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7月18日 10:01
电商巨头梭哈外卖?还是太年轻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当前外卖市场正经历一场激烈的竞争,其本质是巨头们争夺新的流量入口,以应对用户时间碎片化和短视频平台对流量的垄断。文章指出,外卖作为一种超高频刚需的本地生活服务,尤其在新一代年轻群体中,已成为替代家庭烹饪的重要选择。与短视频和游戏不同,外卖的需求高度稳定且每日必不可少,这使其成为连接用户与电商业务的理想桥梁。京东和阿里通过巨额补贴试图切入外卖市场,但外卖业务对履约时效、本地化运营及精细化管理有着极高要求,这构成了电商平台跨界进入的壁垒。美团作为外卖市场的领导者,尽管不愿陷入价格战,但为捍卫主营业务,不得不被动应战。文章深入分析了外卖业务的独特商业模式,强调了其在履约能力、成本控制和用户体验方面的精细化运营能力,并指出电商平台难以复制外卖的即时性和高频次需求,因此外卖市场成为新的流量“船票”,但如何高效获客并实现盈利仍是关键挑战。

📦 外卖成为新的流量入口:在短视频平台高度垄断用户时间的背景下,外卖作为一种超高频、刚需的本地生活服务,被视为新的流量“船票”。新一代年轻群体,尤其是大城市独居者,依赖外卖解决日常餐饮需求,保证了流量的稳定性和高频次,这为平台进一步拓展电商等其他业务提供了机会。

⚔️ 外卖与电商的逻辑差异:文章强调,外卖业务的核心在于其极高的时效性(通常在30分钟内送达)、精细化的本地化运营和对配送网络的依赖。这与电商平台可以允许几天内完成履约的模式截然不同。京东等电商平台虽然在补贴上表现激进,但在外卖业务的关键履约能力和配送体系上,面临着巨大的搭建和运营挑战,这是电商难以直接进攻外卖市场的根本原因。

⚖️ 美团的战略与战术:作为外卖市场的领导者,美团在价格战中采取了“善战但不好战”的策略。虽然不愿主动陷入消耗战,但为了巩固市场地位和争夺AI等未来机会,美团被迫反击。其优势在于拥有完善的配送体系和对成本更优的控制能力,能够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同时,以更低的成本处理高并发订单,这使得美团在外卖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 补贴的效率与可持续性:京东和阿里投入巨额补贴争夺外卖市场,虽然能短期内拉升订单量和用户活跃度,但文章也提出了对补贴效率和长期可持续性的质疑。外卖业务本身利润微薄,若补贴过高,将难以覆盖成本,甚至可能导致亏损,这使得“账算不明白”成为关键问题。如何平衡补贴与盈利,是参与外卖大战的巨头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昨天讲了外卖大战的市场背景,随着单身经济发展,新一代年轻人会越来越多的通过外卖解决每天吃饭。

今天再聊一下业务逻辑。

新一轮外卖大战的本质,你可以将外卖视为一种“短视频”。短视频作为新一代内容载体,能够更快更有效的吸引用户,留住用户,从而为平台其他业务创造流量。

抖音电商的崛起,就是源自这个逻辑。别的公司推业务需要打广告买流量,抖音只需要在自家平台上开一个流量入口,就可以去进攻电商市场。包括过去的腾讯做游戏,也是这个思路。

所以这两年你会发现各家大厂有机会要上短视频,没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短视频,其实都是为了增加用户停留。用户的时间是有限的,一天就这么点,别的应用多占了,我就少占了,占据更长用户时间的应用,就可以顺势而下进攻低频应用,因此,哪怕是为了防御,很多应用也加了短视频。

但是到了今年,很多人开始思考一个逻辑,是不是所有人只能去卷短视频,难道大家真的就这一个办法了吗?

就没有别的流量船票了吗?

这时有人突然发现一个战场被忽视了——外卖。

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外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超高频刚需赛道。

简单来说,王者荣耀是国民游戏,但你今天有可能不打王者,短视频是流量黑洞,但你今天累了也可能不刷,外卖不一样,比游戏和视频更刚需。

新一代年轻人,大城市独居,往往是不自己烧饭的,新一代公司也基本没有食堂,所以绝大部分人每天中饭晚饭就是吃外卖解决。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大城市上班族,那你每天雷打不动就是要开两次外卖应用。人总不能不吃饭吧。

所以外卖这个入口,非常稳定,且刚需。

这意味着流量船票。

也意味着,如果你有电商业务,你就能顺着外卖去进攻电商市场。

这就是为什么京东率先意识到不对。

京东的特点是什么?快,当天送达,对吧。

在电商领域,这个速度是超一流,但在外卖市场,这个速度别说不入流了,直接要吃投诉。

勤劳的外卖小哥,可以将送达时间压到30分钟内。京东最引以为傲的快在美团面前并没有优势。

所以很多人说京东的进攻其实是防御,这是对的,战略上美团才是进攻一方。

但在战术上,京东和阿里是主动的一方,一个拿出百亿补贴,一个拿出500亿补贴,非常激进。

电商毛利高、流水高,大水漫灌买流量、造节冲单搞促销,属于常规操作。

阿里账上趴着3600多亿现金,去年的利润是美团的3倍多。

京东去年的营收超过1万亿元,互联网企业中仅次于阿里,超过中国平安等企业。

外卖却是个精细且利薄的生意,从来没有人能做到5%的利润率。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说,外卖每一单利润就一块多钱,一杯咖啡补进去就没了。

“外卖网络上的几方利益——商户、骑手、平台、用户,四方需要找到一个巧妙的平衡点,大家才能互相满意,但让四方满意是很难很难的。”

正因此,美团不愿意参与这场大战,耗下去对行业各方都没有好处。

但外卖是美团的主营业务,不参与别人会以为它输了,可能连转AI的机会都没有了。

所以尽管外卖大战是一地鸡毛,美团也只能被迫反击,为了生存。

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

美团说自己是被动参战,但冲起单来,主打一个快、准、狠。

7月之前,外卖大战的主角都是京东和阿里,直到7月5日,美团对淘宝闪购的“超级星期六”发起反击,当天即时零售订单1.2亿,其中餐饮订单超过1亿。

淘宝闪购订单来到8000万,没提餐饮订单的数字。外界猜测,低单价的奶茶单比较多。

餐食的客单价更高。这也是为什么,按照GMV计算市场占有率,美团稳定在70%。

王莆中还澄清了一个误区,大家以为免单券亏了很多,其实大额补贴券亏得更多。

其实也很好理解,美团的0元自提券,没有配送成本,正常团购价也就10块钱左右。

商户的成本价几块钱,有确定的规模收益,平台还能把运力省下来送更刚需的餐食。

那种16-16、25-20的大额券,虽然商户也承担一部分,但平台每单亏损也超过10块钱。

再加上短时并发订单多,运力跟不上,超时情况多,用户体验也比较差。

冲单并不难,难的是用最低成本来确保单量,还得保障用户的体验。

这么看,外卖低价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跟电商完全不同的系统能力。

外卖是一套体系,他涉及商家,平台,配送员三方,不是说你加个入口招点人就能干的。

外卖的特点是短短时间内集中爆发,时效卡在30分钟内,且还要以较低成本履约,还涉及本地化,这个门槛其实非常高。

电商平台可以一小时卖一万台手机,十万台手机,越多越好,反正接了订单,接下来几天慢慢发。

但外卖不行,为什么?

你订单有了,店面生产的过来吗?你可以今天接上十万单,明天给人家送去吗?不可能对吧。人家直接砸你店了。

外卖的特点决定了它单个店铺不可能无上限的接单,所以是有一套独特算法的。平台需要在区域内平衡订单和配送员。

让外卖小哥去送货是比较容易的,进店拿上三十七号盖浇饭和拿上一个充电宝没有区别。

但让电商快递员去送外卖不太可能,你不可能让用户等你几天吧?

这个商业模型的差异,决定了外卖能去进攻电商,但电商无法进攻外卖。

理解这个,你也就理解了为什么京东的声音好像变小了,因为他们可能发现这个问题了,靠着补贴你确实能短时间内拉起订单,但后续的送货流程,配送员体系,都是需要长期搭建的。很多人难以想象拿着钱花不出去的情况,但现在很可能就是这个情况。

那为什么淘宝能快速拉起来呢?因为饿了么原本就是做外卖的,团队算法整个框架都在,只要你给流量给资金立刻就能扩张,到7月7日,淘宝闪购日订单数超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超2亿,这是非常抢眼的数据。

他们现在唯一面临的问题,就是看这个账算不算得过来。

首先要判断,外卖到底是不是短视频,能不能给电商导流,流量逻辑能不能说得通。

再就是,补贴效率能不能再高一点,照这个节奏补下去,钱再多也不经花。

最后,巨头的战场太多了,双十一还要不要做,AI还要不要做,出海呢?

美团这边呢?王莆中说得很清楚了,美团善战,但不好战。

我的配送体系非常完善,再大的订单量也吃得下,亏得也比你少。

尔要战,便战。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外卖大战 流量入口 本地生活 京东 阿里 美团 电商 新零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