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6月PPI環比零增長,服務價格意外下行、商品端溫和上漲,顯示當前「通脹管道」並未發熱。但前期數據的上修與中間需求商品的回暖,仍可能預示未來潛在風險。關稅通脹或許並未消失,而只是被短暫「推遲」。
美國6月PPI環比零增長,服務價格意外下行、商品端溫和上漲,顯示當前「通脹管道」並未發熱。但前期數據的上修與中間需求商品的回暖,仍可能預示未來潛在風險。關稅通脹或許並未消失,而只是被短暫「推遲」。
週三,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6月PPI同比2.3%,顯著低於預期的2.5%,這是2024年9月以來的最低同比漲幅,前值從2.6%上修至2.7%,環比0%,低於預期0.2%,前值從0.1%上修至0.3%。
與此同時,美國6月核心PPI同比漲幅爲2.6%創2024年3月以來最低紀錄,低於預期2.7%,前值從3%上修至3.2%,環比0%,低於預期0.2%,前值從0.1%上修至0.4%。
商品價格溫和反彈,能源構成主要推動力
儘管總體PPI零增長,商品價格部分仍出現一定上行。
最終需求商品價格上漲0.3%,爲2月以來的最大漲幅。
剔除食品和能源的商品價格同樣上漲0.3%,顯示通脹上行是廣泛的,但幅度溫和。
能源價格環比上漲0.6%,食品價格上漲0.2%。但在同比口徑上,能源價格仍處於「通縮」狀態,爲整體PPI增速提供了緩衝。
從具體品類看,汽油、電力、肉類、通訊設備等均有不同程度上漲,而雞蛋價格暴跌21.8%,塑料和天然氣液體等原材料也出現下行。
這些變化說明,儘管整體PPI爲零增長,但商品輸入成本正在積蓄壓力,只是尚未完全傳導至下游消費者。
服務端價格環比下滑,「通縮壓力」明顯
與商品價格上行不同,6月服務價格環比下降0.1%,前值爲上漲0.4%。服務價格回落是此次PPI走弱的主要驅動。
旅宿服務價格大跌4.1%,是服務PPI下行的首要因素;
汽車零售、航空客運、存款服務、食品酒類批發也都有所下滑;
唯一亮點是投資組合管理費上漲2.2%,體現金融市場波動下的定價變化。
儘管6月CPI數據顯示部分商品類別(如傢俱、電器等)正受到關稅影響,但服務端的「通縮」效應更爲強烈,成功抵消了商品端的漲價壓力。
企業尚未全面轉嫁關稅壓力,利潤率變化溫和
雖然關稅已在部分商品層面初步顯現,但整體來看,企業仍在謹慎處理成本傳導。
換句話說,「關稅通脹」在6月尚未通過PPI全面爆發,更多像是一場被按下「延遲鍵」的傳導過程。
通脹路徑充滿不確定性,「滯後傳導」成市場核心擔憂
雖然6月PPI暫時未顯現強通脹信號,但市場並未因此鬆懈。
從CPI到PPI的多個跡象表明,新一輪關稅可能已開始在部分商品層面顯現影響,只是服務業、企業利潤策略、消費信心等多重因素讓傳導進程變得緩慢而不均衡。
經濟學家普遍認爲,未來數月將是觀察「關稅通脹」是否全面釋放的關鍵窗口期。一旦企業信心增強,或消費彈性恢復,企業可能加快轉嫁節奏,屆時通脹數據可能再度升溫。
值得注意的是,PPI中的部分數據會被納入聯儲局更爲關注的核心通脹指標——PCE物價指數中,尤其是航空票價與醫療服務。
6月PPI數據顯示,這些項目變動「冷熱不均」:
航空票價下滑明顯,可能對PCE形成下拉;
投資組合管理費因股市上漲而提升;
醫療服務價格整體較爲平穩。
這意味着,月底即將公佈的PCE或許也將延續「通脹溫和」的態勢,爲聯儲局短期內維持利率政策提供空間。
還想了解更多市場解讀?牛牛AI上線!精準解答,全方位洞察,掌握關鍵機會!
編輯/mel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