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公衆號「趙偉宏觀探索」
市場對「反內卷」重視度明顯上升,但對「內卷」的理解卻有很大分歧;多數觀點以供給側改革的思維理解,但差之毫厘、謬以千里;除產量調控與自律約談外,「反內卷」也有很多「隱藏手段」。
市場對「反內卷」重視度明顯上升,但對「內卷」的理解卻有很大分歧;多數觀點以供給側改革的思維理解,但差之毫厘、謬以千里;除產量調控與自律約談外,「反內卷」也有很多「隱藏手段」。
誤解「內卷內涵」:「反內卷」=「反過剩」?
需求成因不同:「過剩」是需求下滑、供給被動過剩,「內卷」是需求強勁領域供給主動增加。供給側改革前,地產基建需求走弱,高耗能行業產能被動過剩;當下外需表現更強,但外需行業固定資產週轉率下滑至歷史最低水平(2.6以下),內需行業固定資產週轉率雖在下行,但仍處於歷史中位數,外需行業比內需行業更卷;外賣等服務業(非貿易部門)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但也在內卷。
物價表現不同:「過剩」是企業因需求下滑跟隨式降價,「內卷」是企業因需求強勁「降價無序競爭」。供給側改革前,地產基建需求走弱,煤炭鋼鐵等PPI隨之明顯回落,相關行業製造業投資也下行;當下內卷領域,盈利偏弱而製造業投資大幅擴張,外需領域投資增速更高(13%)。出口商品價格(同比-5%以下)甚至低於相同商品內銷價格(同比-1%~-2.5%之間),反映主動降價內卷。
供給問題不同:供給側改革前上中游、國企供給過剩,本輪反內卷是中下游、民企更內卷。觀察固定資產週轉率歷史分位數,2016年上游採選、原材料下行至歷史最低位,目前處於歷史分位數30%~40%附近。中游機械設備和下游在2016年處於歷史分位數40%~60%,但現在處於歷史最低位;從企業屬性看,當前民企固定資產週轉率處於歷史最低水平,國企處於歷史中位數附近(50%)。
誤解「針對領域」:「反內卷」=「中上游供給大幅收縮」?
高耗能行業已完成產能集中改造,大部分傳統落後產能並不落後。2020年以來,以鋼鐵爲代表的高耗能行業產能增速處於0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卻一度達20%以上,反映產能大規模節能改造;近兩年,高耗能行業固定資產週轉率下降,但仍處於歷史中位數水平;2024年中以來,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速(4%)罕見地持續高於用電量增速(1%),顯示大規模產能改造後能耗已明顯降低。
政策或針對部分中上游供給過快增長行業予以調控,但視角或相對更聚焦中下游。政策或僅對部分行業「超額生產」予以調控,譬如生豬、煤炭、光伏等,修復價格「超跌」問題。煤炭方面,用電需求偏弱,原煤產量增速卻衝高至5%以上、導致煤價大跌,政策或適度進行產量調控;生豬方面,剔除基數影響,生豬存欄增速(2%)上升至近年高位,帶動豬價也持續回落,未來生豬供給調控也有較大空間。
應避免中上游供給過度收縮導致價格「超漲」,約束「反內卷」政策效果,化工行業已在保供穩價。供給側改革時,上游價格大幅上升、改善企業盈利,但下游利潤明顯走弱。本輪內卷的是中下游,投資增加已令剛性成本上升。上游價格大漲將加劇下游成本壓力;據測算,若金屬價格上漲10%,將利空下游利潤增速1.9個百分點;鉀肥等化工行業近期出現價格異常上漲問題,政策已在部署「保供穩價」。
誤解「政策抓手」:「反內卷」只能依靠自律約談?
經驗顯示,鼓勵行業併購、提高行業標準、加強行業自律,以及匹配相應託底政策,或是可行的政策組合。1)日韓經驗:日本政府制定政策促進企業間交叉持股,避免過度競爭和外來企業的影響。2)英美經驗:美國鋼鐵工業面對產能過剩也採用市場機制爲主導的改革策略。3)德國經驗:德國啤酒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堅持高標準釀造體系和地域風味差異化路徑,構建「非價格競爭」生態。
反內卷並非需刺激過剩領域需求,而是發展非過剩領域需求(譬如服務業),並引導供給結構與長期需求結構轉型方向適配。刺激內卷領域需求只會加劇內卷。反內卷需從根源上解決需求結構分化問題。發展其他領域需求、令需求結構再平衡,並引導供給結構適配需求轉型;服務業需求端「三駕馬車」空間巨大,供給端就業也不足,發展服務業能承接製造業就業,並破局「內卷」難題。
解決設備更新「監管套戥」,也是重要手段,且對就業的負面影響較小。行業購置新設備同時、並未同等幅度淘汰老設備,而是保留老設備、內卷出口;設備更新不影響固定資產餘額,但外需行業固定資產增速明顯上升;設備購置增速衝高,而處理老設備的廢棄資源利用業增速同期卻下滑近10個百分點;強制淘汰老設備非常必要,且由於新設備已購置,老設備減少對生產和就業影響或有限。
風險提示
經濟轉型面臨短期約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預期,居民收入增長不及預期。
編輯/dan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