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3D封裝解決方案,WoW能夠實現10倍內存帶寬提升和90%功耗降低,有望破解邊緣AI發展瓶頸。大摩預計,WoW市場規模將從2025年的1000萬美元激增至2030年的60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達257%。
當AI模型從雲端「下沉」到手機、手錶、眼鏡等終端設備,本地運行變得越來越常見。這背後,離不開一項關鍵技術的突破——WoW堆疊(Wafer-on-Wafer)技術。
據追風交易台,摩根士丹利最新研報深度解析了WoW(晶圓堆疊)技術對邊緣AI設備的革命性影響,它採用了3D封裝解決方案,讓芯片「上下疊加」,使終端設備也能擁有足夠的算力和帶寬,運行輕量AI模型,真正實現「隨時、隨地、即用」的AI體驗。
通過該方案,WoW能夠實現10倍內存帶寬提升和90%功耗降低,有望破解邊緣AI發展瓶頸。大摩預計,WoW市場規模將從2025年的1000萬美元激增至2030年的60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達257%。
大摩認爲,WoW技術有望顯著加速邊緣AI設備的普及,特別是在AI PC、智能手機和AI眼鏡等應用領域。隨着技術成熟度提升和供應鏈協作加強,具備先發優勢的細分內存廠商將最大受益於這一技術變革浪潮。
什麼是WoW堆疊?它解決了什麼問題?
簡單來說,WoW是一種3D晶圓封裝技術,類似於台積電的SoIC封裝,它將邏輯芯片(比如處理器)和存儲芯片(比如內存)像夾心餅一樣直接壘在一起,大幅縮短兩者之間的「距離」,從而實現更快的帶寬、更低的功耗、更小的體積。
傳統的AI運算,尤其是生成式AI,對“帶寬”和“能效”有極高要求。比如目前主流的雲端訓練方案採用的高帶寬存儲(HBM)+GPU組合,不僅功耗高(動輒幾百瓦),而且封裝複雜、成本昂貴,根本無法塞進手機或眼鏡裏。
「終端AI」也叫「本地AI」或「邊緣AI」,它能讓設備即點即算、即用即得,比如:手機上實時語音翻譯,不用聯網;智能眼鏡識別街景物體,及時提示路線;AI筆記本本地運行大模型,寫作、編程無延遲。
但要實現這一切,背後就必須有一顆更強大又省電的AI芯片,而WoW堆疊正是關鍵突破點之一:
內存帶寬可提升10-100倍
功耗最多可降低90%
封裝體積更小,便於「塞進」邊緣設備
以國內愛普半導體的VHM技術爲例,其WoW方案在加密礦機中已實現量產,未來也將向AI手機、PC、智能眼鏡等拓展。
市場潛力巨大:2030年規模或達60億美元
摩根士丹利預測WoW技術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在基準情形下,WoW總可尋址市場規模(TAM)將從2025年的1000萬美元增長到2030年的60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257%。2027年將成爲關鍵拐點年,TAM預計達到6.22億美元。
摩根士丹利指出,2027年將是WoW技術初步放量的關鍵年份,主要催化劑包括主要品牌智能手機、PC和汽車應用的採用。
汽車應用預計從2026年下半年開始搭載WoW技術,其他應用將在2027年跟進。大摩基準情形下,WoW將使細分內存市場TAM在2030年翻倍;樂觀情形下將實現三倍增長。
技術發展與供應鏈協作日趨成熟
摩根士丹利強調,WoW技術生態系統正變得更加成熟。多家大中華區公司已申請WoW專利並宣佈自有解決方案:
愛普半導體已與台積電、力積電等代工廠合作,實現批量生產;華邦的兩層堆疊技術已成熟,可支持3B到7B模型;兆易創新與長鑫存儲合作開發,4層堆疊已成熟,8層堆疊也在路線圖中。
摩根士丹利指出,供應鏈協作比過去更加緊密,這主要由SoC客戶推動,他們需要更有效的解決方案來解決邊緣AI瓶頸。設計流程需要內存、邏輯芯片設計公司和代工廠密切合作,因爲DRAM需要堆疊在XPU(邏輯芯片)之上或之下。
WoW vs HBM:不是競爭,而是互補?
摩根士丹利也指出了WoW技術面臨的主要風險。
首先是與移動HBM的競爭,但摩根士丹利認爲兩者應用場景不同,移動HBM主要用於邊緣設備的主處理器,而WoW主要用於與主處理器配套的獨立神經處理單元(NPU),因此不會直接競爭。
其次是技術發展風險,包括封裝技術發展慢於預期、SoC開發滯後以及供應鏈合作伙伴關係延遲等。
市場風險方面,消費需求疲軟和半導體市場調整延長都可能影響WoW技術的採用速度。關稅影響也可能推高AI設備成本,從而放緩邊緣AI的普及。
編輯/mel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