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近日,上海米哈游无定谷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高达5亿元人民币,由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该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动漫游戏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多个交叉领域,显示了米哈游在技术研发与内容生产并重的战略布局。这是米哈游在2025年设立的第二家全资子公司,标志着其将进一步加码AI相关业务,加速构建AI内容生态。米哈游自2018年起便开始布局AI,设立内部AI团队“逆熵工作室”,并于2022年升级为“逆熵科技研究院”。期间推出了集AI能力于一身的虚拟偶像“鹿鸣”,并于2024年发布了自研AI大模型“Glossa”,用于服务游戏生产全流程。此外,米哈游还积极布局AI生态投资,参股了MiniMax公司。米哈游联合创始人蔡浩宇创立的AI游戏公司Anuttacon也发布了首款AI原生游戏《Whispers from the Star》,探索了AI在游戏中的深度应用。
🚀 新公司成立彰显战略升级:米哈游新设的“上海米哈游无定谷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高达5亿元,其经营范围横跨动漫游戏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多个前沿领域,表明公司正以更大力度、更广阔的视野推进AI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旨在构建全面的AI内容生态。
💡 AI布局历史悠久且持续深化:米哈游自2018年起就组建了内部AI团队“逆熵工作室”,并于2022年升级为“逆熵科技研究院”,持续投入AI技术研发。2024年发布的自研AI大模型“Glossa”更是服务于游戏生产全流程,包括角色配音、文本生成、美术优化等,是其AI技术实力的重要体现。
🌟 虚拟偶像与AI原生游戏的应用探索:米哈游成功推出集多项AI能力于一身的虚拟偶像“鹿鸣”,实现了实时直播互动。其联合创始人推出的AI原生游戏《Whispers from the Star》更是大胆尝试了全程AI语音驱动的对话与表演机制,支持自然语言交互与多模态反馈,为游戏行业探索AI的沉浸式交互体验提供了新的范例。
🤝 生态投资与人才外溢并行:在强化自身研发能力的同时,米哈游也通过参股MiniMax等方式积极布局AI生态。同时,公司核心成员的独立创业(如邢骏创立半图科技,蔡浩宇创立Anuttacon)也为AI技术在游戏及相关领域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原创 以南 2025-07-17 20:21 黑龙江
5亿注册资本的它来了


作者丨以南
编辑丨火狐狸
7月16日,据爱企查信息显示,上海米哈游无定谷科技有限公司于当日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为于晨曦,注册资本高达5亿元人民币,由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工商信息显示,无定谷科技的经营范围覆盖动漫游戏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数字文化创意软件开发、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等多个交叉领域,显现出技术研发与内容生产并重的战略布局。
事实上,这已是米哈游在2025年内设立的第二家全资子公司。今年5月,米哈游曾成立“上海米哈游原初海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经营内容同样聚焦于动漫与AI方向。此次新成立的无定谷科技,注册资本大幅提升至5亿元,外界普遍解读为米哈游将进一步加码AI相关业务,加速构建其AI内容生态版图。
米哈游对AI的布局可以追溯到2018年,其设立了内部AI团队“逆熵工作室”,团队初期主要研究如何基于Deep Learning等AI技术,提升内容生产效率,以及呈现传统技术无法达到的内容体验。2022年,“逆熵工作室”正式升级为米哈游“逆熵科技研究院”,表现出米哈游对AI技术的重视和研发投入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样在2022年,米哈游推出虚拟偶像“鹿鸣”,集成了语音合成、动作驱动与表情模拟等AI能力,并成功实现实时直播互动,成为国内首批具备动态反馈能力的数字人之一,这当中很可能就有逆熵AI的作用。
进入2024年,米哈游进一步推动AI全面布局建设,全资设立“上海米哈游秘法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涵盖AI应用软件开发与数据处理等。同年9月,该公司完成自研AI大模型“Glossa”的备案,该模型定位于服务游戏生产全流程,具备角色配音、文本生成、美术优化、代码调试等一体化能力,成为米哈游AI内容生产的重要技术支撑。
在强化自研能力的同时,米哈游也积极布局AI生态投资。2023年,其便参股国内领先的多模态生成式AI公司MiniMax,并在2024年完成追加投资。值得关注的是,米哈游团队的核心成员在近年也陆续走向市场,开启了独立创业或新领域布局。2024年,原“逆熵科技研究院”负责人邢骏创立上海半图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二次元3D虚拟角色开发。今年3月,该公司完成了一轮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由全球知名投资机构IDG资本独家领投。
同年,米哈游联合创始人蔡浩宇创立AI游戏公司Anuttacon,于今年7月初发布其首款AI原生游戏《Whispers from the Star》(中译名《群星低语》)的试玩Demo,迅速吸引了全球玩家与开发者的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Whispers from the Star》采用全程AI语音驱动的对话与表演机制,支持自然语言交互与多模态反馈。玩家的文本输入能够被AI系统实时解析为语义意图,并动态生成符合情境的对话内容、语音表现、肢体动作乃至面部表情,构建出高度沉浸的交互体验。
不过,游戏在实际运行中仍面临技术稳定性与响应速度等方面的挑战。AI系统在处理复杂对话逻辑时的持续性与一致性表现,将直接影响玩家的沉浸感与满意度。尽管AI具备生成多样化对话的能力,但如何在开放交互中保持剧情的连贯性、角色的情感一致性,避免内容陷入重复或逻辑混乱,仍有赖于更深层的技术优化与叙事结构设计。从实际试玩效果来看,玩家反馈普遍认为其交互自由度较高、NPC回应具备一定情感逻辑,能够根据上下文调整语气与语义,同时游戏在角色表情、音频合成等方面的AI驱动表现较好;但从目前的Demo效果来看,其对话还存在1-2秒的通讯延迟。整体而言,《Whispers from the Star》更像是一场AI技术力的“展示性探索”,并非成熟的商业化游戏成品。从《Whispers from the Star》的推出,到注册资本5亿元的“无定谷科技”成立,可以看出游戏与AI存在更多融合的可能。未来,米哈游是否会进一步将AI能力延展至角色智能驱动、动态剧情编排、个性化世界构建等更深层的游戏系统?甚至探索虚拟人、影视互动、AIGC创作平台等更广义的文娱业态?对于游戏企业而言,拥抱AI不再只是顺应趋势的选择,更是突破内容生产瓶颈、重塑体验边界的关键路径。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