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程序员在遭遇交通事故后,开始审视自己的保险配置。他希望在不幸离世时,保险理赔款能帮助偿还朋友的借款,体现责任感。鉴于30岁的年龄,寿险被认为是必要补充,但其意外险的购买却面临挑战。由于存在兼职外卖的副业,这被视为高风险职业(4类),而市面上大部分意外险产品对4类职业存在限制,可能导致即使在非兼职状态下发生意外,也面临拒保或拒赔的风险。作者对这种限制的合理性提出疑问,并希望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 **保险配置的出发点:责任与保障**
作者作为程序员,在一次交通事故后,开始认真思考保险的配置问题。其核心目的是为了在发生不幸时,能够履行对朋友的承诺,确保借款得到偿还,体现了其高度的责任感和对朋友的重视。这表明保险不仅仅是个人风险的转移,更是对亲友责任的承诺。
💼 **寿险与意外险的考量**
鉴于作者年仅30岁,他认识到寿险的重要性,因为猝死等情况属于疾病范畴,通常有90天的等待期。而意外险则没有等待期,能够提供即时保障。因此,他将重点放在如何购买合适的意外险,以应对潜在的风险。
⚠️ **职业风险与保险限制**
文章的核心困境在于,作者虽然主业是程序员(1类职业),但兼职送外卖(4类职业)的副业,使得他在购买意外险时面临障碍。GPT信息显示,许多意外险产品不覆盖4类职业,这可能导致即使在非兼职状态下发生意外,也可能因兼职身份而被拒保或拒赔,引发了作者对现有保险产品覆盖范围和合理性的质疑。
❓ **对保险产品覆盖的疑问**
作者对现有保险产品在处理兼职职业风险方面的限制提出了疑问,认为即使是在非工作时间或非兼职状态下发生的意外,也可能因为拥有高风险兼职而被拒赔,这似乎不够合理。他希望对此进行交叉验证,并寻求更清晰的解释,以确保自己能购买到真正有效的保险。
📈 **跨职业风险评估的挑战**
该案例凸显了在现代社会,个体职业多样化和兼职普遍化带来的保险购买挑战。保险公司在评估风险时,如何更精准、公平地处理多重职业身份,特别是兼职带来的风险叠加,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作者的经历也反映了消费者在理解和选择保险产品时,需要关注职业风险的细致条款。
主业是程序员,副业是美团狗东饿了么三姓众包仔。
因为今早上班路上跟另外一辆电动车撞到一块了,然后到公司后就思考关于自己保险怎么买的问题。
目前因为借的有朋友的钱,所以考虑如果不幸挂了,要让父母拿保险理赔的钱,还给我朋友,不能让我朋友吃亏。因为目前刚 30 岁,其实必要的是买个寿险,疾病等待期 90 天,意外的话没有等待期(猝死属于疾病类,所以也有 90 天等待期)。
但纠结在意外险要怎么买,跟 GPT 聊了半天,他认为我虽然主业程序员属于 1 类职业,但有送外卖的兼职属于 4 类职业,目前市面上的意外险大部分不包含 4 类职业。
所以即使我是兼职,但如果出现意外,仍会有拒保风险。
那就意味着必须要买覆盖到 4 类职业的意外险,是不是不太合理?哪怕我是非兼职状态下出了意外,仍会因为我有 4 类职业兼职 拒赔。(只是从 GPT 那里获得的信息,没有去交叉验证,如果不对,希望各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