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辉哥奇谭 2025-07-12 07:04 上海
比职位更重要的,是你内心的安全感系统
愿意培养新人,尤其是自己的接班人
愿意招募能力强的人,还是只愿意招募比自己更差的人
愿意从一线的细节工作中抽身,关注「修路」这件事
面对组织调整,是积极拥抱变化,还是本能抵制变化
心态是否开放,比如对于信息的掌控上,是愿意开放信息,还是倾向于封闭信息
我自己相对职业安全感高一些,有几个重要原因:1 我在34~35岁那次焦虑之后,更加特立独行,而不是一味地遵守职场游戏规则。尤其明显的是,我比较早地超越了对「升职加薪」的依赖。2 与老板、同事之间建立了高度的信任。当然,这种信任是以我自身的独特能力和特殊价值为前提的。
3 有长期投资和终身写作作为两个重要支撑,而不只是依赖工资。那么,思考职业安全感对大家的启发是什么?首先,要承认它的客观性。无论你是否认识到,它都客观存在。只要有外界因素触发,它就会发生作用。它是所有职场人士都会产生的心理应激机制。其次,关注自己的职业安全感,不要忽视它。我们要认识它,察觉它,看看到底是哪些因素会触发自己的职业不安全感。比如,是升职加薪的确定性?还是上司的管理风格?亦或是公司的业绩?我有时甚至会从自己的梦境中捕捉到职业不安全感被触发的信号,然后进一步寻根问底,看看最近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产生这样的梦境,并思考有哪些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最后,要努力建立更强大的职业安全感。无论你身处什么行业、什么公司,都无法依赖外界来获得职业安全感。我们必须,而且只能向内寻找内心的安全感。只有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到底拥有什么、自己所拥有的是否足以支撑自己去追求想要的,才可能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内心安全感。说到底,人在职场中,需要同时具备「主体」视角和「客体」视角。前者是以「我」的身份去体验酸甜苦辣咸,后者则是跳出「我」,站在历史的、未来的、宏大的视角反观自己(仅仅从自己上司的视角来看自己,就是一种很好的练习)。要把自己看成大历史下、一类群体中的一员。前者让自己有同理心,后者让自己能超越短期的酸甜苦辣咸,发现更持久的意义。二者缺一不可。相关文章:什么是35岁危机?如何提前应对?
上一篇:我终于做到了早晨5点起床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职业安全感》。在这期语音中,我结合自己在摩托罗拉、百度等公司的真实经历,深入剖析了「职业安全感」这个往往被忽略却深刻影响我们职场行为的底层心理机制。你会看到,它如何影响创新、管理决策、人才梯队建设,也会理解到,为什么真正安全的人,反而更有能力推动变化、培养强者、放权修路。
这是一场从个体经验出发,逐步上升到组织行为和大趋势判断的思考之旅。我还分享了如何主动建立自己的职业安全感,包括评估公司发展趋势、自身核心价值、以及如何通过写作和投资建立独立支撑系统。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语音内容,我特别借助AI工具将语音内容整理成了一份结构清晰的PPT,你可以一边听语音,一边搭配PPT观看,系统理解内容脉络,提升吸收效率。查看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辉友如是说…)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6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