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7月18日 16:59
港股IPO火热,哪家投行最忙?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港股IPO市场在2025年上半年展现出强劲复苏势头,募资额重返全球第一。上半年共有51宗IPO,募资额高达1134亿港元,远超去年同期。尤其值得关注的是,A+H模式成为IPO主旋律,吸引了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在内的众多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这不仅带动了投行业务的复苏,也加剧了中资与外资投行在保荐市场的竞争。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中资券商凭借对内资企业的深入了解和不断提升的国际化服务能力,逐渐在保荐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展望未来,香港IPO市场预计将继续保持活跃,科技、生物医药和消费行业有望成为领跑者,但投资者也需警惕潜在的市场风险。

💰 港股IPO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募资额达1134亿港元,重回全球第一。上市数量和募资规模均创下新高,显示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强大吸引力。

📈 A+H模式成为港股IPO市场的主流趋势,吸引了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在内的多家内地大型企业赴港上市。这种模式有助于企业利用两地资本市场优势,接触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

🏆 中资投行在中港IPO保荐市场中逐渐占据上风,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券商表现突出,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这得益于它们对内地企业的深入了解和国际化服务能力的增强。

🚀 科技、生物医药和消费行业预计将成为下半年港股IPO市场的领跑者。然而,随着上市企业数量的增加,投资者也需关注可能出现的破发风险,审慎投资。

⚖️ 港股IPO市场竞争激烈,中资与外资投行并驾齐驱,但中资投行凭借对内资企业的熟悉度及服务能力的提升,正在逐步巩固其市场地位,为自身争取更有利的市场份额。

“港交所的铜锣快不够用了。”这句投资者的调侃,正成为港股IPO(首次公开募股)市场火爆最为显性的一面。

7月9日,港交所金融大会堂6面铜锣齐鸣,创下年内上市公司数量纪录,也创下港交所铜锣数量新高,原本在香港各区巡礼展览的铜锣都被拉回来摆在现场。

当日,峰岹科技(688279.SH)、极智嘉(2590.HK)、讯众通信(2597.HK)、大众口腔(2651.HK)、蓝思科技(6613.HK)5家公司同日登陆港交所主板,恒生摩根美国股票高入息主动型ETF亦同日上市,金融大会堂首现六锣同鸣。

据万得(Wind)数据,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的IPO募资额高达1067亿港元,是去年同期的近8倍,重返全球第一。从上市时间分布来看,5月与6月为上半年新股上市的集中时段,期间共有25家企业完成IPO,占上半年上市总量的58.14%。而2月、4月分别仅有1家和2家企业实现上市,为上半年上市数量最少的两个月份。

从募资情况来看,实际募资额超过20亿港元的新股有8只,超过10亿港元的有17只。其中,实际募资总额前五名的分别为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与蜜雪冰城,募资总额分别为410.06亿港元、113.74亿港元、101.29亿港元、93.36亿港元和39.73亿港元。

截至7月17日最新数据显示,港股市场以51宗IPO、1134亿港元募资额交出一份亮眼的中期答卷。这一数值不仅超越2024全年总额,更较去年同期激增217%。

港股IPO爆火带动中外资投行业务的复苏,“忙”成为香港投行人今年的关键词。

“今年港股IPO业务量远超预期,主动接洽的拟上市企业也在增多,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行,大家都不愿错失这轮风口,都在加班加点。”一位香港投行人士表示。

“投行从去年四季度就已经感受到了港股复苏的风,这轮复苏其实是在2024年9月初露端倪,2024年4月19日,中国证监会推出对港合作五项举措,其中就包括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9月,美的集团等大型A+H股上市。”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根据 Wind 数据,截至7月17日,仍有多达 232 家企业正在排队申请 H 股上市。在港股IPO市场的盛宴下,中资券商与外资券商之间的竞争态势也愈发激烈。究竟未来哪一方能更胜一筹,占据更大的港股市场份额?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港股市场是最为开放的,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场缺乏大型标的之时,以往具有竞争优势的外资投行纷纷转向,这也就给了中资投行一定的生长期,再加上A股公司赴港上市潮,逐渐形成了如今中资与外资投行微妙的竞争格局。但与头部效应极为显著的 A 股市场不同,很难说港股市场现在哪方优势更大。这就意味着,每一家券商都拥有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为自身谋得更有利市场地位的宝贵机遇。

中资投行攻占香港IPO市场

作为重要国际金融中心之一,香港凭借全方位、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成为连接全球企业、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枢纽,打造了极具吸引力的投融资平台。今年以来,港股IPO市场大幅升温,释放出强劲吸引力,募资规模时隔6年重回全球首位。

在港股IPO市场中,机构对保荐人机会的争夺最为激烈,能够成为大型新股的保荐人甚至是独家保荐人,往往彰显着该投行的实力。

随着2025年的港股IPO火爆,中资券商与外资投行的格局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截至7月17日,2025年内,共有36家投行参与港股IPO保荐项目,中资与外资投行几乎各自一半。得益于A+H上市潮,中资券商凭借其对企业的深入了解和不断提升的国际化服务能力,在保荐市场中逐渐占据上风。

从港股IPO保荐机构口径看,中金公司无疑是“排头兵”,据万得数据,截至7月17日,中金共完成18单港股IPO保荐工作,市场份额占比达16.67%,平均约每3家港股新股中即有1家由其参与保荐。中信证券与华泰证券的保荐规模紧随其后,保荐项目均为10单,市场份额9.26%;招银国际排名第4,保荐家数为8家,市场份额为7.41%。

外资投行中,摩根士丹利、高盛与瑞银分别位列第5、6、7位,保荐家数分别为7家、6家与5家,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6.48%、5.56%与4.63%。

港股IPO马太效应明显,大型项目均由头部投行主导,而有20家投行仅参与了1家IPO的保荐工作。2025年上半年,发行规模前五大港股IPO项目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其中,中金公司参与保荐3单;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银证券和华泰证券参与保荐2单。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新股IPO在数量和速度上均创下港交所纪录。6月30日,中信证券以独家保荐人身份成功助力IFBH登陆港交所主板。这一项目不仅是2018年以来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东南亚企业IPO,还成为2021年以来港股非SPAC类项目中上市速度最快的案例,从递交上市申请到正式挂牌仅用了82天。7月9日,中信证券独家保荐的蓝思科技H股IPO项目,从递交上市申请到完成上市仅用时100天。

A+H模式成核心引擎

从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递表情况来看,A+H模式已成为今年港股IPO的主旋律,这也意味着,已经在A股有所深耕的大型中资保荐人将持续发挥优势。

万得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港股递表的A+H企业共50家,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钧达股份、吉宏股份、安井食品、峰岹科技、蓝思科技均已上市。

“近期新股表现亮丽,进一步提升了投资者信心;整体资金流动性改善、估值水平回升,吸引更多企业透过香港资本市场上市集资,展现出香港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健发展。A+H股上市已经成为新趋势,企业通过两地上市,可充分利用两地上市平台接触不同投资者,满足企业需求。”普华永道香港资本市场主管黄金钱表示。

据普华永道预测,2025年预计将有90至100家公司在港筹资2000亿至2200亿港元。

“下半年通常是香港IPO的高峰期。”黄金钱继续提到,“已有超过200份上市申请提交,其中逾40家A股公司向港交所递表申请上市。此外,香港IPO热潮刚刚开始,若没有重大不利因素下,本次IPO热潮至少可持续至2026年上半年。”

毕马威则表示,香港IPO市场2025年的卓越表现主要由连同全球最大电动车电池制造商在内的A+H上市激增所驱动。预计A+H股上市数量将在2025年创下历史新高,将贡献770亿港元的全年募资总额,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增加约85%。

展望港股IPO下半年走势,银河证券认为,科技、生物医药和消费行业将持续领跑下半年的港股IPO市场,但随着供给增加,破发率可能会升至35%。这意味着投资者在关注这些热门行业的同时,也需要警惕市场风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读数一帜”(ID:dushuyizhi007),作者:成孟琦,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港股IPO A+H股 投行竞争 资本市场 企业上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