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途牛牛头条 07月17日 23:48
芒格的五種「超級簡單的普遍觀念」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查理·芒格在1996年的演講中,強調了“超級簡單的普遍觀念”,即優先解決那些“答案顯而易見”的“大問題”。然而,實踐中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往往因各種原因被忽視,如被誤解、因社會認同而懷疑、或因“燈下黑”效應。文章還探討了數學思維在社會活動中的重要性,以及芒格常用的反面思考法,即從尋找漏洞的角度來解決問題。此外,文章還指出了跨學科思維在傳統教育和專業顧問依賴下的兩大難點,並強調了理解“合奏效應”在個人成功中的關鍵作用,即成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非單一原因。這是一篇關於如何運用現實思維,克服認知盲點,並從多角度、跨學科地解決問題的深度探討。

💡 優先解決“答案顯而易見”的“大問題”:芒格強調,很多看似簡單的問題,由於其“顯而易見”,反而容易被忽視。這可能源於對問題的誤解,認為答案過於簡單而未能深究,或者受到社會認同心理的影響而自我懷疑,亦或是“燈下黑”效應導致的盲點。

🔢 數學思維的重要性:文章指出,無論是宏觀的國家決策還是微觀的日常生活,數學思維都不可或缺。計算、規劃和策略都離不開數學的應用,這體現了數學作為“上帝的語言”在現實世界中的廣泛價值。

🔄 反面思考與跨學科思維:芒格提倡的反面思考,即從尋找漏洞的角度解決問題,能提供與正面思考不同的視角和結論。同時,文章也討論了跨學科思維的困難,包括學科割裂的教育體系和對專業顧問的過度依賴,這阻礙了人們從不同領域獲取靈感和解決問題。

🤝 理解“合奏效應”:成功並非單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即“合奏效應”。文章指出,人們在反思成功或失敗時,往往傾向於關注最顯著的幾個因素,而忽略了其他潛在的、相互關聯的因素,這使得真正吸取經驗教訓並加以運用變得困難。

來源:期樂會

導讀:

《窮查理寶典》的第四章第四講是「關於現實思維的現實思考」,是芒格先生1996年7月20日的一個非正式演講,時光如梭,已經快有三十年了。在這篇演講中,芒格有很大的篇幅是用在了可口可樂上,但是在此之前,他講了五種「超級簡單的普遍觀念」。

對於這句話,得注意三個關鍵詞「優先解決」、「答案顯而易見」、「大問題」。其中後兩個是條件或者說「問題」的特徵,而第一個關鍵詞是基於後兩者的應對。

如果只是看起來的話,確實是芒格先生說的「超級簡單」,但是實踐中往往就不那麼簡單了,很多時候人們不會去解決那些「答案顯而易見的問題」。

「答案顯而易見」對每個人具有不同的意義,有些人的「顯而易見」是真的「答案」,而還有些人看到的「顯而易見」卻不是「答案」,可能只是問題的一部分,或者是一個坑。

還有就是,正因爲「顯而易見」所以很容易被忽視,可能覺得無法體現自己的「聰明才智」;還有可能就是因爲「社會認同心理」而陷入自我懷疑,懷疑自己看到的答案;另外就是太「顯而易見」導致的燈下黑。

而對於「大問題」,什麼是「大問題」呢?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大」、「小」的概念,很多時候「大問題」和「小問題」不那麼容易區分開來。

伽利略也說過同樣的話「唯有數學才能揭示科學的真實面貌,因爲數學似乎是上帝的語言」。這個就不用多說了,人類的社會活動離不開「算」這個事情,往大的方面講,打仗要「算」吧,搞政治勾心鬥角要「算」吧,而在小的方面,上街買個菜、出門約個會也是要「算」的。有「算」就有數學思維在。

芒格經常使用的反面思考就是「鄉下人的故事」:「如果知道會死在哪兒就好了,那我永遠不會去那裏」。

對於同一個問題,正面思考和反面思考的出發點是不同的,前者是搞建設,後者則是找漏洞、找bug。從兩個視角來進行思考,可以得到不同的結論,這就在於「正面」和「反面」是給了不同的思維目標。

就如同《黃昏雙鏢客(For a Few Dollars More)》中,李·範·克利夫飾演的莫迪默上校爲了找劫匪印迪奧的打劫目標,剛開始問哪家銀行最安全,對方銀行立馬「自賣自誇」,但是當他問「假設我是一個劫匪,非常危險並且帶着一群殺手,我最有可能搶哪家銀行」,然後對方立馬不敢自告奮勇了。

跨學科的思維方式也是芒格一直所提倡的,在本次演講中,他指出了兩個難點,一是傳統的教育方式總是學科割裂,不同學科之間壁壘很深,跨學科的研究不受歡迎;二是由於有各種各樣專業的顧問,形成了對「顧問」們的依賴,總是以「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爲理由,所以就不願意跨學科涉獵、思考,或者覺得那樣沒有必要。

而就像蕭伯納說的「每個職業最終都是矇騙外行人的勾當」,顧問們的利益出發點跟我們是不同的,「他的認知往往有很多缺陷」,他們的「潛意識偏見」會給我們帶來麻煩。

任何一個成功人士的成功都是很多因素綜合效應的影響,並且有些因素是我們沒有認識到的。

從別人的案例中去看合奏效應比較困難,我們在看歷史人物的時候,往往更傾向於看一兩個主要的原因,因爲那樣更便利一點,不用想得腦闊疼。可是顯然,一兩個原因是遠遠不夠的。比如說項羽,他的失敗可是犯了一系列的錯誤,從他小時候讀書開始,這些因素就在不斷的積累。

而要從自己的身上看「合奏效應」那就更加困難了,每一次成功或者失敗,在反思的時候我們想到的都是最引起我們注意的那幾個因素,而且都還是孤立地看待這些個的因素,往往就很難真正地吸取經驗教訓,更別談運用這個「合奏效應」了。

編輯/jayden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查理·芒格 現實思維 跨學科 合奏效應 決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