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7月18日 03:07
[区 域] 为“世界屋脊之脊”注入发展新动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陕西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在阿里地区开展科技援藏,通过建设智慧大棚、做强牧草芯片、共享名师资源等方式,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和教育均衡发展。援藏团队投资3800万元打造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引进54个新品种,带动牧民增收。投入2600万元建成饲草技术推广中心,培育出3个优质牧草品种,扩大优质饲草种植面积。此外,投入1200万元建成智慧教育平台,引入AI学情分析等前沿技术,让优质课程资源“一键直达”偏远课堂,改变高原教育生态。

🌱建起智慧大棚:援藏团队投资3800万元打造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形成“智能温室+光伏补光+水肥一体化”的闭环系统,远程控制7个边境乡镇的蔬菜大棚,构建阿里农作物生长数据库,引进54个新品种,开发高原专用生物菌肥,带动182户牧民转型科技种植户,户均年增收2.7万元。

🌾做强牧草“芯片”:投入2600万元建成现代化科研基地,引进基因测序仪等设备,培育出3个适应当地气候的优质牧草品种,如“阿里1号”牧草,使牲畜越冬成活率提升至92%,牧户冬季购草支出减少60%,带动1376户牧民参与草畜一体化项目,户均年收入增加1.8万元。

📚共享名师资源:投入1200万元建成覆盖阿里7县的智慧教育平台,引入虚拟仿真实验、AI学情分析等前沿技术,让优质课程资源“一键直达”偏远课堂,建立“陕阿教师学习共同体”“陕西省教学名师工作室阿里工作站”,开展联合教研217次,开发藏汉双语数字课程46门,提升当地教师教学水平。

🔬科技赋能农业:通过物联网平台和基因编辑技术,解决高原牧草越冬难题,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牧民增收和产业升级,科技力量逐步消除教育不平等,为当地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

🌐消除教育鸿沟:利用5G全息投影、VR设备等先进技术,让偏远地区学生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构建覆盖高原的智慧教育网,为当地孩子们的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陕西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服务阿里地区纪实

◎本报记者 杨宇航

    在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藏族青年次仁用手机App调节温室光照强度,显示屏上的草莓糖度监测数据稳步攀升;阿里地区饲草技术推广中心实验室里,身着白大褂的技术员通过基因测序仪筛选抗寒牧草新品种;普兰县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课堂上,来自陕西西安的名师通过5G全息投影开展沉浸式教学……这一幕幕科技感十足的场景,正是陕西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带来的智慧援藏新图景。

    近日,陕西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完成任务分批返回。3年来,他们将“阿里所需”与“陕西所能”有机结合,在“世界屋脊之脊”——阿里高原书写新时代的科技援藏答卷。

    建起智慧大棚

    盛夏时节,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却舒适如春。

    陕西省援藏干部、高级农艺师达会广手持环境监测终端,向牧民们讲解:“温度21℃、湿度65%,今天该给火龙果人工授粉了。”在他身后,无土栽培的立体支架间,传感器矩阵实时监控着54种作物的生长数据。这个由陕西援藏团队投资3800万元打造的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已形成“智能温室+光伏补光+水肥一体化”的闭环系统。通过物联网平台,技术人员不仅能远程控制7个边境乡镇的蔬菜大棚,还构建起包含海拔、积温、土质等参数的阿里农作物生长数据库。

    “以前冬季只有土豆白菜,现在能种出草莓和车厘子。”牧民卓玛在基地务工的两年中,已掌握嫁接育苗和滴灌技术,家庭年收入增加4.2万元。

    数据显示,陕西援藏团队累计引进54个新品种,开发高原专用生物菌肥3种,带动182户牧民转型科技种植户,户均年增收2.7万元。

    做强牧草“芯片”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

    在阿里地区饲草技术推广中心的恒温实验室内,技术员扎西密切观察紫花苜蓿的低温萌发情况。培养箱显示-5℃的环境下,经过基因编辑的“阿里1号”牧草仍保持85%发芽率。“分子育种技术像给牧草装了‘抗寒芯片’。”该中心主任、陕西省援藏干部康智钦介绍。

    针对高原牧草越冬难题,陕西援藏团队投入2600万元建成现代化科研基地,引进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播种无人机等设备。阿里地区饲草技术推广中心通过建设牧草种质资源库,已收集青藏高原特有草种127份,培育出3个适应当地气候的优质品种。在革吉县示范牧场,“陕牧3号”苜蓿使牲畜越冬成活率提升至92%,牧户冬季购草支出减少60%。

    “饲草亩产从80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5吨,草业公司年加工能力达3万吨。”康智钦指着卫星遥感监测图说,科技赋能下,阿里地区优质饲草种植面积3年扩大7.2万亩,带动1376户牧民参与草畜一体化项目,户均年收入增加1.8万元。

    共享名师资源

    “以前不敢想,在这么高的地方,娃娃们上课能这么‘洋气’!”普兰县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刘龙华,这位两度援藏的陕西教育工作者,指着教室里崭新的智慧黑板和远程教学设备感慨道。高海拔曾是阻碍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拦路虎”,如今科技的力量正在逐步消除这一障碍。

    “同学们请看,这座虚拟实验室能模拟青藏高原的地质演变。”在该校全息教室里,孩子们戴着VR设备,跟随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的指引探索地球奥秘。“当年我们靠书信联谊,现在能共享陕西名校的实时课堂,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刘龙华说。

    在科技助力下,陕西援藏团队着力构建覆盖高原的智慧教育网。2022年,陕西援藏团队投入1200万元建成覆盖阿里7县的智慧教育平台,引入虚拟仿真实验、AI学情分析等前沿技术,让优质课程资源“一键直达”最偏远课堂;“陕阿教师学习共同体”“陕西省教学名师工作室阿里工作站”相继挂牌;西安市凤景小学与普兰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了“5G+全息”结对帮扶,两地教师累计开展联合教研217次,开发藏汉双语数字课程46门;普兰全县教师都能在“陕西名师工作室”线上平台进修,截至目前,已经有124名当地教师获得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证书,23个县级课题在陕西专家指导下立项。

    普兰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边巴顿珠说,科技正在架起人才培育的“云梯”,悄然改变高原教育生态,为当地孩子们的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陕西援藏 智慧农业 教育均衡 科技赋能 阿里地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