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多地出现高温天气,气温飙升至40℃以上,路面温度甚至超过70℃,给行车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专家提醒,高温环境下,汽车轮胎内部气体膨胀,胎温胎压升高极易引发爆胎。尤其在紧急制动时,轮胎与地面摩擦力骤增,爆胎风险大幅提高。因此,高温天气下驾驶车辆应保持平稳,避免急加速、急转弯和频繁紧急制动。遇紧急情况,应提前减速,尽量避免使用刹车。长途驾驶时,建议每1.5-2小时休息一次,以缓解疲劳并帮助轮胎散热。切勿用水淋轮胎降温,以免造成结构损伤。若不幸发生爆胎,应保持冷静,松开油门,车辆自然减速,稳定方向后渐进式点刹,最终安全靠边。
🌡️ 高温天气易导致轮胎爆裂:专家指出,当气温和路面温度升高时,汽车轮胎内部气体膨胀,行驶中胎温、胎压随之上升,极易引发爆胎。尤其在紧急制动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剧增,爆胎几率显著提升。
🚗 保持平稳驾驶是关键:在炎热天气下开车,应尽量保持车速稳定,避免突然加速、急转弯等剧烈操作,并尽量减少紧急制动的次数。如遇紧急情况,应提前收油减速,减少刹车使用。
休息与降温有策略:长时间长途驾驶时,建议每1.5-2小时停车休息一次,这不仅能缓解驾驶疲劳,也为轮胎提供了散热降温的机会。切勿用水淋轮胎降温,此举可能导致橡胶急剧收缩,损坏轮胎结构,甚至引发爆胎,应让轮胎自然冷却。
应对爆胎需冷静:若车辆不幸发生爆胎,驾驶员应保持冷静,切勿猛踩刹车或急转弯,以免车身失控。正确的处理方式是立即松开油门,让车辆依靠惯性自然减速,待方向基本稳定后,再进行渐进式点刹制动,最终安全地将车辆靠边停车。
快科技7月17日消息,近日,国内多地遭遇高温天气,不少地区气温超40℃,路面温度超70℃,存在一定的行车安全隐患。
据报道,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范立提醒,随着气温及路面温度升高,行驶中的汽车轮胎内部气体膨胀,行驶时胎温、胎压上升容易爆胎。
这种情况下突然紧急制动,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急剧增大,爆胎的几率急剧上升。
天热时开车更要保持稳定,避免突然加速或急转弯等操作,减少紧急制动次数。遇紧急情况,应收油提前减速,尽量少用制动,更要避免紧急制动。
此外,长时间长途出行时,可以适当降速或停车休息,比如每1.5-2小时休息一次,不仅缓解疲劳,还有机会让轮胎散热降温。
需要提醒车主的是,不能因为担心轮胎温度较高就淋水降温,这会导致橡胶急剧收缩,还可能造成结构损伤甚至引发爆胎,自然冷却即可。
即便出现爆胎,也要冷静应对,避免急踩刹车或急转弯,导致车身失稳失控。爆胎后松开油门,让车辆自然减速,在确保方向基本稳定后,再渐进式点刹制动,最后安全靠边停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