根据人的生理反应,在享受食物的过程会自然产生愉悦的多巴胺,带来满足感,而非焦虑与罪恶感。罪恶感根本上是来源于一个错误的健康饮食观念,健康饮食并没有错,但是极端追求健康饮食,实则偏离了健康的初衷。

对绝对健康饮食的偏执,会使人陷入“健康食品痴迷症”的泥潭。健康食品痴迷症,主要表现在食物的纯度、来源、成分以及添加剂的存在十分敏感,因过度追求健康饮食而表现出极端的饮食失调,或无法参与到带有食物的社交活动之中。

虽然健康食品痴迷症尚未被归类为正式疾病,但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它的影响。在对身材和饮食有特定要求的健身房人群中,有52%被认定为健康食品痴迷症的潜在人群

无论是食物道德化还是健康食物痴迷症,很大程度都是受到控制饮食文化的影响。尽管身材包容运动正在进行,以瘦为美的身材审美依旧是社会主流。而控制饮食文化,则是将饮食与身材相挂钩,通过极端饮食控制迎合瘦的时代审美。

这一种亚文化也遭到了反控制饮食运动人士的抵抗,拒绝以减肥为目的的饮食和“瘦=美”的饮食文化。美食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热量的补充,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更是一种心理能量。

如果你吃了“坏食物”,请放心,多吃一个冰淇淋不会使你成为一个坏人,而是一个快乐的人。

将食物与减肥脱钩,现代人需要学会“直觉饮食”。不对食物进行标签化分类,热量高的食物不一定对身体不利,而热量食品也不一定健康。直觉饮食则是相信身体的自然反应,饥而欲食,饱而欲止。

你可以拥有多一片的芝士,一样过着健康的生活。

一、没有绝对的健康“黑榜”食物

杰森黑麦面包vs白吐司,零度可乐vs原版可乐,标配奶茶vs走糖清茶,水煮鸡胸肉vs芝士培根,数不尽的代替选择都成为热量的牺牲品。

但食物标签上的低卡低糖低脂,真的会使饮食更加健康吗?

在某宝的一个低糖低油“全麦芋泥奶酥面包”热量约为524大卡,被大多数消费者作为代餐面包。虽然与市售面包相比,热量却是低了不少,“低糖低油”听起来也健康一些,但实际上热量比麦当劳的巨无霸高出3份麦当劳沙拉。

越来越多“食物警察”,随着健康饮食概念的普及而涌现,他们将食物与健康、环保等社会理念相挂钩,对食物进行好坏分类以赋予食物新的属性,有了政治正确的标签。

巧克力、甜甜圈、油炸食品、以及酒精饮品位居黑榜前列,而西兰花、苹果、鸡胸肉以低卡饱腹感强的优势成为食物界的道德正确。

道德化食物后的生活,每一秒都在量化卡路里的转换,每一口都在与热量赛跑。这一过程,让享受美食变成了一场审判,一旦摄入了“坏食物”,焦虑、内疚甚至负罪感随之而生。

然而,这并不符合人体本身的运行机制。

虽然,不安与焦虑也会存在,就像是疫情时期,对食物的稀缺和下一餐的不确定是引发负面情绪的诱因。但更大程度上,进食会产生幸福感与满足感,因为人在进食、补充能量时,身体会释放出令人心情愉悦的多巴胺。

健康食品痴迷症具体表现

图源:Good HouseKeeping

对健康饮食的极致追求已经在1997年被美国医生定义为“健康食品痴迷症”。主要表现对食物的纯度、来源、成分以及添加剂的存在十分敏感,因过度追求健康饮食而表現出极端的饮食失调,最终影响到自身的实际健康甚至与他人的社交活动。

浅则是对参与公司小组“下午茶”的犹豫,深则例如不恰当的“生酮饮食”打乱身体的自然运作。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在Instagram上关注健康饮食账户的研究参与者中,49%拥有该症状的特征

而具备健身意识的个人,对身材管理和运动表现的高要求也同样体现在严格的饮食上,因此他们更是最有可能患上这类病症的人群。对于强调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里,此症状发生率更加高。一项研究表明,多达86%的接受调查的瑜伽教练表现出健康食品痴迷症状

健康饮食的纨绔追求正在让一部分人脱离健康饮食。

具备健身意识的个人,更是最有可能患上这类病症的人群。

二、食物道德化的背后,是“控制饮食”文化的流行

饥饿引发了对食物的需求,而饮食文化则是影响食物选择的重要因素。虽然对于身材包容的呼声逐渐增加,但不得不承认,以瘦为美依旧是审美主流。

由瘦引导的审美趋势引发了“控制饮食文化”的流行,也赋予了某些食物额外的道德价值。控制饮食文化是一种通过限制食物种类和数量来控制身材变化,普遍把身材管理重要性置于心理与总体健康之前。

在此饮食习惯之下,“好食物”都被打上道德标签,“坏食物”则被妖魔化,甚至某些特定食品对他们来说就是超高的热量数字,不再是他们眼中的食品。比如说,一种过去很火的控制饮食方式,如果感到饿的时候先喝一杯水,以防实际上是口渴。

控制饮食人群的训练热量缺口是交易食物的筹码

图片来源:VectorStock

除了对饮食的绝对控制,对应的训练方式更像是与食物的交易——一听可乐需要多跑13分钟,一个三明治的热量则要跑45分钟才能消耗。食物在“控制饮食”的文化下,更像是一种负担。

当额外摄入的食物热量无法消化时,焦虑和负罪感由此而生,在高压饮食和训练的计划中,心理健康往往是第一个被摧毁的防线,最终引发进食紊乱或暴食症。

这一种近乎病态的饮食文化遭到了一些列营养学家的反对,发起了“反控制饮食”运动,拒绝以减肥为目的的饮食,拒绝“瘦=健康”的控制饮食文化。

最根本来说,节食减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在一项2018年的研究发现,通过饮食控制达成大幅减肥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超一半的减肥者在两年内就恢复初始体重,而80%的减肥效果未能挺过5年大关。

但事实上,食物带来的不仅仅只是热量与维生素,更多时候,是一种心理能量和情绪价值。摄入两根代餐能量棒和一瓶能量饮料的热量可能与一碗热汤面相当,但后者除了暖了身体,更是能带来一种情绪的温暖。

以火锅为例,吃火锅除了吃饱之外,和朋友的社交价值远超于食物自身的价值。然而对于健康食物痴迷症的人群来说,需要牺牲清洁饮食进行社交活动,并不值得。

三、不为减肥而食,我们需要“直觉饮食”

就像其他饮食失调一样,健康食品痴迷症很难被当事人所察觉。根据美国饮食失调协会发现,下列迹象可能表明你正在偏离“健康饮食”

    一整天都处于计划饮食的状态;

    只吃特定的一小部分健康食物;

    强迫性地检查食品成分、营养表;

    切断了整个营养成分摄入;

    对他人饮食健康格外关注;

    身材焦虑。

身材管理与饮食方法的联系比想象中的更普遍,调研发现,近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根据自己体型变化调整饮食。

但一种新的饮食方式“直觉饮食”正在兴起,主张欲饥则食、欲饱则止。与身材、减肥等意识脱钩,让身体来引导什么时候要吃东西,以及吃东西的量。吃西兰花不是因为减脂需要,而是因为喜欢。

这其实不仅限于饮食,运动也是如此。比如说,你应该因为喜爱户外跑而走遍山河,而不是为了减肥去跑步机上倒数时间。

如果说情绪低落时的冰淇淋能让人好受一些,请放心,多吃一个Gelato不会使你成为一个坏人,而是一个快乐的人。

其实很大一部分健身爱好者也已经达到了饮食与训练的平衡。甚至最爱练的健身人,也是最好食的美食家。他们热爱训练带来的热汗和身材紧致,也享受美食带来的酣畅淋漓和味蕾刺激。

像英国精品工作室1Rebel,会员在完成训练后可以从吧台领取免费啤酒,为健身人带来训练与啤酒的双倍快乐。

如何训练直觉饮食,其实一直都不是难题,因为直觉饮食是每个人都生来所具备的能力。用身体去感受,就像孩子吃饭一般,他们总是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吃饱,爬下椅子开始玩耍。

唤醒这份最初的能力,就需要现代成年人试着学会:

    摆脱食物的好坏之分;

    欲饥则食、欲饱则止;

    尊重自己对食物的心理、情感需求;

    减少社交媒体中不必要的信息接收。

每顿饭都不必是一生中最完美、最营养的一餐,它们更不能定义生活。健康的饮食中,食物更应该是带来能量与快乐,而不是制造焦虑的机器。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健康食品痴迷症 直觉饮食 食物道德化 控制饮食 饮食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