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O 07月18日 22:36
当 AI 变成生产力工具,我却开始渴望一次真正的对话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测评了小红书AI产品“点点”的最新版本,发现其在人机交互上有了显著进步。新版“点点”告别了传统的markdown长文本和逐字输出的思维链,转而采用更自然的“对话气泡”模式,回复速度更快、内容更精炼。在处理非标准化问题时,它开始展现出“人感”,尤其在多轮和长期对话中,通过类ChatGPT的记忆功能,能提供更贴近用户需求的回应。文章通过美妆、生活规划、情感倾诉等十个日常场景的测试,强调了“点点”在理解、共情和提供“像人说的话”方面的优势,认为它不仅是高效的知识引擎,也是能提供情绪价值的“硅基伴侣”,指明了AI产品进化的新方向。

💡 **对话模式革新,体验更轻快自然**:新版“点点”摒弃了机械的markdown长文本和思维链展示,转而采用“对话气泡”形式,回复更快捷、内容更精炼。这种改变让AI交互更接近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流,尤其适合寻求即时、简短回应的场景。

🤝 **“人感”与共情,AI不再冰冷**:在处理非标准化和情感化问题时,“点点”展现出“人感”,能理解用户的情绪并提供共情式回应。例如,在面对“28岁不知道想做什么”的焦虑时,它不仅给予安慰,还能深入引导,帮助用户直面内心,显示出“AI人文训练师团队”的干预效果。

📚 **信息整合与溯源,兼顾效率与深度**:当用户提出需求时,“点点”能先提供汇总整理后的信息,并链接到源笔记,满足即时获取答案的需求,同时保留了用户深入了解的选项。这种方式对于攻略类内容尤为有效,如出租房安装投影仪的方案,既给出直接答案,也提供详细操作指南。

📸 **多模态交互,提升用户体验**:支持图片上传和语音互动是“点点”的一大亮点,尤其对于美妆护肤等需要直观信息交流的场景,用户可以直接上传照片咨询发型建议,或通过语音直接表达烦恼,获得更贴合个人的回应,语音输入被放在了显眼位置。

⚖️ **价值观的体现,避免极端与偏颇**:在面对有争议的话题时,“点点”能够“端水”,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处理,展现出其在价值观引导和信息呈现上的平衡。例如,在评价两极分化的产品时,能做到不偏不倚,给予用户独立判断的空间。

原创 发现明日产品的 2025-07-18 16:42 广东

一个能听懂、能共情、能给点「像人说的话」的 AI

作为一个 AI 科技媒体编辑,AI 已经成为我的第一生产力。总结、翻译、查资料、做 PPT,一堆 AI 牛马任我差遣。

慢慢地,似乎习惯了 AI 输出的 markdown 长本文形态,习惯了从一大段内容里选取零星几句想要的回答,习惯了等待逐字弹出的思维链——正好抽空回几工作消息,回完发现思维链的展示还没结束……这种体验实际上是我使用搜索引擎的翻版,只不过 AI 先把几十个链接做了初步精简。

有时候我也会厌倦这种对话方式,它有点太机械化了,不是吗?

特别是,当我不是牛马而是一个活生生时,我也想要寻求答案,这时我真的渴望一个更轻快、更自然的 AI 产品。

最近,我发现小红书的 AI 产品「点点」做了版本更新。不知道研发人员是不是和我有一样的体会,新版点点比起之前有了很大变化,有点接近我说的更轻快、更自然的 AI 了。

虽然接入了推理模型,但不再展示思维链,而是对话气泡代替了markdown长文本形态回复更快也更短、更精炼了。

在一些进阶的「非标」问题不再是一本正经分几个回答,而开始展现人感特别是在多轮对话和长期对话中我猜测他们在新版点点中加入了类似新版 ChatGPT 的记忆功能。

下面是我们对新版点点做的一次非典型测评从十个日常小红书使用场景出发——从美妆种草到 emo 心事——一条条和它聊下来。不只是测它跑多快、知识准不准,而是看看:它是不是能听懂、能共情、能给点「像人说的话」。

新版点点聊了一整天,感觉人机互动又进步了一点

凭借丰富又多样的内容沉淀,小红书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生活百科全书」,也是很多 AI 搜索的调用源头。从日常吃穿用度,到小众硬核话题,真-什么都有。

于是我先从一些日常问题开始,真正像朋友聊天、跟闺蜜倾诉烦恼一样,跟点点聊起来,「我想开始健康饮食,但是真的戒不掉奶茶😭,有什么替代选项吗?」

点点推荐的「健康替」,包括焙茶、杏仁奶等选项。不一样的是,它不会直接在回答中插入链接,而是在点击图片后,左下角出现链接,从而拉起跳转。

引用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除了原有的笔记,点点会先给出汇总和整理过的信息,同时也能链接到原笔记——两种方式,任君选择。既保证了即时收获回答,又保留了进一步了解更多的空间。

这样的设计,对于「攻略」类型的内容就格外有用。比如我还向它提问:出租房里想装个投仪影,不想打洞,有没有办法?

点点自己的总结,是直接给出「有办法」,直截了当——背后的深入检索和思考链条,都隐藏在了过程里,不露声色。

而连接到源头笔记,则是解决了「怎么办」:用什么材料、怎么操作,具体的全在网友的分享里,AI 不会据为己有。

目前点点支持图片上传以及语音互动,这对于美妆护肤类的话题来讲,可就太方便了——我直接传了照片上去,问它一些发型建议

这不比打字直观多了?它还帮我介绍了几种不同的锁骨发造型供我选择

图片能够提供更多信息,语音则是更方便——想到说什么说什么,自然地把自己所面对的烦恼,直接表达出来,反而能收获更贴近个人的回应。这一版本的「点点」把语音输入放在了三个输入键的C位。

我又提问了一个旅行计划,并不是想听它套模版、罗列出「10个必去海滩」,而是能看到我的需求。

可以看到,在点点的回复中,很少出现滑不到尽头的长篇大论。而是分成几个气泡,长短跟内容相关,像极了对面是一个在倾听你的老友——一边思考,一边打字,慢慢给你发来回复

同时,它也不会错过里面暗藏的信息点。在后面提出旅行目的地建议时,它能够识别出前面聊天中所识别出来的、对放松和宁静氛围的追求,从这个角度提出建议。

不过,在面对一些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时,点点也会「端水」(但端得蛮漂亮)。像我问它,富士 Xhalf 这款风评两极分化的产品,它就端得滴水不漏。

不仅卷「生产力」,还想和你走心

如果说到此为止,点点还只是个「会说话」的聊天机器人,在我跟它深入走心之后,它越来越「人感」的一面体现出来:不只是说好听的话,而是有着明确的价值观。

我准备跟它探讨一下人生,就从最近的焦虑开始,「我 28 岁了还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除了给出温柔又切实的安慰,点点并没有急着结束话题,而是继续深入、引导。

它没有否定我的感受,而是直接指出了这种感受的荒谬之处——「拿自己的日常,去 PK 别人的高光」

面对我「不上班」的念头时,也会及时地提醒:打住,先别急,你真的有心理准备吗?

在不上班这个问题上,我算是跟它「杠」上了——不是摇奶茶,就是想裸辞。

一路过来,点点既没有强硬打消我的念头,又不是毫无底线地纵容,而是给出了折中的想法。

像这个跟感情相关的对话中,它始终强调,「明确自己想要的,比猜别人的心思更重要」,把确认用户自身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又或者像一个心理咨询师,温柔地剥开了你层层包裹的借口,让你直面内心。

之前有消息透露,小红书在今年组建了「AI人文训练师团队」,不再只是一味卷参数和语料库,而是用更精雕细琢的方式加入干预和微调以改善过去机械化的人机交互方式,让 AI 能产出更有人感和人文关怀的回答。

新版点点的表现或许与此有关。最终展现出来的是丰富的表现,聊天有来有回,有温度有色彩,也就更能覆盖到不同的场景。像下面这种当观影搭子的场景,除了能聊电影内容,还能延伸到「知识点」。

我想要的 AI ,既是知识引擎,也是情绪港湾

经过一整天的深度体验,我们发现新版「点点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陷入「唯生产力论」的陷阱。

它首先要足够聪明。无论是根据一张照片分析脸型、推荐发型,还是在不打洞的前提下规划投影仪方案,它都能给你实用的攻略指南。但真正让它与众不同的,是在此基础上,还能提供情绪价值和深层的情感连接。

这或许指明了 AI 产品的一个新的进化方向:它既要能成为精准可靠的「高效知识引擎」,也要能成为理解你「28 岁焦虑」的「硅基伴侣」

这两种能力并非取舍,而是融合。用乔布斯的话来说,好产品应该站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

这就像简·雅各布斯提出的「街头芭蕾」(sidewalk ballet)——那些无法被数据量化,却构成城市生活「温度」的日常互动。AI 需要学会的「街头芭蕾」,正是这种感知「无用之用」的能力。它懂得,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标准答案,不是所有对话都要指向效率。

有时候,一句「拿自己的日常,去 PK 别人的高光」的清醒点拨,远比十条攻略更有价值。

我们理想中的数字伴侣,应该像街角面包店那位亲切的老板——他记得你爱吃的口味,也尊重你偶尔的缺席,从不追问,只是温和地存在。点点或许还未完全达到这个境界,但它所展现出的「人文训练」和共情能力,无疑是一个新的起点。

归根结底,一个真正好用的 AI,不仅在于能用最聪明的算法帮你解决问题,更在于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你一个最温柔的回应

它让你明白,最高效地奔赴工作生活是刚需是本事,而安心地聊些「废话」、优雅地「浪费时间」,同样是生活的真谛。

图片

欢迎加入 APPSO AI 社群,一起畅聊 AI 产品,获取#AI有用功,解锁更多 AI 新知👇

我们正在招募伙伴

📮 简历投递邮箱hr@ifanr.com

✉️ 邮件标题「姓名+岗位名称」(请随简历附上项目/作品或相关链接)

更多岗位信息请点击这里🔗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小红书 点点AI AI交互 人工智能 人机对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