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前天 20:30
债券基金向久期要收益不再吃香?短久期债基胜出,收益率最高涨幅为4.77%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今年以来,中长期纯债基金收益表现不及短期纯债基金。随着利率下探,部分机构“向久期要收益”的策略面临挑战,长久期债基波动加大。在经济数据企稳向好趋势下,机构开始谨慎拉长久期。短久期债基凭借流动性优势,表现更佳。有券商交易人士倾向于增加转债仓位,中泰固收首席建议谨慎久期策略,关注交易模式。华西固收团队建议中短久期下沉策略,关注高等级信用债,以应对市场变化。

📈 今年以来,纯债基金表现分化,短期纯债基金中位数收益高于中长期纯债基金。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中长期纯债基金最高涨幅4.77%,最大跌幅7.56%,中位数0.87%;而短期纯债基金中位数0.90%,已连续5个月高于中长期纯债基金。

📉 “向久期要收益”的策略面临挑战。在利率和票息走低的环境下,长久期债基波动加大,部分管理人未能有效管理净值浮动,导致长久期债基跌幅较大。如“东方卓行18个月定期开放”今年至今收益-7.56%。

💡 机构调整策略应对市场变化。随着经济数据企稳,机构开始谨慎拉长久期。有券商交易人士倾向于增加转债仓位,中泰固收首席建议谨慎久期策略,关注交易模式。华西固收团队建议中短久期下沉策略,关注高等级信用债,以应对市场变化。

💰 短久期债基更具优势。在央行政策宽松下,利率债调整空间有限,短久期品种流动性更佳,易于防守。华西固收团队认为,高等级10Y品种信用利差潜在压缩空间较大,但长端利率下行行情不明显,超长信用债交易难度增大。


财联社7月16日讯(编辑 李响)向久期要收益不再吃香?

财联社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15日,今年以来,有业绩显示的3505只中长期纯债基金(不区分A/C)收益率最高涨幅为4.77%,最大跌幅为7.56%,中位数仅0.87%,作为对比,912只短期纯债基金(不区分A/C)中位数达到0.90%,已连续5个月高于中长期纯债基金收益表现。

图:纯债基金今年中位数表现

数据来源:Wind,财联社整理

兴业研究团队统计口径也显示相似结果。兴业研究在最新研报中显示,今年以来,短久期债基平均上涨0.89%,中久期债基平均上涨0.84%,长久期债基平均上涨0.78%。短久期债基仅在近三月维度中略有逊色,但整体表现仍较长久期债基更好。

图:各投资类别债券基金平均收益比较

数据来源:兴业研究,财联社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利率和票息愈发走低的环境下,不少机构践行“向久期要收益”的策略,但随着利率下探底部,波动有所加大,长久期面临流动性偏弱的弊端也逐步显现,部分管理人未能有效管理净值浮动,不少长久期债基跌幅较大,拖累了市场表现。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长久期纯债基的收益表现分化较大,整体方差达到0.42,远高于短久期纯债的0.14。如“东方卓行18个月定期开放”,今年至今收益表现为-7.56%,其一季报显示,A类基金净值增长率为0.03%,低于业绩比较基准0.22%。

“向久期要收益的策略是资产荒下超额收益内卷的必然结果,但不是导致债基净值下跌的必然前提,能否踏准节奏控制回撤仍是管理人业绩分化的核心因素”,有机构人士指出。

财联社注意到,随着重要经济数据有企稳向好趋势,不少机构人士开始提出谨慎拉长久期的观点。

“当前宽松资金面下,股债跷跷板效应更加明显,目前即便长久期信用债券收益也仅有2%出头,在保持流动性的基础上,我们更倾向于增加转债仓位头寸,今年权益市场表现较好”,有券商交易人士表示。

中泰固收首席吕品在最新研报中也表示,今年下半年的宏观叙事或将面临切换,市场或将逐步修正过去旺盛的多轮降息预期。久期策略方面建议在机构和负债允许的条件下谨慎。相比于点位和品种的选择,交易模式或更重要,不做中长期的方向判断或相对更佳。

“央行政策宽松下,利率债很难明显调整,当前做利率债波段操作更多关注流动性,一旦资金面收紧,短久期品种也易于防守”,前述交易员表示。

针对信用债品种,华西固收团队也认为,中短久期下沉攻守兼备。高等级10Y品种信用利差潜在压缩空间较大,但由于长端利率还没有趋势性下行行情、超长信用债需求力量弱于去年同期,交易难度增大,可能不适合负债端不稳的账户博弈资本利得。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债券基金 久期 短债 长债 投资策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