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铂爵旅拍发布的一则《关于婚纱旅拍业务放假的告知书》刷屏社交平台。
这份告知书披露,该公司旅拍业务因订单锐减、营收下滑、成本居高等多重压力,已连续多年亏损,且为最大限度降低运营成本,将安排旅拍业务线“放淡季假”,等待旺季再通知恢复。
如果暑期都是旅拍淡季,那什么时候才是旺季?
由此,很多人看了这份通知的第一反应是铂爵旅拍要“跑路”了。
针对多位网友的“跑路”质疑,厦门市市场监管部门回应称,目前铂爵旅拍处于停业状态,现场查看发现所有业务已停止。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已经有更多声音涌了出来。
小红书上,数名铂爵旅拍员工公开发帖讨薪。
一位福建IP网友写道:“铂爵旅拍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至2025年7月16日,公司已拖欠我薪资4个月了,分别是3月、4月、5月、6月,多次找人事协商无果,都说‘发放安排中’,已经安排了4个月。”
另一位网友说得更直白:“我男朋友去年入职铂爵旅拍,没发过一次工资,欠了一万六,劳动仲裁赢了也没用。”
铂爵旅拍在告知书中并未回避欠薪这件事,表示“正全力推进融资,一旦资金到位,将立即组织全员发薪,并在2025年12月31日之前一次性结清所有欠薪”。
欠薪,只是铂爵旅拍困境的冰山一角,对消费者来说,麻烦则更直接。
据多家媒体披露,已有大量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自己在铂爵旅拍购买的婚纱照服务未履约,定金难退、客服失联,甚至被“拉黑”。
据九派新闻报道,一位王女士在2025年“618”购物节期间支付2000元定金,准备拍摄,却被告知部分员工休假,建议走维权流程。
更令人不安的是,不少消费者在联系铂爵旅拍客服后直接被“设置权限”,无法再联系。
另据江南都市报报道,贵州一位用户说,她刚预约成功,正要问细节,系统就提示“你无法向TA发送消息”。
这些真实遭遇正在不断累积。
杭州的卢先生说,他2024年3月在婚博会上支付了3350元订金,现在婚期将至,却联系不上任何工作人员。
不少用户被迫转向退款。
“姐妹们订了李佳琦直播间6480铂爵旅拍套餐,现在都不敢拍了,我刚退款”“看到那么多人维权,赶紧撤单”……类似留言充斥在微博、小红书评论区蔓延。
截至目前,不少用户已组建铂爵旅拍维权群,群内人数超200人,正在统计损失金额,准备报警。
铂爵旅拍背后的资本风险同样值得关注。
企查查显示,2025年3月,铂爵旅拍法定代表人许春盛已被厦门中院冻结1600万元股权。
自6月底起,该公司陆续收到多份法院裁判文书,进入密集司法程序。
回看过去,铂爵旅拍曾一度风头无两,“度蜜月拍婚纱”、“星级接待”、“一客一车”模式、阿里天猫销售冠军,广告语甚至深入过用户潜意识。
但今天,这个曾被资本和平台宠爱的旅拍品牌,却正陷入失联、欠薪与维权的多重泥潭。
二
铂爵旅拍的告知书看上去像是独角戏,但事实上,它只是整个国内旅拍行业的死亡预告片。
近年来,旅拍一度是风口。
“泉州簪花”“唐朝贵妃”“敦煌飞天”“延吉公主”……在各大社交平台,以一套套精致造型的旅拍照作为游客“到此一游”的仪式感与打卡新标配。
据公开可查数据,2024年国内旅拍相关消费人次超2500万,市场规模接近400亿元。
看上去风光无限,但问题是今天的旅拍商家比客人还多。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现存旅拍相关企业已达6341家,其中成立1-3年内的企业占比近45%,可以说是一条被小白创业者挤爆的新赛道。
再从全国旅拍店增速来看,则更为恐怖。
2023年注册2119家,同比增长超268%;2024年更进一步,全年注册量攀升至2593家,再创新高。今年才过一半,又新注册1055家。
热钱和流量把旅拍门槛打穿了,大量非专业玩家带着一点滤镜、一点妆造、一点幻想,就闯进这个看似高客单价+低投入的行当。
但现实很快露出牙齿。
旅拍行业的经营门槛不高,竞争却极其激烈。尤其是传统门店型旅拍品牌,几乎遭遇了内外夹击。
一方面是量大价低的工作室模式快速截流,另一方面是自卷到底的连锁旅拍品牌不断拉低价格底线。
以丽江为例,这曾是旅拍生意的黄埔军校。
一家腰部连锁品牌旅拍总经理陈文曾和旅界提及,他在丽江的门店刚起步就被迫退场,“去年还是99元拍30张精修,今年已经有人做到66元、88元一套”。
在他眼中,丽江活下来的旅拍店基本具备四个特点:夫妻档、本地人、小规模、以及在当地熬得久,其他的,多半靠撑。
即便如此,丽江旅拍仍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复制者。
西塘古镇的100多家旅拍店,绝大多数经营者来自云南,延吉民俗园,今年已注册旅拍企业超千家,甚至服饰还带着丽江那一套风格,两年前的延吉却只有3家旅拍门店。
这种旅拍店照搬模式导致同质化严重、地域错配,游客一旦觉察,反而失去了所谓文化沉浸。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淘汰赛里,像铂爵这样靠广告起家、靠渠道扩张、靠资本续命的重资产模式,活得尤其艰难。
从丽江到延吉,从大理到西安,旅拍已经成为一场全民的千团大战,但客户的注意力却从旅拍转向自拍、跟拍,快速流向地摊式体验。
在这种趋势下,靠门店、靠广告、靠渠道堆起来的大公司,注定很难跑赢轻巧灵活的野生摄影师们。
这也是为什么像铂爵旅拍这样的大品牌,一旦资金链断裂,很快就被更灵活、更轻资产的新模式反超甚至蚕食。
三
铂爵旅拍的倒下,不仅是一个品牌的问题,更是一套模式的失灵。
在这家公司最辉煌的时期,创始人许春盛用饱和式的广告轰炸和电商平台战术,把旅拍打造成年轻人的仪式刚需。
但这种打法,本质上是靠规模换营收,靠提前收款缓解现金流,一旦订单减少、成本反噬,极易出现连锁反应。
从此次旺季放假到客服失联、员工讨薪,铂爵旅拍资金链崩断后的自救空间几乎为零。
同时,铂爵旅拍的没落也是旅拍行业过度膨胀后的结构性塌陷,这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
如果连龙头企业都扛不住,那其他旅拍门店呢?
一个被忽视的现实是,在铂爵旅拍被无限放大的话题声量背后,还有更庞大的全国中小旅拍门店正陷入沉默式死亡。
随便刷刷社交平台,不乏旅拍店主在焦急求生。
“我拿着积蓄开了家旅拍店和旅行社,刚开始还有点生意,现在越来越差,快撑不下去了。”这样的求助帖可谓层出不穷。
内卷,是旅拍这个行业最普遍的共识,传说中的“景区里最后一门好生意”逐渐褪去光环。
更关键的是,这一轮行业下行,几乎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靠广告起家的铂爵倒下,靠夫妻店苦熬的小店被成本吃光,很多旅拍店想转让却根本转不出去,只能等房租到期自动出局。
一位旅拍从业者和我说得很直白:“这才是最残忍的死法。”
当一线旅拍市场饱和,二线城市则陷入模式复制、流量跟风的恶性循环,许多城市旅拍店的命运,正在复刻丽江的过去,只不过更快、更激烈。
那些缺乏品牌力的中小门店,直接暴露在更激烈的价格战中。
下一步,会是规模更大的一轮出清。
尤其暑期过后,留给2023~2024年期间盲目跟风开店,没有沉淀服务能力的旅拍从业者们的生存窗口会迅速收窄。
有人曾把旅拍比作情绪消费中的黄金赛道,但事实证明,光有情绪没有运营,情绪变凉时,热钱和用户都会同时离场。
铂爵旅拍不是终点,而是信号。
它倒下之后,真正的全国大清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