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热帖 15小时前
[流言板]男子因思乡采剧毒菌子与工友分享,纷纷中毒进了医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日,浙江诸暨务工人员因误食亚稀褶红菇导致集体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症者出现横纹肌溶解,经紧急抢救才转危为安。亚稀褶红菇与常见食用菌相似,极易误采,中毒潜伏期短,危害极大。疾控部门提醒公众勿食野生蘑菇,发现中毒及时就医并携带样品。

🍄 亚稀褶红菇外观与食用菌相似,易被误采误食,其典型特征为灰色的菌盖和菌柄,受伤后变红但不变黑。

🤢 中毒潜伏期短,1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重症者可发展为横纹肌溶解。

🏥 重症患者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数值急剧上升,超正常值5倍以上,伴随肌痛、乏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严重可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 疾控部门强调,切勿食用野生蘑菇,发现疑似中毒立即就医,并携带蘑菇样品以便医生准确判断中毒类型。

虎扑07月17日讯 前不久,在浙江诸暨务工的阿力,因为想念家乡的“菌子鲜”,于是上山采蘑菇。收获了满满一箩筐,热情的阿力还喊来工友一起分享。没想到吃完后几人上吐下泻了一晚上。第二天,几人症状加重,被送到医院。几人中有个别症状稍轻,另外几人被转进了重症监护室进行血液净化、解毒、护肝降酶等治疗。

化验报告显示,几人的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数值急剧上升,超正常人的5倍以上,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也越来越严重,幸好经过医院紧急抢救,几人转危为安。

记者从诸暨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经专家辨认,这几名患者食用的可能是亚稀褶红菇,一种剧毒蘑菇。简单来说,亚稀褶红菇的典型特征为:“灰帽子(菌盖)、灰裤子(菌柄),伤变红(受伤变红后不变黑)”。因与老百姓经常采食的“火炭菌”(稀褶红菇、密褶红菇)极为相似,且经常生长在同一环境,极易误采误食。

记者查询获悉,亚稀褶红菇中毒潜伏期短,一般为10分钟到2小时,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重症患者会发展为横纹肌溶解,肌酸激酶急剧上升,并伴随肌痛、乏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有些患者还会出现酱油色尿,严重者会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疾控部门提醒,不要捡食野生蘑菇!如发现疑似毒蘑菇中毒,患者应及时就医。如果有食用的野生蘑菇图片或剩余的蘑菇样品,请一并带到医院,帮助医生准确地判断毒蘑菇种类和中毒类型。

来源:微博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毒蘑菇 亚稀褶红菇 食品安全 误食中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