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你并非孤儿。在遥远的中国,有一对牵挂你的父母。等你长大后,一定要努力寻找他们。"
1961年,远在乌克兰的一位老人在临终前对自己的外孙女如是说道。
此后,这名年仅4岁的小女孩,只能靠一张父母年轻时的照片和少量资料寻找父母。
等找到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已经54岁了。
她父母为什么不来找她?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命运的捉弄
霍莉莉的故事要从她的外祖母说起。上世纪30年代,一位美丽的乌克兰姑娘邂逅了一名来自中国哈尔滨的留学生。
两人坠入爱河,很快组建了家庭。1934年,他们的女儿——也就是霍莉莉的母亲马柳芭诞生了。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马柳芭的父亲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国参军。担心丈夫安危的马柳芭母亲带着年仅3岁的女儿踏上了寻夫之路,辗转来到中国。
马柳芭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长大,继承了母亲的美貌,也融合了东西方的特质。18岁那年,她选择参军入伍。
凭借精通中俄双语的优势,马柳芭在西安军区医院担任翻译,后来还学习了护理技能,成为了一名全能型人才。
就在这里,马柳芭邂逅了自己的真命天子——比她大7岁的军医霍斌。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1956年,他们喜结连理,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
1957年6月,霍莉莉降生了,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欢乐。然而,谁也没想到,命运正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1959年,一封来自乌克兰的信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信中说,马柳芭的外祖母病重垂危,想在临终前见她最后一面。考虑到母亲多年未回故乡,马柳芭同意让母亲带着年仅2岁的霍莉莉一同回乌克兰探亲。
原本计划只是短暂停留,谁知这一别竟成永诀。由于当时中苏关系紧张,霍莉莉和外婆被迫滞留乌克兰,与父母失去了联系。
就这样,年幼的霍莉莉被命运无情地与父母分离,开始了她漫长的寻亲之路。
孤独的成长岁月
1961年,霍莉莉的外祖母因病去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老人紧握着小外孙女的手,用微弱的声音说:"莉莉,你并非孤儿。在遥远的中国,有一对牵挂你的父母。等你长大后,一定要努力寻找他们。"
老人还叮嘱道:"我把所有关于你父母的信息都整理好了,放在抽屉里。有照片,也有他们的地址。这些都是你寻亲的关键,一定要妥善保管。"
就这样,失去唯一亲人的霍莉莉被送进了孤儿院。在那里,她因混血面孔常常遭受歧视和排挤。
同学们总是好奇地问:"你的爸爸妈妈在哪里?为什么从来不来看你?"这些天真无邪的问题如同锋利的刀子,一次次刺痛着年幼的霍莉莉。
有一次,霍莉莉鼓起勇气带着父母的照片去学校。然而,当同学们看到照片后却说:"你的爸爸妈妈长得好奇怪啊!"从那以后,霍莉莉再也不敢拿出父母的照片,默默地承受着孤独和委屈。
尽管生活艰难,霍莉莉从未忘记寻找父母的愿望。她读到初中就辍学了,独自一人在社会上打拼,找了一份工作维持生计。
1975年,18岁的霍莉莉与一名乌克兰工程师结婚,并生下了一个女儿。家庭的温暖让她暂时忘却了孤独,但寻找父母的愿望从未熄灭。
每当夜深人静,霍莉莉总会做一个相同的梦:她乘坐着一艘大船驶向中国,眼看就要靠岸,却总是在即将见到父母的瞬间惊醒。
父母的漫长等待
在中国,霍莉莉的父母马柳芭和霍斌同样经历着煎熬的岁月。在60年代,夫妻俩不断寄出信件和包裹,但每一次都石沉大海。他们猜测,很可能是因为政治原因,这些东西被扣留了。
后来,国内的政治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让他们更加难以与国外联系。夫妻俩只好从部队转业回到了老家生活。十多年的等待让他们心力交瘁,在这个过程中,两人又相继生下了一儿一女。
尽管有了新的孩子,但马柳芭和霍斌从未放弃寻找大女儿。每当想念霍莉莉时,他们就会拿出那张珍藏的3岁照片,默默流泪。这张照片是他们收到的关于女儿的最后一条消息。
改革开放后,他们开始向大使馆寻求帮助,并继续将信件寄回乌克兰老家。遗憾的是,当初的地址早已改变,霍莉莉也有了新的家庭,没有再回老家看过。
霍斌曾多次向苏联驻华大使馆求助,甚至亲自前往乌克兰和俄罗斯寻找,但都无功而返。随着年龄增长,霍斌的身体每况愈下。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霍斌将儿女叫到床前,语重心长地说:"爸爸这辈子可能见不到你们的大姐了,但我相信她一定会找到我们的。如果有一天她回来了,你们一定要好好照顾她,弥补这些年我们亏欠她的爱。"
希望的曙光
90年代后,随着苏联解体,中国与许多国家重新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这给了霍莉莉新的希望。
她拿出外祖母留给她的照片和资料,将自己的身世告诉了丈夫。在丈夫的支持下,她多次尝试寻亲,但都因信息有限而未果。
2008年,霍莉莉在电视上看到了中央电视台俄语国际频道的《等着我》节目。她立即将外祖母留给自己的照片和母亲的出生证明送往了莫斯科。
2010年,53岁的霍莉莉录制了一段寻亲视频,恳请节目组帮助。
她哽咽着说:"亲爱的爸爸妈妈,如果你们能听到我的声音,请知道我一生都在期盼与你们重逢。每个夜晚,我都希望能在梦中见到你们。这么多年来,我从未放弃过寻找,今后也会继续下去。"
《等着我》节目组接到霍莉莉的求助后,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前往兰州展开调查。然而,半个世纪的时光流逝,当年的线索早已模糊不清。在330万人口的兰州市中寻找两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调查组只能来到当地公安局户籍管理部门寻求帮助。民警们起初在外籍人口档案中查找与霍莉莉母亲资料相近的人,但一无所获。随后,他们又尝试用霍斌及其相近的姓名进行排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翻阅了大量档案后,警方终于发现了一位名叫霍斌的老人,其年龄、职业都与霍莉莉描述的情况高度吻合。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位老人的妻子正是名叫马柳芭。
当警察带着霍莉莉提供的结婚照来到马柳芭家中时,这位76岁的老人一眼就认出了照片上的自己和丈夫。她颤抖着双手,泪如雨下,喃喃自语道:"终于找到了,老霍,我们的女儿终于回来了。"
感人的重逢
2010年11月16日,《等着我》节目现场迎来了这对阔别半个世纪的母女。当53岁的霍莉莉看到朝思暮想的母亲缓缓走来时,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多年来,在梦中无数次呼唤的"妈妈"二字,此刻终于可以亲口说出。霍莉莉用生涩的中文哽咽着说:"妈妈,五十多年没见了,我好想念你。"
马柳芭在儿女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向女儿走去。看到魂牵梦萦的女儿就在眼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紧紧抱住霍莉莉,放声大哭。
这一刻,五十多年的思念与等待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现场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令人惊喜的是,霍莉莉的女儿塔妮亚也通过视频连线与外婆见面了。
看着素未谋面的外孙女,马柳芭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不停地抹着眼泪。
重逢的喜悦中,难免也掺杂着遗憾。霍莉莉终究未能见到魂牵梦萦的父亲最后一面。
在母亲和弟妹的陪伴下,她来到父亲的墓前,跪地痛哭。霍莉莉轻抚着墓碑上父亲的名字,低声呢喃:"爸爸,女儿终于回来了。"
墓碑上,赫然刻着霍莉莉的名字。原来,霍斌生前坚持将女儿的名字刻在墓碑上,仿佛这样就能弥补未能团聚的遗憾。看到这一幕,霍莉莉更是泪如雨下,。
新生活的开始
尽管带着些许遗憾,但霍莉莉和马柳芭还是开始了新的生活。多年来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霍莉莉珍惜与母亲相处的每一刻。她学习做中国菜,听母亲讲述往事,努力弥补失去的时光。
马柳芭也像对待小孩子一样照顾着这个已过半百的女儿。她常常握着霍莉莉的手,生怕一松开女儿又会消失不见。母女俩相依为命,共同享受着迟来的温馨生活。
霍莉莉的弟弟妹妹也热情地欢迎这个失而复得的姐姐。他们带着霍莉莉游览兰州,让她了解这个出生地的变化。霍莉莉惊叹于中国的发展,也为自己终于找到了根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