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重庆获悉,7月16日,重庆市明月湖实验室在两江新区揭牌。明月湖实验室将聚焦新型储能材料、高性能轻量化材料、智能材料、交叉前沿材料、材料大数据及智能设计等方向,服务重庆打造万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打造新材料创新高地。
明月湖实验室揭牌
新材料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国家多部门明确提出,到2035年,成为世界重要原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应用高地。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重庆正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材料正是三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 2022年5月18日,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由重庆两江新区、重庆大学联合成立,明月湖实验室随即以研究院为依托启动建设,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产品研发方面,聚焦新材料研发、汽车轻量化等行业需求,明月湖实验室通过与国内外龙头企业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
平台建设方面,明月湖实验室组建有高端装备铸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特种化学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以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该中心是国内首个以“镁”命名的国家级研发平台。目前,中心的多项技术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国家在储能材料、轻量化材料等方向的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人才团队方面,明月湖实验室已汇集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在内的多名院士,吸引了7名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10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30名国家级青年人才加入,围绕材料、储能等领域组建了6个国家级科研团队;
在镁合金领域,明月湖实验室是当前国内外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人才和技术高地,其论文数量和专利数量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
以“百千万亿效应”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明月湖实验室主任潘复生介绍,明月湖实验室将以两江新区为依托,联合中国工程院,以材料大数据及智能设计(AI+材料)为基础,聚焦新型储能材料、高性能轻量化材料、智能材料、交叉前沿材料等核心领域,构建“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科研布局,目标通过政府百亿以上资金引导,带动市场千亿以上新增投资,支撑重庆万亿材料产业发展,带动制造业产业升级和新型储能支柱产业的培育和成长,以“百千万亿效应”提升重庆和我国制造业竞争力。
明月湖实验室。
明月湖实验室按照“一核、两翼、三圈、四链”的建设路径,以“核心实验室”为驱动引擎、以“科技+产业”两翼为主力抓手,打造“创新网络圈”“创新生态圈”“产业集群圈”三圈,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四链深度融合。
明月湖实验室将按照1+X+Y的模式,以1个核心实验室、X个围绕中心的卫星实验室、Y个互联互通的网络实验室布局实验室“创新网络圈”;通过制度创新、资源要素聚集、环境营造、硬件设施的完善等建立实验室“创新生态圈”;通过拉通上下游产业链,从材料制备、产品生产、装备制造,到产业市场销售,建立紧密合作,形成“产业集群圈”。
同时,明月湖实验室将强化原始创新、技术攻关,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桥梁,打通从原始创新到市场经济路径,帮助实验室成果跨越“死亡之谷”,实现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中试孵化—产业推广全链条发展。从而形成“人才链”为核心、“创新链”为支撑、“产业链”为牵引、“资金链”为保障的融合效应,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谋划布局,持续不断提升原始创新力、核心竞争力和战略发展力,打造国际品牌,最终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材料科创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化高地。
实验人员正在进行实验。
“我们将鼓励引导重庆市内相关材料研发平台向明月湖转移,以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央企和特大民营企业等行业龙头企业在明月湖建立研发总部。”潘复生院士介绍,这种科研设备和人才聚集的模式,将有效提升科研效率,降低企业的科研投入成本。
聚焦五大重点研发方向
明月湖实验室将根据材料领域实际情况与未来发展趋势,以材料大数据及智能设计(AI+材料)为基础,开展新型储能材料、高性能轻量化材料、智能材料、交叉前沿材料等重点方向研究,布局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中试孵化、产业化和未来材料技术等产学研全链条路径。
明月湖实验室研发的镁储氢材料。
例如,在新型储能材料方面,将聚焦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围绕新型储能材料关键基础问题及产业技术需求,首期重点开展镁基固态储氢材料及系统、镁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新一代钠/锂电池、其他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新型储能装备和智能安全系统等工作。
在材料大数据及智能设计方面,将以材料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重点,围绕重庆市优势材料资源和重点发展的先进基础材料、先进能源材料和先进战略材料等,发展多模态材料数据库技术,采集并累积规模化材料专业数据,形成能够服务新材料研发、制造、应用的材料科技数据资源区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