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中欧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北京对稀土资源的掌控愈发敏感,并在贸易谈判中将稀土视为战略筹码。自2006年起,中国通过实施配额制度和推动企业整合,持续整顿稀土行业,以强化对稀土产量的调控。
近年来,中国政府逐步收紧配额发放标准。去年,仅中国稀土集团与北方稀土高科技集团两家国企有资格获得配额,相比过去六家企业的数量明显减少。
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中国政府推迟发放配额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中国政府今年2月提出将进口稀土矿纳入配额管理范围,此举引发依赖进口原料企业的反对,担心自身的原材料供应可能受限。
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政府是在上个月才发放今年的首批配额,且未按惯例发布通告。有企业接到通知,因安全因素不得对外披露配额详情。
2024年,中国共发放两批稀土开采配额,总量为27万吨,年增幅放缓至5.9%,明显低于2023年的21.4%增幅。冶炼和分离配额则为25.4万吨,较2023年同比增长4.2%。
路透社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中国的配额政策一项被视为全球稀土供应的风向标。相关配额涵盖17种关键元素,广泛应用于电动车、风力发电机、机器人以及导弹系统等高科技与军工领域。
据路透社星期五(7月18日)报道,过去四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通常会在第一季度公布当年首批稀土配额,并在年内发放两轮配额,主要面向国有企业。但今年首批配额迟迟未发布,引发市场关注。
知情人士未透露具体配额数额。
中国政府据报已低调发放2025年首批稀土开采和冶炼配额,但未如往年般公开宣布,显示北京正进一步收紧对这一关键战略资源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