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 人工智能 7小时前
AI智能体正在颠覆App开发,不转型就淘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了MCP(Multi-Channel Protocol)服务如何颠覆传统App的形态,从“功能孤岛”走向“生态合作”。作者预测,未来App将演变为功能的提供者或主动协作的智能体,通过MCP协议实现跨应用无缝协同。微信支付的MCP服务是这一趋势的先行者,它使得“对话即交易”成为可能。文章深入分析了MCP对App架构、API设计、安全性和商业模式的影响,并重点阐述了Flutter在这一新生态中的优势,如跨平台一致性,同时也指出了AI集成和性能优化等挑战。作者鼓励开发者拥抱变化,提前布局AI能力,为迎接智能协作新时代做好准备。

🚀 MCP服务打破App孤岛,构建生态合作新格局:文章指出,MCP服务的出现将使App从独立的功能孤岛转变为可以无缝协作的生态节点。用户将能够通过智能助手,一句话调动多个App的能力,完成跨应用的复杂任务,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解决了移动应用早期体验割裂的痛点。

💡 App新形态:功能提供者与智能体:未来App将呈现两种主要形态。第一种是作为功能的提供者,开放核心能力,如微信支付通过MCP协议暴露支付服务,实现“对话即交易”。第二种是App主动成为智能体,理解用户意图,调用系统与第三方MCP服务,完成复杂任务,例如安排商务出行。

💻 MCP协议是App的“USB-C接口”,重塑开发者挑战:MCP协议被比作App世界的“USB-C接口”,要求开发者重新思考App架构,将核心业务逻辑抽象为可外部调用的服务,API设计和安全性、并发管理成为关键。同时,这也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App价值将体现在服务质量和调用频次上。

🧠 开发者新技能要求与AI集成:实现智能协作,开发者需要掌握AI集成能力,如集成大语言模型进行意图理解和任务分解,以及服务编排能力,协调LLM与代码执行。用户体验设计也需转向对话式交互。文章强调,LLM(如Claude4、ChatGPT 4o)在意图理解和任务分解方面已表现出色。

🌐 Flutter在MCP生态中的机遇与挑战:Flutter凭借“一次编写,多平台运行”的天然优势,在MCP生态中能以较低成本提供跨平台一致性的MCP服务,保障接口和数据标准化。然而,AI集成复杂性、性能优化新要求以及生态系统适配是Flutter面临的挑战,开发者需提前布局AI能力并关注生态发展。

哈喽,我是老刘
作为一个有10年客户端开发经验的老派程序员,老刘本以为客户端开发的形态就是那样了。
但是前两天微信支付提供MCP服务,我才发现可能客户端的形态马上就要发生重大的变化了。
本文老刘斗胆预测一下客户端App未来的形态:

从功能孤岛到生态合作

在移动互联网的早期,每个App都像是一座孤岛,独立运行着各自的功能。
用户只能在这些"孤岛"之间来回跳转,比如:在美团上找到心仪的餐厅后,切换到支付宝完成支付,然后切换到地图软件进行导航。
这种割裂的用户体验一直是移动应用的痛点。

而MCP服务的出现,正在重塑这个格局。
它就像在这些孤岛之间架起了一座座智能的桥梁,让不同App的功能可以无缝协作。
用户只需通过一个智能助手,就能同时调动多个应用的能力,轻松完成从订餐、支付到导航的全流程任务。

那么站在App开发者的角度,App的未来形态我觉得有以下两种?

App作为功能的提供者,提供MCP服务

在新的生态中,App的角色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它们不再是独立封闭的功能孤岛,而是要成为开放的功能提供者。

想象一下,你的App就像一个专业的服务商,不再只是等待用户点击界面,而是主动向外界开放自己的核心能力。

微信支付的先行探索

微信支付团队最近推出了基于MCP的支付服务。

他们将传统的统一下单、订单查询、退款等接口通过MCP协议暴露给智能体,真正实现了"对话即交易"的智能闭环。

用户不再需要打开微信,找到商家,选择商品,然后支付。
现在只需要对智能助手说:“帮我买一杯星巴克拿铁”,AI就能自动完成从商品咨询到支付的全流程。
这种体验的改变是颠覆性的。

MCP:App的"USB-C接口"

MCP协议就像是App世界的"USB-C接口",让大模型、自然语言、智能体和各种应用能力都能无缝接入。

那么对于App开发者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你需要重新思考App的架构设计。
传统的App架构是以UI为中心的,所有功能都围绕着用户界面展开。
开发者团队需要针对每一个用户使用场景设计并开发一套交互流程。
但在MCP生态中,你需要将核心业务逻辑抽象成可被外部调用的服务。

API设计变得更加重要。
你的App不仅要为自己的用户界面提供数据,还要为其他智能体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接口。
这要求开发者在设计API时,要考虑到更广泛的使用场景和更灵活的调用方式。

安全性和权限控制成为关键。
当你的App功能可以被外部智能体调用时,如何确保调用的安全性?
如何防止恶意调用?
这些都是开发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并发管理:
当多个智能体同时调用你的服务时,如何管理会话状态?
如何处理并发请求?
这些都是传统App开发中较少遇到的问题。

新的商业模式

更重要的是,MCP生态为App开发者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

你的App不再只是通过广告或内购盈利,而是可以通过提供MCP服务获得收入。
每当其他智能体调用你的服务时,你都可以获得相应的服务费用。

这种模式下,App的价值不再取决于用户的停留时间,而是取决于服务的质量和被调用的频次。
这将推动开发者更加专注于核心功能的优化,而不是用户界面的花哨设计。

App作为智能体:调用系统与第三方MCP服务

如果说第一种形态是App"被动地"提供服务,那么第二种形态就是App"主动地"成为智能体。
在这种模式下,App不再只是等待用户的指令,而是能够理解用户的意图,主动调用各种系统功能和第三方MCP服务来完成复杂任务。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协作

传统的App就像一个听话的工具,用户点什么,它就做什么。
但未来的App更像一个聪明的助手,能够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然后主动去协调各种资源来满足这个需求。

MCP协议让大模型具备了连接所有数据和应用的能力,可以基于自然语言通过MCP执行精确的业务操作。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你对手机说:“帮我安排明天的商务出行。”

在传统模式下,你需要:

但在MCP生态中,你的App作为智能体会自动:

整个过程,用户只需要一句话,剩下的都由智能体自动完成。

技术实现的关键挑战

要实现这种智能协作,开发者需要解决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意图理解和任务分解:
如何让App准确理解用户的复杂需求?
如何将一个复杂任务分解成多个可执行的子任务?
这需要集成自然语言处理和任务规划能力。
目前的主流LLM,比如Claude4、ChatGPT 4o等已经能够很好的完成上面两个任务。

服务发现和选择:
面对众多的MCP服务,App如何知道应该调用哪些服务?
如何在多个提供相似功能的服务中做出最优选择?
这部分功能需要系统提供相应的注册和查询机制才能在形成理想的生态。

跨服务的状态管理:
当一个任务需要调用多个MCP服务时,如何管理整个流程的状态?
如何处理某个环节失败后的回滚和重试?
这部分功能如果直接交给LLM可能目前的效果还不太尽如人意,但是如果配合合适的工作流,整体效果就非常好了。

权限和安全控制:
智能体代表用户执行操作时,如何确保安全性?
如何防止智能体执行用户不希望的操作?
这需要建立细粒度的权限控制机制。

开发者的新技能要求

这种转变对开发者提出了全新的技能要求:

AI集成能力:
开发者需要学会如何在App中集成大语言模型,实现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
这不仅仅是调用API那么简单,还需要理解模型的能力边界和优化策略。
比如什么样的任务通过代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交给LLM,如何清晰的划定两者的边界。

服务编排能力:
服务的编排很像我们的业务逻辑编码开发,但是又有不同。
编码是开发者详细描述每一个细节,而工作流的开发则需要把重点放在如何让LLM正确理解每一个工作步骤,以及如何组织协调这些步骤之间的关系。
反而很多非常细节的工作可以简单的交给LLM来完成,你可以告诉它失败后重试三次,而不需要详细的编写重试逻辑。

用户体验设计:
当App变成智能体后,传统的界面设计思路需要彻底改变。
如何设计对话式的交互?
如何让用户理解和控制智能体的行为?
这些都是全新的挑战。

智能协作的无限可能

这种智能协作模式将极大降低用户使用软件的门槛,让硬件设备拥有真正的"大脑"。

想象一下:

每个App都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智能生态中的一个节点。
它们相互协作,共同为用户创造价值。

这种模式下,用户不再需要学习如何使用各种复杂的App,而是只需要表达自己的需求,智能体就能自动完成所有的操作。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机交互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我们正在从"人适应机器"的时代,走向"机器理解人"的时代。

Flutter在MCP生态中的机遇与挑战

说到这里,作为一个Flutter开发者,老刘不得不聊聊Flutter在这个新生态中的位置。
坦率地说,Flutter在MCP生态中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

跨平台开发的天然优势

Flutter的"一次编写,多平台运行"特性在MCP生态中显得尤为重要。

想象一下,当你需要为iOS和Android两个平台都提供MCP服务时,传统的原生开发方式意味着什么?
你需要两套代码库,两个开发团队,两套测试流程,两套部署方案。
更要命的是,你还要确保两个平台提供的MCP服务在功能和接口上保持一致。

但Flutter改变了这个游戏规则。
开发者可以使用统一的代码库同时为iOS和Android平台构建MCP服务,大幅降低开发成本和维护复杂度。

这种高效性让小团队也能快速进入MCP生态。
以前,一个5人的小团队想要同时支持iOS和Android两个平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务。
但现在,他们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而不用担心平台差异带来的重复工作。

MCP服务的一致性保障

更重要的是,Flutter可以提供在不同平台上一致性更高的MCP服务。
这种一致性体现在几个关键方面:

接口标准化:
统一的MCP协议实现,确保跨平台调用的稳定性。
当其他智能体调用你的服务时,不管用户使用的是iPhone还是Android手机,得到的都是完全相同的响应。

数据格式统一:
相同的数据结构和响应格式,减少平台差异带来的兼容性问题。
这对于构建可靠的智能体生态至关重要。

用户体验一致:
无论在哪个平台,用户都能获得相同质量的智能服务体验。
这种一致性对于建立用户信任和品牌认知非常重要。

维护效率提升:
单一代码库的维护比多平台独立维护更加高效可靠。
当MCP协议更新或者业务逻辑调整时,你只需要修改一份代码。

Flutter面临的新挑战

当然,Flutter在MCP生态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AI集成的复杂性:
Flutter应用需要集成大语言模型来实现智能体功能。
虽然Flutter有丰富的插件生态,但AI相关的插件还相对较少。
开发者可能需要自己封装原生的AI SDK,这增加了开发的复杂度。

另外在某些场景下为了更高的性能和响应速度,我们可能需要在App中集成端侧模型。
这也依赖于相关模型提供方对Flutter这类跨平台框架的支持。
不过好消息是Google方面的端侧模型对Flutter的支持已经比较完善了。

性能优化的新要求:
MCP服务的调用往往涉及复杂的网络通信和数据处理。
Flutter应用需要在保持流畅用户体验的同时,高效地处理这些后台任务。
这对Flutter的异步编程和状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态系统的适配:
目前大部分MCP相关的工具和库都是为原生开发或者Web开发设计的。
Flutter开发者需要等待相关插件的开发,或者自己进行适配工作。

Flutter开发者的应对策略

面对这些挑战,Flutter开发者应该如何应对?

提前布局AI能力:
开始学习和实践AI相关的技术,特别是大语言模型的集成和使用。
可以从简单的聊天机器人开始,逐步扩展到更复杂的智能体功能。

关注MCP生态发展:
密切关注MCP协议的发展和相关工具的更新。
积极参与Flutter社区中关于MCP的讨论,甚至可以考虑贡献相关的插件。

重新思考应用架构:
传统的Flutter应用架构可能不适合MCP生态的需求。
需要考虑如何设计可扩展的服务层,如何管理复杂的异步操作,如何处理多服务协作的状态。

抓住历史机遇

MCP生态的兴起,对客户端开发者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想象一下,当所有的App都需要提供MCP服务时,能够快速、高效地同时支持多个平台的开发框架将会有多么重要。

Flutter开发者现在就应该开始准备,学习相关技术,参与生态建设。
因为等到MCP生态完全成熟时,机会窗口可能就关闭了。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选择,更是对未来的投资。
Flutter有机会在这个新时代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连接传统移动开发和AI智能体的桥梁。

总结

站在当下,我们可能正在见证移动应用开发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MCP生态的兴起,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整个行业思维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App的未来形态已经清晰:从独立产品变成智能生态中的服务节点。

它们不再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连接、协作的智能体。
每个App都有自己的专长,但又能与其他App无缝配合,共同创造价值。

微信支付的MCP服务只是开始,更多变化正在路上。
作为开发者,我们有幸见证并参与这个历史性变革。

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如果看到这里的同学对客户端、Flutter开发或者MCP感兴趣,欢迎联系老刘,我们互相学习。
点击免费领老刘整理的《Flutter开发手册》,覆盖90%应用开发场景。
可以作为Flutter学习的知识地图。
覆盖90%开发场景的《Flutter开发手册》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MCP服务 App形态 智能体 AI集成 Flutter 客户端开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