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07月18日 21:28
我国墨子巡天望远镜实现分钟级高频监测银河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我国的墨子巡天望远镜(WFST)近期实现了对银河系分钟级高频监测,并取得了重要发现。该望远镜凭借其强大的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配备大视场和高像素相机,能够对银河系目标进行连续监测。通过对约20平方度天区的观测,获取了海量高采样率的光变曲线数据。利用自主研发的光变分析算法,研究团队成功发现了包括脉动白矮星和白矮星椭圆双星在内的多例罕见变星。这些发现为天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新样本,墨子巡天望远镜有望在时域巡天领域带来更多突破。

🔭 墨子巡天望远镜(WFST)实现了对银河系分钟级高频监测,这是其强大的光学时域巡天能力的体现。望远镜配备了6.5平方度的大视场和7.65亿像素相机,能够以分钟级间隔对银河系内的目标进行连续观测,单次探测极限可达23星等。在试运行阶段,它对约20平方度天区进行了13小时的高频观测,成功获得了超过50万条高采样率的光变曲线,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 通过自主研发的光变分析算法,墨子巡天望远镜从海量数据中新发现了多例稀有的周期性变星。其中包括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暗的ZZ Cet型脉动白矮星之一J0530+5945,该类变星是研究白矮星内部结构和演化的重要窗口。此外,还发现了轨道周期仅为5.9小时的白矮星-红矮星椭球双星系统J0446+7219,这类双星系统由于其近距离和强烈的相互作用,是研究恒星演化和物质转移的理想对象。

💡 望远镜还发现了一颗物理起源尚待研究的热白矮星变星J0446+7227。热白矮星是恒星演化晚期的产物,其变光现象可能与内部不稳定性、伴星影响或吸积过程有关,对这类变星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恒星死亡过程和宇宙化学演化。这些新发现的罕见变星为天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观测样本,将有助于深化对白矮星、双星系统以及恒星演化过程的认识。

🔬 墨子巡天望远镜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研制,并于2023年9月在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正式投入观测。该望远镜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在光学时域巡天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它有望发布我国首个基于大型时域巡天设备的系统性周期性变源星表,并在时域天文研究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发现,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天文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IT之家 7 月 18 日消息,IT之家从央视新闻获悉,我国墨子巡天望远镜(WFST)于近期实现了对银河系的分钟级高频监测,并新发现多例具有快速光变的罕见变星,包括脉动白矮星和白矮星椭变双星等。

墨子巡天望远镜是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的望远镜,配备 6.5 平方度大视场和 7.65 亿像素相机,能够以分钟级间隔对银河系目标进行连续监测,其单次探测极限达 23 星等。

在望远镜试运行和先导观测阶段,其对约 20 平方度天区累计进行了 13 小时的高频观测,成功获取了超 50 万条高采样率的光变曲线。

研究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光变分析算法,从这些数据中新发现了多例稀有的周期性变星,包括迄今观测到的最暗的 ZZ Cet 型脉动白矮星之一 J0530+5945、轨道周期为 5.9 小时的白矮星-红矮星椭球双星系统 J0446+7219,以及物理起源尚待研究的热白矮星变星 J0446+7227。

墨子巡天望远镜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研制,于 2023 年 9 月在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投入观测,未来该望远镜将有望发布我国首个基于大型时域巡天设备的系统性的周期性变源星表,并有望在时域巡天领域取得突破性发现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墨子巡天望远镜 变星 脉动白矮星 双星系统 时域巡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