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指南 15小时前
新政策的Amazon vine计划技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亚马逊近期对Vine计划进行了重大更新,允许卖家无需产品入仓即可注册,新品上市首日即可获得最多30条评论。此举与三个月前限制评论数量的政策形成鲜明对比。此次调整旨在通过技术红利消除刷评借口,并用严格的政策引导卖家专注于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卖家需要精细化Vine注册策略,集中资源于主推款,并加强产品质量把控和售后服务。同时,应利用站外渠道和合规索评工具,构建多元化的评论获取体系,以适应亚马逊新规下的竞争环境。

📦 新品上市即享评论红利:亚马逊Vine计划更新后,卖家无需等到产品入仓即可注册,并可设定未来发售日期。这意味着新品在正式开卖当天,就能拥有最多30条预设评论,有效解决了新品“零评论”的尴尬局面,提升了转化率。

⚖️ 评论数量与合并规则收紧:平台已将评论数量上限设为30条,并调整了ASIN合并规则。多个ASIN合并后,仅保留最高档位的评论数量上限,过去通过合并大量子ASIN堆积评论的“老办法”已失效,使得“免费套餐”的利用空间大幅压缩。

🤖 AI风控与质量筛选并存:亚马逊上线AI风控系统,自动识别和删除异常评论模式,如同一账号评论过多、内容相似或短时集中出现等。同时,系统将优先保留评论内容的质量,而非单纯的评分高低,这可能导致详细的差评也得以保留,对产品评分产生影响。

📈 卖家应对策略调整:卖家应采取精细化的Vine注册策略,将资源集中于潜力主推款,并确保所有变体一次性注册。运营重心需转向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通过严格的产品测试、优化设计以及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或教程来降低差评风险。

💡 多渠道获取评论:除了Vine计划,卖家还应积极拓展站外评论渠道,如与网红合作、在社交媒体推广以吸引真实用户留评,并善用亚马逊后台的“请求评论”功能,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合规索评,构建多元化的评论获取体系。

抓住红利 避开陷阱

7月2日,亚马逊悄然上线Vine计划重大更新:卖家无需产品入仓即可注册,新品上市首日就能挂满30条评论。

而就在三个月前,平台刚对评论数量挥下”砍刀”——最高30条封顶,合并变体玩法彻底失效。

这场看似矛盾的规则调整背后,藏着亚马逊怎样的监管逻辑?卖家又该如何抓住红利,避开致命陷阱?

今天由我来告诉你!

01 规则升级

放宽准入门槛,收紧数量与质量管控

1 新品“零销量入Vine”红利

(2025年7月更新)

2 评论数量限制和合并规则收紧

(2025年4月更新)

图片来源:亚马逊

多个ASIN合并后,只保留最高档位对应的那个数量上限。

比如:合并一个高档(30条)和一个中档(10条),最后总共只留30条评论。

老办法“种子链接”没用了: 比如以前用10个子ASIN各注册高档想合并出300条,现在合并后最多也只有30条。

3

AI监测和评论质量筛选机制

02 对卖家的双重影响

红利与挑战并存

好处在哪?

挑战在哪?

老办法行不通了:以前那种“拆分成多个子产品(子体)- 合并堆评论”的操作彻底失效了。

想用免费套餐“薅羊毛”基本没空间了——就算合并10个免费套餐的ASIN,最后最多也只能保留2条评论。

注意

老链接也有风险,以前合并得来的评论,可能会被系统重新审查甚至清理掉。

成本与不确定性上升

03 卖家该如何应对?

 1. Vine注册策略精细化

2. 把运营重点转到产品和用户体验上

关键点

 重点解决那些导致退货最多的前三个问题。

3. 不能光靠Vine,要多渠道搞评论

注意技巧

结合订单配送的时间点(比如等买家确认收到货后)再去自然地请求评论,这样更合规效果也更好。

当亚马逊同时打开”提前评论”的蜜罐和”30条封顶”的牢笼,其监管逻辑已昭然若揭:用技术红利消灭刷评借口,用铁腕政策倒逼产品升级。

2025年的亚马逊战场,能活下来的不是最会钻漏洞的玩家,而是最快读懂规则本质的长期主义者。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亚马逊Vine计划 新品评论 卖家策略 AI风控 评论管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