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 前天 17:41
东北空调需求量爆表,人均“冷气自由”还有多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今年夏天,中国多地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多地气温突破40℃,甚至出现47.3℃的记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北方的传统避暑胜地如漠河也开始普遍安装空调,显示出避暑已成为一项刚性需求。空调产业因此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内市场出货量突破亿套,出口量也大幅攀升。然而,避暑设施的普及存在区域不均的问题,大城市和公共场所的冷气供应充足,但在一些县城,老年人却因经济原因选择忍受高温。文章也提到了中国在绿色能源方面取得的进展,为应对高温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仍需关注低线城市和老年人的避暑需求。

☀️ 极端高温天气席卷中国,多地气温创下新高,如陕西宝鸡眉县达到47.3℃,郑州、重庆、武汉等地也普遍超过40℃,地表温度更是高达70℃以上,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甚至出现因高温导致的意外事件。

❄️ 传统避暑胜地如中国北极漠河的民宿也纷纷加装空调,显示出高温已不再局限于南方,北方地区对空调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空调销售和安装量数倍甚至数十倍增长,安装工人供不应求,侧面印证了避暑已成为普遍的刚性需求。

📈 在高温热浪的刺激下,中国空调产业成为家电行业的增长引擎,上半年零售额增长两成,全年国内市场出货量预计突破1亿套,出口量也大幅增长40%,海内外市场几乎平分秋色,显示出中国空调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强大竞争力。

🌍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热浪频发,欧洲部分地区如西班牙也面临严重的高温威胁,导致相关死亡人数激增,预示着欧洲的空调需求也将大幅增长,全球范围内对制冷设备的需求都在持续攀升。

🏛️ 城市公共设施如博物馆、高铁站等提供了重要的避暑空间,但避暑资源的分配存在不均,一些县城的老年人因经济原因宁愿忍受高温也不使用空调,文章呼吁关注低线城市和弱势群体的避暑需求,并提出开放更多公共避暑设施的建议。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邢海洋

一个巨大的热穹顶漂移在中国的内陆的上空,阳光灼烤。热穹顶效应下,中国中部的大部分热浪滚滚,陷入今年最为炎热的“烧烤”状态,7月15日,陕西宝鸡眉县的温度达到了47.3 ℃,大城市郑州、重庆和武汉等多地测出了超40℃的温度,地表随便一测都是70℃以上。我看到有人用铁锹煎熟了鸡蛋,出门“放风”的小狗不停地高抬腿缓解爪子的灼烫,还有人因为等红灯拖鞋就黏在了柏油路上。太阳如火球,走上街道如同进了桑拿房,刚擦干的汗很快又冒出来。一天换几件衬衫,真是热出了天际。

图源:陕西省气象台

当此时,英伟达CEO黄仁勋来华,穿着那件标志性的皮夹克。他回答为什么大热天穿着皮夹克上了新闻——只有一套西装,来不及干洗。我想记者对回答一定不满意,听众们对皮夹克话题津津乐道,其实也是在寻找弦外之音——夏天北半球实在是太热了,穿着皮夹克难道不会热到抓狂?当然不会,无论他出席的活动还是走访的工厂还是居住的酒店,都是人工的环境,冷气十足,完全能和自然的气候隔绝开。看客们仍在对他的皮夹克津津乐道,除了对自己穿一件T恤还会汗流浃背的自嘲外,隐隐地还是会冒出一丝念头——在气候巨变的当下,是否更多的人也能获得穿衣自由,至少是少出汗的自由。

对普通人,面对多年不见,且是渐成趋势的夏日灼热,少出汗的自由在哪里?今年夏天,中国最北的漠河的民宿都在加装空调——一向凉爽的中国北极白天也让人热得受不了了,没空调的客房没有了竞争力。这意味着中国人避暑,最好的办法居然是躲到空调房里。

东北的极端高温达到了37℃、38℃,昔日夏季避暑目的地东北和内蒙古空调安装量急剧增加,诸多品牌的空调订单同比增长了数倍甚至数十倍。可那里过去夏日里安空调的需求并不高,是空调安装的洼地,安装工人不多,工具也准备不足。面对突然出现的庞大需求,各品牌应接不暇,安装往往排在了半个月以后。厂商急招其他地区的安装工人应急,来自全国各地的空调师傅携带着工具正星夜兼程,向北方进发。曾经的避暑地变成了空调安装的热土。

《独家记忆》剧照

中国空调普及率其实已经相当高了,城镇家庭空调普及率高达91%,每百户保有量约185台;农村家庭普及率为65%,每百户保有量约120台。台数多于户数,意味着很多家庭拥有多台空调,从全国均值看,中国每户家庭的空调拥有量约为1.6台。放大到全国超过4.9亿户家庭的庞大基数上,全国空调总保有量逼近了8亿台。

当东北的广大地区都在加家装空调,空调已从我国家庭的可选消费品变成必选产品。今年上半年,家电全品类零售额增长11%,可在高温热浪的刺激下,空调零售额增长迅猛,增长了两成,空调和制冷业成为行业增长的主导力量。

当全球都在遭受着越来越激烈的热浪的洗礼,中国的空调产业意外成为受益一方,其中国内市场2024年出货量破亿套,达到1.02亿套。出口量则是暴增40%,达到9600万台,海内海外市场几乎平分秋色。当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宣布10万年来最热的一天出现在2024年7月,炎夏促成了中国空调领域史上罕有的出口跃升,而此前十年间空调出口还徘徊在个位数,2022年还是负增长。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年我国房间空调器年产量约1.5亿台,已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80%以上。

《全城热恋》剧照

全球的空调普及率,热带的发达国家如新加坡空调是家庭标配,那里是全球空调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美国约90%的家庭配备空调,美国人对空调的依赖度极高。而在夏日炎热的东亚,日本空调普及率达91%,韩国为86%,和我国接近。可在欧洲,南欧是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湿润多雨,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空调普及率在40%。南欧再向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着欧洲沿海国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欧洲大部分国家空调普及率较低,整体在5%-20%,其中英国仅为5%,德国低至3%,法国不足30%。那里人工费用高昂,城市严格的规划管理使得很多住房的空调外机难获批准。安装空调所需支付的费用甚至超过空调本身,普通家庭宁可夏日去度假。

可问题是,高温一次次挑战着居民的忍耐极限。据报道,5月16日至7月13日期间,西班牙就有1180人因高温相关原因死亡,去年同期,这个数字还是114例。这一期间,西班牙共发布了76次高温红色预警。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数据显示,西欧地区经历了该机构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

可以想见,来自欧洲的空调需求会又一次爆表。

今年夏日里的热经常让人热到怀疑人生。这时候就会由衷地感谢空调的作用,这真是人类改善小气候的奇迹。在合肥,当大地灼烫到给人路面在蒸发的错觉,我来得省博物馆,这里挤满了参观者,人们一边了解城市的历史一边享受着充足的冷气。在宁波的高铁站,我看到一位怀抱着婴儿的女士,她检了票却在检票口的空调口下驻足,等到最后五分钟才下到月台与高铁车厢冷气无缝对接。大城市的公共投入、高铁网络精准而便捷的设施,给居民们以充足的避热空间。

《少年派》剧照

可当我们看到了在江西一座县城里老人们“赖”在快餐店里避暑,影响了快餐店的生意,社区还受舆情的影响劝离了老人,心里真不是滋味。如今能够避暑的设施也在向着大城市、大的服务机构倾斜。冷气是有成本的,背后需要强大的公共财政支撑。而作为家庭和个体,支撑冷气的是实打实的电费,节俭惯了的老年人宁可忍受也不开空调。

我们走上了绿色能源的道路,且可再生能源已占到发电量的一半。尤其太阳能发电,越是光照充足的时候发电量越多,很多省份春末夏初电价跌到了个位数,对抗夏日的炎热我们有着颇为有利的武器。

可毕竟还有家庭未安装空调,还有老年人宁愿忍耐也不开机。如果那些三线四线乃至更低等级的城市也能开放一些避暑设施,将是有意义也颇有必要的。毕竟天气越来越极端,避热已经如同吃饱饭,是刚需了。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球球 / 审核:然宁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今天看啥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AHIPvDXAbC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极端高温 空调 气候变化 避暑 中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