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信証券研究
作者:徐廣鴻 王一涵
2025年以來,AH溢價指數持續走低,反映內地政策轉向和低利率環境下南向資金對H股的重新定價。自2024年「9.24」行情起,南向資金大幅流入港股,成交佔比顯著提升,顯示港股低估績優龍頭對內地資金吸引力增強。
AH股H指數中目前南向與中資持倉佔比達50%,險資大量買入銀行板塊是AH溢價指數下行主因。險資配置銀行H股動力充足,且銀行板塊A/H溢價仍有下行空間,預計會持續壓低指數。同時,優質A股赴港上市擴大了溢價指數下行空間,提升港股流動性,緩解H股因流動性不足帶來的折價,推動兩地估值差距收窄。
總體來看,內地政策調整、南向資金結構變化以及優質資產的持續上市,共同驅動AH溢價指數持續下行,反映出港股市場流動性改善和價值重估的趨勢。在此背景下,我們建議關注產業趨勢顯著,業績能見度高,市場有催化的港股稀缺資產以及存在H股折價的板塊,包含1)AI軟件;2)創新藥;3)非銀金融;4)銀行。
▍本輪A/H溢價收窄是內地低利率時代南向資金對H股的重新定價。
自2024年「9.24」行情啓動以來,AH溢價指數中樞持續下移,多次觸及2019年以來均值以下一倍標準差的低位水平。這一走勢背後,主要緣於南向資金的大幅湧入。隨着南向資金創紀錄地流入港股,市場流動性顯著改善,南向資金的成交佔比也出現階段性躍升。資金南下的積極搶籌不僅反映了港股市場情緒的顯著轉變,更重要的是,在內地持續的低利率環境下,港股中低估的績優龍頭企業展現出強烈吸引力,促使資金對H股進行重新定價,推動AH溢價指數走低。
▍南向險資對港股紅利的偏好推動本輪A/H溢價縮窄,趨勢或將持續。
在本輪A/H溢價收窄行情中,南向資金大幅流入AH股H指數,截至2025年7月4日,南向與中資在該指數中的持倉佔比已接近50%。資金主要集中流入紅利板塊,尤其是銀行板塊,險資是主要的流入力量。按照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自由流通市值計算的AH溢價指數行業權重,銀行板塊佔比超過35%,顯示南向險資對H股銀行板塊的偏好是推動AH溢價指數下行的核心動力。一方面,險資投資H股銀行無需繳納紅利稅,紅利板塊的A/H溢價有望進一步收斂;另一方面,從歷史A/H溢價分位來看,紅利板塊的溢價仍存在下行空間。隨着港股市場流動性和市場情緒的改善,預計AH溢價指數的下行趨勢將持續。
▍優質資產A to H,繼續打開AH溢價指數下行空間。
今年3月份,AH溢價指數出現跳空下行,主要因2024年下半年新增上市且H股折價較低的美的集團和順豐控股被納入指數,從成分股層面推動指數下行。這揭示了AH溢價指數下行的第二層邏輯——優質A股資產赴港上市。在政策支持、出海需求增加、融資環境改善及市場流動性回暖的推動下,2025年初至7月9日,已有10起A to H上市案例。其中,寧德時代和恒瑞醫藥的H股價格已高於對應A股,未來納入指數將進一步壓低AH溢價指數。此外,目前仍有約40家A股企業的H股上市申請處於聆訊階段,這些優質資產有望在後續持續爲AH溢價指數打開下行空間。
▍港股資產具備稀缺性,A股赴港補全產業鏈。
受歷史與制度因素影響,港股市場當前呈現出大金融板塊與科技消費板塊兩頭重的格局。同時,港股擁有A股市場沒有的海外資產,以及因制度優勢選擇赴港上市的優質中國資產,這些均爲內地資金眼中的稀缺標的。在港股流動性提升和內地「資產荒」背景下,預計將持續吸引資金南下配置。此外,隨着A股企業加速赴港上市,港股市場結構將進一步完善,市場流動性也將得到顯著增強。這不僅有助於修復因流動性不足帶來的估值折價,也將推動兩地市場估值差異的收斂,降低AH溢價指數的中樞水平。
▍風險因素:
中美科技, 貿易, 金融領域摩擦加劇;我國政策推進與經濟復甦不及預期;海內外宏觀流動性超預期收緊;俄烏, 中東地區衝突進一步升級。
▍投資建議:
在此背景下,我們推薦產業趨勢顯著,業績能見度高,市場有催化的港股稀缺資產以及存在H股折價的板塊,例如1)潛在新模型發佈或催化的AI軟件;2)流動性催化,內外部政策環境逆轉和基本面改善的創新藥;3)強β屬性的非銀板塊,包括受益市場流動性攀升的港交所,以及政策改革下資產負債管理進步,伴隨基本面改善,同時H股大幅折價的保險行業;以及4)同樣存在折價且資金配置邏輯改變的銀行。
編輯/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