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07月18日 09:16
椰谷发力全国市场,经销商恐“受伤”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聚焦于椰谷品牌在快速发展的椰子水市场中的全国化扩张策略及其面临的挑战。尽管椰子水因健康属性受到年轻人青睐,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椰谷也积极布局供应链、加强营销,但其在市场渗透、渠道管理和品牌信任方面遭遇瓶颈。经销商对区域内多经销商设置感到不满,认为这损害了自身利益并可能引发价格战。同时,市场上低价椰子水泛滥,部分产品可能存在添加剂问题,引发消费者对“100%椰子水”的信任危机,这无疑给致力于品质的椰谷带来了额外的市场压力。椰谷需要在平衡经销商关系和提升消费者信任之间找到有效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 椰子水市场增长迅猛,年轻消费群体是主要驱动力。椰子水因其富含电解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健康属性,被誉为天然“运动饮料”,深受都市白领、运动爱好者及母婴群体青睐,市场规模五年内暴涨20倍,展现出巨大的消费潜力。这吸引了包括椰谷在内的众多品牌积极布局,争夺市场份额。

🚧 椰谷全国化扩张面临多重挑战,经销商关系紧张。椰谷在全国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有限,生产基地集中在华南地区导致物流成本增加。为加速市场渗透,椰谷采取在同一区域设置多个经销商的策略,此举引发了现有经销商的不满,担心市场被稀释、利润受损,甚至可能出现“自己人打自己人”的竞争局面,对品牌忠诚度和市场秩序造成冲击。

⚠️ 行业价格战与信任危机并行,低价产品引发担忧。随着椰子水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战愈演愈烈,部分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然而,原料成本的上涨使得低价椰子水可能存在添加水、糖或香精等问题,尽管检测困难,但消费者对“100%椰子水”的纯度和安全性产生疑虑,甚至有负面评价反映产品口感不佳,这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信任危机,也对强调品质的品牌提出了挑战。

🚀 品牌需平衡多方利益,构建健康市场生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方如椰谷需要审慎处理与经销商的关系,在扩大市场覆盖与维护经销商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因渠道冲突损害品牌形象。同时,加强产品质量的透明度,通过有说服力的论证和严格的品控,重塑消费者对椰子水产品的信任,才能在行业乱象中脱颖而出,实现长远发展。

文 | 创业最前线,作者 | 付艳翠,编辑 | 冯羽

最近,刚刚签约成为椰谷经销商的李伟,好不容易等来椰谷发出数百箱椰子水。不过很快他却发现,其所在的区域本来只能有一家椰谷经销商,现在却悄悄出现了另外的经销商。

“椰谷这样做太不讲‘武德’了,我们都是做大流通(渠道)的,你说这样的市场做着有什么意思?”李伟失望地在某快消品直播间吐槽,现在不仅要和其他品牌竞争,还得和自己人Battle。

随着46人撑起的椰子水品牌IF被大家“喝”上市后,创始于2009年的椰谷,似乎肉眼可见地“急了”。

据了解,椰谷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椰基饮品生产企业,旗下拥有椰谷、冻颜密码和力库3个核心品牌。

如今,中国椰子水市场正在风起云涌,刚刚开始全国化布局的椰谷,似乎“走偏”了路。

1、当年轻人爱上椰子水

“我供货的一家小夫妻便利店老板和我说,最近一两个月以来,有一个消费者每天都要来他店里购买椰子水。”地处山西某县城的经销商奕辰向「创业最前线」表示,消费者这样持续的复购,让他更加看好椰子水这一品类。

过去几年,椰子水因为富含电解质、矿物质和维生素,有助于补水、促进新陈代谢和增强免疫力,被誉为天然的“运动饮料”,并凭借其健康属性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本人有一颗‘椰子脑袋’,饮料只喝椰子水,就连做面包也用椰子油和椰蓉搭配才觉得香。”80后宝妈栗知告诉「创业最前线」,就连她两岁的儿子也受他影响,喝起了椰子水饮料,因为她觉得相比其他饮料,椰子水更健康。

椰子水肉眼可见地打入了年轻人的生活圈——在便利店和商超的货架上,它和气泡水、功能饮料平分秋色。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它当作健身搭子,就连孕妇们也将它当作孕期补水首选。

(图 / 货架上的椰子水)

灼识咨询的报告显示,2024年,椰子水消费场景中,都市白领占比45%,运动补水占比32%,母婴群体占比18%。

随着人们爱上椰子水,一众椰子水品牌也迎来了高光时刻。

比如上市半个月的椰子水品牌IF,仅凭单一的椰子水品类就实现了年营收超11亿元。有数据更是显示,中国椰子水赛道五年间市场规模暴涨20倍,2024年预计突破10亿美元。

一位快消品经销商也忍不住向「创业最前线」感慨,椰子水赛道大火,“前两年椰子水厂家都赚疯了。”

为了赶上东风,扎根椰基饮品16年的椰谷,也由此生出了新的“野望”。

在椰子饮品爆火的2022年,椰谷在广东肇庆购地100亩,建立6S管理产业园区;2023年,在越南投资18万亩椰子种植基地和1万㎡椰子加工基地;2024年,在越南增设2万㎡椰子生产加工基地。

在打造供应链之外,今年以来,椰谷还开始在营销上下功夫。

今年年初,椰谷签约中国女子田径运动员吴艳妮为品牌代言人,同时还与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达成合作,成为“体育·训练局赞助商”,椰子水及椰子汁系列产品成为“体育·训练局国家队运动员备战保障产品”。

同时,在华东市场发展较好的椰谷也开始打造样板市场,试图开拓全国化市场。

据食品板报道,今年初开始,椰谷在江苏开展全方位市场推广。在线上利用多媒体矩阵营销,线下在终端门店陈列,在大型商超举办促销活动,还与本地生活平台合作互动,以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

为此,椰谷还打出“东南亚椰源椰子水”“椰子水我只喝椰谷”的口号,在多个城市的公交车身、市中心大屏、交通枢纽投放广告。

随着椰子类产品成为大众饮品,有供应链优势的椰谷也在不断探寻更广阔的市场。

2、经销商混战

不过,虽然健康消费浪潮催生了“椰子水狂欢”,但椰谷想要尽快全国化却并不容易。

实际上,对于快消品来说,很多饮品都有区域壁垒,在华东、华南某些地区能卖动的椰谷,在其他市场则面临品牌力、产品力和供应链等诸多挑战。

“椰谷作为快消品公司,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都还不高,主要在华东地区销售,外省几乎无影响力。”一位河北的消费者表示,他是一位椰子水资深粉丝,但此前确实没有关注到椰谷这家公司及产品。

与此同时,椰谷的生产基地在华南地区,这也让椰谷在全国扩张的路上荆棘密布。毕竟北方无生产基地的现实,势必导致物流成本增加。

而相比头部饮料品牌,椰谷在线下渠道的布局也并不理想。

据椰谷官网显示,椰谷100%椰子水虽然入驻了OLE、盒马鲜生、711、全家、麦德龙、家乐福、大润发、罗森等头部便利店和精品超市,但在全国销售网点仅突破5万家。

但为了在渠道开发上提速,椰谷似乎在全国化的路上“走偏了”。

“椰谷椰子水一个区域本来应该一个经销商,它却开了不只一个,对经销商并不友好。”经销商刘璠对前来咨询椰谷的其他地区经销商直言,“想代理椰谷要做好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准备。”

不光李伟和刘璠,陈涛和赵亮也遭遇了椰谷要求加任务量的指示。

他们一位本来每月能卖1000多箱椰子水,现在却让一个月卖2000箱椰子水。另一位本来一个月卖1万多箱椰子水,现在也被要求增加订单,“卖不了就加经销商。”

实际上,对于品牌方来说,一个地区开放多个经销商能帮助品牌快速渗透不同细分市场(如城乡、不同消费群体),提升品牌曝光度和市场占有率。让经销商间参与竞争也可以促进服务优化(如物流速度、售后响应),间接提升品牌口碑。

不过对于椰谷来说,如何平衡经销商短期利益与长期合作关系,亦存在挑战。

对本来代理椰谷的经销商来说,新经销商进入势必会导致其单店销量下降,使得其需要投入更多资源维护客情。

“现在的市场本来就卷,产品进入终端都需要经销商向终端赔小心、说好话,甚至承诺给终端陈列费、赠品等各种让利。我们经销商在前面打拼,厂家却这样‘背刺’,太让人难以接受了。”李伟表示。

与此同时,若渠道管理不善,经销商可能通过价格战争夺份额,损害品牌溢价能力。若部分经销商服务能力不足或违规操作(如窜货、假货),不仅可能引发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危机,也有可能导致品牌盈利滑坡、经销商转而经营其他品牌等。

因此,在快消品领域,一个地区开放多个经销商可能带来市场覆盖扩大、竞争活力提升等积极影响,但也可能引发价格体系混乱、渠道冲突加剧等负面后果。

从最初一起赚钱到现在被频频吐槽,当品牌与经销商产生裂痕,最终受伤的可能还是品牌本身。

3、100%椰子水的“谎言”

曾几何时,椰子水在国内市场一直被视为小众产品。

业内人士泽宇向「创业最前线」透露,2021年之前,工厂主要是卖椰子肉,椰子水没人要,“我们甚至要花钱请人家拿到外面处理。”

直到近几年,随着新茶饮品牌的推动普及,椰子饮品才开始快速进入大众视野,各品牌也开始对椰子水寄予厚望,椰谷所面临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难缠。

在椰子水火起来之前,椰谷只需要和你好椰、椰树、欢乐家等老牌椰基品牌竞争,现在却要和诸如Vita Coco、IF、INNOCOCO、UFC这样的进口品牌贴身肉搏,还面临可可满分、蔻蔻椰、椰子知道等新锐品牌,甚至盒马、朴朴、屈臣氏等零售平台和周黑鸭这样的零食品牌推出的椰子水产品竞争。

“我们超市有if、欢乐家、椰树等十几个品牌,现在买椰子水的消费者确实越来越多了。”超市饮品区促销员向「创业最前线」说道。

市场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椰子、椰奶或椰乳”的企业超3.3万家。

竞争之下,椰子水赛道却正在经历一场“信任危机”,而作为椰子水品牌,椰谷可能也要为行业乱象买单——这一切还要从一场价格战说起。

先是菲诺、可可满分等国产新势力,用3.95元/瓶的价格撕开防线。后来盒马、山姆这样的渠道品牌通过源头直采和轻资产策略,成功将成本控制在行业平均水平以下。比如盒马就率先推出9.9元/升的自有品牌椰子水产品。

有市场监测,在2023年之前,300-350ml的椰子水普遍售价在7元-15元之间,但到了2024年后,同品类椰子水价格降到了8元以下。

「创业最前线」查询目前京东平台上椰谷官方旗舰店,246g*10瓶的100%椰子水定价35.88元,单价最低已经降到了3.6元/瓶。

(图 / 椰子水打起价格战)

不过,随着瓶装椰子水价格开始一路走低,椰子水的原料价格却因为行业火热而水涨船高。

泽宇向「创业最前线」透露,随着椰子水被瑞幸带火,椰子水才开始作为商品交易,“最开始是100元/吨,后来卖到500-600元/吨,现在已经卖到4000多元/吨了。”

“我们品牌的椰子水,收过来要4000多元/吨,加人工、运输等成本后,价格不低。所以不加一滴水的350ml椰子水给经销商的价格是3.8元/瓶,给渠道的价格是5-6元,卖给消费者后价格就更高了。”泽宇表示,所以市场上很多低价椰子水,存在加水、添加剂的可能。

据悉,椰子水的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4%,此外还包括天然糖分,这使得检测其是否添加了糖和香精变得困难。同时,一些厂家为了追求利润,可能违规添加其他成分以改善口感、延长保质期或降低成本,这也让检测难上加难。

事实上,在椰子水大幅降价的同时,#9块9每升的椰子水安全吗#话题也曾登上微博热搜。销量的提升,价格的日趋亲民,并没有彻底打消消费者的疑虑。反而已经有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吐槽,纯天然椰子水从中喝出了“糖精味”。

甚至有人直言,“这届年轻人实现了椰子水自由,但不保证喝的是100%椰子水。”

央视新闻就曾报道,部分品牌在海外完成兑水、加糖、加香精等步骤,再以“进口椰子水”名义报关,规避国内配料表明示要求。例如,某品牌产品宣称“100%椰子水”,但实际添加了果糖和香精。

但产品的定价太高,又不利于刺激消费者购买决定,“我家产品挺贵的,但卖得其实一般。”泽宇直言道。

在此背景下,虽然椰谷强调自家产品品质高,效果可能也有限。实际上,在椰谷京东旗舰店里,也有消费者评论称“喝着不像椰子水,感觉是勾兑的。”

即便身处当下这个风光无限的产业,品牌也需时刻谨慎。至于如何更快覆盖更广泛的市场,如何用高品质吸引更多消费者,椰谷恐怕还有许多功课要做。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椰谷 椰子水 快消品 市场营销 经销商管理 品牌信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