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涌现 07月16日 19:53
前飞书副总裁创业项目又融资,他还对AI应用提出7条暴论 | 涌现36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YouMind是一款由前阿里高管玉伯创立的AI创作工具,专注于为创作者提供一站式 AI 创作工作间。文章介绍了YouMind的产品理念、功能特点、以及玉伯对AI应用创业的思考和见解。YouMind致力于降低创作门槛,帮助用户快速启动创作,并探索多模态内容转换的可能性。玉伯认为,AI的核心是辅助人类创作,而不是替代。文章还探讨了AI创业的红利期、付费模式、以及对市场和用户需求的理解。

💡YouMind的核心理念是降低创作门槛,专注于基于项目的创作场景,例如为需要撰写文章的创作者提供快速启动创作的工具。

💡YouMind的产品定位是“AI时代的纸和笔”,通过提供AI助手,帮助用户迅速生成思路、查找资料、撰写草稿等,缩短创作的“冷启动”时间。

💡玉伯认为AI创业的红利期已经到来,关键在于大模型的可利用性、成本下降以及公众对AI认知的提升,而YouMind的演进路线是“万物化稿,稿生万物”,即内容在不同模态间的相互转换。

原创 邓咏仪 2025-07-16 14:07 安徽

“创业九十九死一生,找PMF花2-3年很正常。”

涌现(Emergence),是生成式AI浪潮的一个关键现象:当模型规模扩大至临界点,AI会展现出人类一般的智慧,能理解、学习甚至创造。

「涌现」也发生在现实世界——硅基文明一触即发,AI领域的创业者、创造者,正在用他们的智慧与头脑,点亮实现AGI的漫漫征途。

在新旧生产力交替之际,《智能涌现》推出新栏目「涌现36人」,我们将通过与业界关键人物的对话,记录这一阶段的新思考。

邓咏仪

编辑苏建勋

访谈玉伯,很难。他不仅有自己的小宇宙和即刻账号,经常发表一些很有“人味”的观点,如果你去搜关于玉伯被采访的播客,更是满满一屏装不下的历史记录。

他的经历已经在不同场合叙述过多次:2008年进入阿里,做过技术、做过内部颇有口碑的文档产品“语雀”,管理数百人的团队,再到字节担任飞书产品副总裁。

在创立新公司YouMind后,玉伯带着十余人的团队做创作者AI工具,希望为各种类型的创作者——记笔记、写文章、做播客、做视频、写小说的创作者,提供一站式 AI 创作工作间(AI Creation Studio)。

近期,YouMind也正式完成了第二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千万美元。

在跳出大厂创业后,玉伯不止一次表示,厌恶“大厂高管”的标签,有人直接称呼他为“叛逆高P”。

不过,玉伯是一个很好的聊天对象,他乐于表达,且姿态真诚,就像他的社交平台签名所说:“一个诚实的人。”

△YouMind的初始界面,从一个输入框开始创作 来源:YouMind

压力给到了我们。在听完、看完玉伯的大多数访谈内容后,我们在杭州见到了他,谈话起点也从更本源的、做产品的动力开始:“你是物理系毕业,之前的几份工作经历也更偏效率产品的开发,为什么想要做一款创作者产品?”

“这个问题还真没人问过。”玉伯说,随即他又用一种害羞的语气告诉我们:“你们可能不会想到,我的高考语文作文是满分,在大学里还出过诗集。”

玉伯在公众表达上非常活跃,在阿里时,就因为在内网敢说真话被很多人视为“嘴替”。创立YouMind后,他一直和创作者保持高频沟通,了解他们的创作环境和习惯。

2023年,ChatGPT爆火不久,类似Rewind.ai这样的产品,曾经是人们对通用人工智能(AGI)雏形的想象——它能记住一个人的所有信息,从而给出更懂你的答案。

但在和几百个创作者聊天后,玉伯想问一个问题:“人类真的需要记住这么多信息吗?”

他认为,AI的“遗忘”,是一种很好的特质。

这也决定了YouMind的定位——不是类似Evernote、Notion这样的知识库,也不是钉钉、飞书文档这种主打协作的效率型工具。

YouMind专注在时效性更强的、基于项目的创作场景。“比如很多创作者来采访嘉宾,要写文章,一般提前两三天才会开始准备,YouMind就是为这准备的。”玉伯举了个例子。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一位小红书创作者,如果看到2025年的苹果发布会WWDC,想写一篇小红书笔记进行总结,TA要做的事情就很简单:

打开YouMind,新建一个创作板(Board),输入“WWDC 2025最新资料”

等待AI搜索并整理好资料,进入Board工作区;

在右侧的工作区,用户能够选择查看AI保存和整理好的各种资料,过程中可以记笔记、搜索更多资料、修改报告等等,在学习中也完成了创作。

△来源:YouMind

简单来说,YouMind不希望成为一个鼓鼓囊囊的背包,把所有信息塞进去,而是想做“AI时代的纸和笔”——直接把纸笔递给用户,让他们马上开始创作。

创作的“冷启动”时间会被缩短很多。无论是做一个PPT,还是写一篇笔记,如果创作者难以动笔,YouMind的AI助手能迅速给出思路、帮助找资料、写草稿、配插画等等,陪伴用户一起创作。

但在产品上克制的反面,是YouMind对内容形态的野心。

对YouMind的演进路线,玉伯用了8个字来概括:“万物化稿,稿生万物”。在未来,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模态的内容之间,一定可以相互转换。AI应用创业者要做的,只是要跟着底层的模型不断演进。

在刚刚过去的6月,YouMind已经更新到了“0.3版本”:提供找资料和写稿的一体化 AI Agent 体验,同时 iOS App 也已上架第一版(搜索 YouMind 可下载)。接下来,YouMind很快也会上线多模态的相关功能。

2025年,基座大模型厂商依然处在风口浪尖之上,而火热的具身智能公司俨然有着“大跃进”的势头。选择在相对小众的赛道上创业,玉伯保持着他的诚实一面——在AI应用的观察上常有“暴论”。比如,花数年时间找PMF是正常的;而很多伟大的公司,刚开始的业务起点也都无人看好。

我们将玉伯的观察和观点,浓缩成了一篇集锦:

创业九十九死一生,找PMF花2-3年很正常

在我的定义里,AI还是辅助人的存在。

YouMind的核心其实是用AI降低创作的门槛,让那些对创作有向往,曾经写过一些东西,后来又没能坚持重新创作的用户,重新开始创作。

但创作的上限、风格依旧是人去决定的。比如,我来使用,就是玉伯的风格,只是以前你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干,但现在相当于给你提供了一个小编,或者小助手。

比如,你可以让YouMind根据当前文档的内容,帮我配两三张图,然后AI就开始给我们配图了。配完之后,AI甚至可以一键插入图片、改成小红书版式等等,让AI承担可以重复的、非创意的部分。

我们的0.1版本,功能类似于一个收藏夹,一个剪藏插件。通过浏览器插件、IOS端,用户可以一键将视频和文章收藏至YouMind。

0.2版本,你可以认为是一个Office、一个Word,只是这个Word带了资源管理和AI辅助,类似编程里的IDE(集成开发环境),那我们做的就是ICE(集成创作环境)。

0.3版本就是刚上新的这个版本,带了Agent功能,希望帮用户解决一个创作中很大的难点:怎么开始创作。

以后我们会往多模态走,我非常笃定“稿生万物”这个方向。接下来就是多模态,这个是我们一定会做的。

很多人说,AI公司几个月就能找到PMF,好多都是假的。

我比较喜欢研究那些比较长周期的产品,比如Figma、Notion、Linear。比较不错的独角兽企业,甚至百亿以上的公司,它们都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找到PMF时间至少三到四年,有的甚至长达七八年。平均下来,大约3.5年。

“创作者工具”真的能称得上是一个AI创业机会吗?

我想反问一个问题:什么是创业?我自己的理解是,“创”比“业”更重要。

创业,我觉得这个名词某种意义上被互联网搞坏了。楼下开一个小餐馆,那也是创业。

创业嘛,大家都知道是九十九死一生,有时候就是在赌一些点,当年小红书也没有人看好的。

我这次创业的核心,首先是得养活这个团队,把用户服务好,达到一个良性的商业循环。

Agent,至少不是面向用户的未来

不看用户画像,要看使用场景

来源:YouMind

知识管理是伪命题,人不需要记住所有信息

AI产品,过早投放是有坑的

海外的月亮没有更圆,人性都是类似的

AI应用爆发还没来,类似iPhone 3时期

封面来源企业官方

👇🏻 AI👇🏻

36AI

👇🏻  👇🏻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YouMind AI创作 创业 AI应用 玉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