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长蓝佛安在《人民日报》发文强调,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了政府在生态保护补偿中应发挥主导作用。文章指出,应遵循受益范围、信息对称和激励相容等原则,明确中央与地方的权责划分,巩固和拓展跨区域环境治理模式,激发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通过市场化手段,为生态保护者提供有效补偿,能够有效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在政府补偿为主的基础上,鼓励各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 政府主导生态补偿:蓝佛安部长强调,鉴于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和不可分割性,政府应在生态保护补偿中扮演主导角色,并根据受益范围、信息对称和激励相容等原则,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以巩固和拓展跨区域环境治理模式,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 市场化机制促进转化:文章指出,良好的生态本身蕴含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通过设计合理的机制并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为生态保护者提供有效补偿,能够显著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这有助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 探索价值实现路径:在政府补偿为主导的前提下,文章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遵循“受益者付费”的原则,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途径。
【蓝佛安: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财联社7月18日电,财政部长蓝佛安在《人民日报》刊文称,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和不可分割性,政府要在生态保护补偿、落实生态保护责任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并按照受益范围、信息对称和激励相容等原则,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各自权责。同时,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为生态保护者提供有效补偿,能够有效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一方面,要按照生态环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巩固拓展地方为主、中央引导的跨区域环境治理模式,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在政府补偿为主前提下,按照受益者付费原则,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使生态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