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7月16日 03:12
[生 物] 鹿科动物肠道微生物组数据库建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首次构建了涵盖多个物种的鹿科动物肠道宏基因组图谱,建立了系统全面的鹿科动物肠道微生物组数据库。研究发现,高原鹿科动物的肠道微生物在能量代谢与碳水化合物活性酶通路上具有显著的适应性增强,为微生物资源利用及濒危物种保护提供了数据基础。

🔬研究团队采集青藏高原多种鹿科动物粪便样本,结合公共数据库,构建了包含41847个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的数据库,这是目前最为系统全面的鹿科动物肠道微生物组资源库。

🌍这是国内外首个基于多物种、大规模宏基因组分析构建的鹿科动物肠道微生物资源库,为微生物资源利用及濒危物种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通过系统发育和共进化分析发现,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互利关系,高原鹿科动物的肠道微生物在能量代谢与碳水化合物活性酶通路上具有显著的适应性增强。

🔥比较宏基因组分析表明,高原鹿科动物肠道微生物相关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平原鹿类,这揭示了微生物在帮助宿主适应高原极端环境中的关键作用。

💡该研究不仅加深了我们对鹿科动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理解,也为未来利用微生物资源辅助濒危物种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进展】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添福 王菲)记者7月14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研究团队首次构建了涵盖多个物种的鹿科动物肠道宏基因组图谱,建立了当前最为系统、全面的鹿科动物肠道微生物组数据库。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学术期刊《BMC生物学》。

    青藏高原具有极端低氧、低温以及营养匮乏等特殊环境条件,对野生动物的生存构成了严峻挑战。肠道微生物作为宿主适应外部环境的重要“隐形器官”,在能量代谢、营养吸收、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研究团队研究员张同作介绍,研究团队采集了青藏高原地区多种鹿科动物的粪便样本,并结合公共数据库中平原地区鹿科动物的样本进行分析。通过宏基因组组装,研究团队共获得了41847个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并构建了3193个高质量物种水平基因组,建立了目前最为系统、全面的鹿科动物肠道微生物组数据库。

    张同作介绍,这是国内外首个基于多物种、大规模宏基因组分析构建的鹿科动物肠道微生物资源库,为微生物资源利用以及濒危物种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张同作介绍,通过系统发育和共进化分析发现,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互利关系。更为关键的是,通过比较宏基因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高原鹿科动物的肠道微生物在能量代谢与碳水化合物活性酶通路上具有显著的适应性增强,其相关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平原鹿类。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青藏高原 鹿科动物 肠道微生物 宏基因组 生物多样性
相关文章